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生病期間 我「卧底」觀察的國家住培原來是這樣的

生病期間 我「卧底」觀察的國家住培原來是這樣的

生病期間 我「卧底」觀察的國家住培原來是這樣的



原標題:住培近距離觀察紀實

說說我看到的「住培」


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管理委員會委員 郭漢彪

生病期間 我「卧底」觀察的國家住培原來是這樣的


最近,我因頭痛住進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神經內科。這裡也是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下簡稱「住培」)神經內科專業基地之一。


住院期間,我共看到包括我在內的4 位患者的診療過程。我的管床醫師正好是住培學員楊志奇(研究生畢業)和張美芝(本科畢業),加之該科室還沒有搬進封閉式住院部新樓,很方便近距離觀察住培情況。我已痊癒即將出院,現將住院期間觀察到的住培亮點情況以紀實形式歸納如下:


科室病例討論(教學查房)


周四上午是該科室集體查房病歷討論時間,我病房的一位患者正好屬於討論對象。


討論前,全科室醫生(包括住培學員)在專業基地主任(科主任)石向群帶領下全部到病房,首先由主管上級醫師劉雁平副主任醫師介紹患者的基本情況,然後進行詳細的神經系統查體,邊檢查邊說明,接著由在場的醫生分別提問並逐一答疑,最後由石主任複查後返回辦公室進行集體討論。醫生們離開病房後,患者和患者家屬還回不過神來,沒有想到醫師對患者的病情如此了解,深表敬佩。

三級查房


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管床醫師(住培學員)不定時到各病房查房,主任醫師現場針對患者病情直接向管床醫師提問,管床醫師迅速作答,這種方式著實緊張,讓你都捏了一把汗。管床醫師的回答讓主任醫師基本滿意。住培學員對各項檢查、病情變化、熟悉程度也讓我著實吃驚。


人文醫學


現在的患者大部分已經具備查閱疾病資料、了解各項相關檢查的能力,這就要求醫生們不但掌握醫學知識,還要有超常的溝通能力。


遇到患者家屬連珠炮式的提問,如果不引導,他們真能問出十萬個為什麼,這些都要醫師準確一一回答;對各種檢查項目、用藥的必要性作逐一解釋,只要答覆不滿意,患者在醫療過程中就會產生質疑。

我熟悉的住培學員楊志奇和張美芝大部分情況下可以給予患者較為滿意的回復,儘管如此,有的患者還是不願意做某些檢查項目,他們兩人只好反覆與患者溝通,告之檢查的必要性,直至患者及患者家屬理解同意為止。


溝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患者徹底查清病情,根治疾病。試想,如果沒有人文醫學和溝通功底,結果將可能是另一種局面。所以,住培過程中對人文醫學的教學不可缺少。


互幫互帶


住培學員楊志奇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已經具備獨立診治能力,知識面很全面;而張美芝雖然也已經具備獨立診治能力,據她自己講,知識面還沒有楊志奇全面,所以,當楊志奇查房時,她總是跟在後邊學習,楊志奇也每次都帶著她一起查房。這種學員與學員互帶學習的方式也值得推廣。

小小講課


神經內科專業住培基地除大講課小講課外,還有一種方式我把它稱為「小小講課」。我曾幾次溜進醫師辦公室,看見主治醫師張曉燕、劉曌等帶教老師用課件對照病歷講解患者病情,全科電腦任何一台都能打開互相觀看查閱學習,這種直接與患者實際相聯繫的學習方法值得推廣。


胸牌


胸牌雖小,但發揮的作用卻很大。大部分住培基地的住培學員胸牌都寫著規培醫師或進修醫師,但這裡的住培學員胸牌與全院職工胸牌內容和顏色一樣,不同處只反映在編號前增加「GP」兩個拼音字母,不細看看不出來的。正因為很難區別,職工和患者及患者家屬都不存在歧視現象,住培學員也能夠挺起腰桿理直氣壯地為患者診療。前面提到的人文溝通能夠順利進行,恐怕與胸牌也不無關係。


建議


☆住培學員面對患者和上級醫師不定時的、連珠炮式的提問,壓力很大,白天精心工作,夜晚查閱資料,雖然辛苦但收穫也很大。經過正規化培訓,到第二學年基本能獨擋一面管理患者並進行基本診療,但是他們的工資(補貼)卻只有3000 元左右,勞動創造價值與勞動回報完全不相等,建議政府和部隊相關部門繼續加大投入,以提高他們的待遇。


☆在住培過程中,帶教老師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青年醫生的引路人,在做好診治患者的同時還肩負著住培教學的重任。但據我了解,這些帶教老師一直沒有發放過帶教費,究其原因,是國家沒有出台帶教費發放細則,地方財務部門無法制訂發放標準,這種現象在部隊醫院更為突出。建議國家或部隊相關部門儘快制訂這方面的政策。


(原文刊載於8月4日《醫師報》)

生病期間 我「卧底」觀察的國家住培原來是這樣的



編輯:《醫師報》宋攀


排版:《醫師報》張璐


關注醫師報微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師報 的精彩文章:

看病效果,除了醫生水平,還與醫院的「它」有這麼大關係!
《柳葉刀·腫瘤》:早期乳腺癌,選擇乳房全切OUT了!
醫生抑鬱症墜亡,終獲工傷賠付!
治病錢在醫院被偷,老人三天後病逝
胡盛壽院士:解決醫改老大難,該有結果評價了!

TAG:醫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你觀察過影子嗎?原來他們是這樣的有趣
這些照片第一眼總是讓人誤會,細心觀察後原來是這樣
怎樣來觀察我們這顆心?
孕媽只需觀察孕期內身體這幾個變化,一眼便知曉生男生女
這個「病」帶走產媽媽最多,生完娃後在觀察室的兩個小時最重要
觀察一個男人的品味如何是可以從他佩戴的腕錶來看的
觀察你家的寵物,是不是也害怕這幾點,它們也會有膽小的時候哦
為何醫生在你生完孩子後還要觀察一個小時,知道後你會覺得踏實
來,我們一起觀察星空去!
孩子的情商高不高?觀察一下他面部的這5個特徵,一眼就能看出來
愛你還是不愛你,只要觀察他的這幾個行為
嬰幼兒生病很難早期發現,這8個觀察法,可幫細心的媽媽早些判斷
老師說帶一條小魚來觀察,可為什麼我的和別人不一樣?
觀察牙齒竟看出你是否衰老,起床後的這些表現也證明你老了
我們正在尋找一個願意接受嬰兒觀察的家庭……
女生觀察一個男生適不適合當男友,應該看重這幾點
喵星人一直在暗中觀察,這些魚我可以把它們吃掉嗎?
男子河中釣上大鯉魚,觀察的時候發生這樣一幕讓他傻眼!
男人到底愛不愛你,觀察這三方面,你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