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西磚胡同里 那餘音不絕的「打鼓兒的」

北京西磚胡同里 那餘音不絕的「打鼓兒的」

胡同里的小商販們那抑揚頓挫聲調各異的吆喝聲,還有他們為招攬生意用自己的「響器」發出的各色聲響,彷彿是在通力合作演奏一支老北京的市井風情交響曲,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磨剪刀的,是以鋼鐵片縱向等距錯落穿連成五葉,隨走隨用手抖動相互敲擊,發出嘩啦嘩啦的清脆聲響。


作者 劉聞

北京西磚胡同里 那餘音不絕的「打鼓兒的」


西磚胡同 插圖 王金輝


西磚胡同位於北京市原宣武區中部,廣安門內大街南側,南北走向,北口位於廣安門內大街,南端與七井胡同相接,全長約一里多地,寬約四米,但胡同走向並不平直,在大約中部的地段向西側拐了一下,有一個不太明顯的折彎。


我小時候家就住在西磚胡同4號(老門牌),那是一座比較規整的兩進四合院,位於胡同的西側,標準的大紅院門,坐西朝東。我曾在附近的爛縵胡同私立「友好幼兒園」入園,在這裡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據史料記載,西磚胡同歷史悠久,始於明朝,當時稱「磚兒胡同」,此名稱沿用至清朝,當時曾以蓮花胡同為界,北段稱後磚兒胡同,南段稱前磚兒胡同,到了清朝末期及民國時期統稱為「西磚胡同」,而後就一直沿用至今。據說這一地區早年間以製作、出售磚的行業為主,並且聲譽很好,在外地都有買賣,該胡同因此而得名;也有傳說是因為胡同內有磚塔而得名。


從北口進入胡同不遠就與東西走向的醋章胡同十字交會,除了醋章胡同,自北向南在胡同的西側,依次有培育胡同、法源寺后街、法源寺前街,而在胡同東側,則是永慶胡同、蓮花胡同、七井胡同,胡同內有兩個路口可通往七井胡同。一個在胡同的東側,另一個是在胡同南端再向東拐彎,出口止於七井胡同。


比較特別的是在胡同北部的東側還分出了一條西磚胡同的「枝杈」,這是一條不規則的先東西又轉向南北的同樣名稱的胡同,在這一段等於是自北向南並列著兩條西磚胡同,之後再向南在培育胡同的東口位置,又合二為一了。


西磚胡同、爛縵胡同和法源寺一帶歷史上是唐代幽州的東垣,這條胡同以北的廣安門內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曾是幽州最繁華的地方。西磚胡同南端的西側,就是聞名中外的千年古剎法源寺,它始建於唐貞觀十九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法源寺不僅是著名的佛教聖地,還有寺內的丁香久負盛名,丁香花會譽滿京城。寺內的前庭後院都種植了丁香,這裡的丁香號稱「香雪海」,丁香花小,一簇一簇的,有白有紫,通常花分四瓣,待春末夏初花開時節,特別是晚上,一陣陣濃郁的花香襲來,讓人如痴如醉。


西磚胡同不僅有曲徑通幽的街巷、青磚灰瓦的庭院、規整朱紅的大門、形態各異的門墩等等建築遺存讓人流連,還有那大自然的靈動聲聲入耳。比如明媚春天裡飛來飛去的燕子喳喳嘻叫、炎熱夏季時蟄伏在樹上「知了知了」的蟬鳴、秋季犄角旮旯里好鬥蟋蟀的「歌唱」;再加上遊走在胡同里的小商販們那抑揚頓挫聲調各異的吆喝聲,還有他們為招攬生意用自己的「響器」發出的各色聲響,彷彿是在通力合作演奏一支老北京的市井風情交響曲,聽來不禁讓人倍增生活情趣。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磨剪刀的,是以鋼鐵片縱向等距錯落穿連成五葉,隨走隨用手抖動相互敲擊,發出嘩啦嘩啦的清脆聲響;比如剃頭的,一隻手拿著一個俗稱「喚頭」的長形大鐵夾子,底部比較寬厚,到「夾子」的尖頭部分逐漸變窄變薄,邊走邊用另一隻手不斷地撥動,發出嗡嗡的振動聲響來招攬生意等等。要我說其實還有一種比較獨特的「聲樂」,也許不太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走街串巷「打鼓兒的」敲打小鼓所發出的聲響,在眾多商販中可以說是別具一格。


那時候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的信託商店,能有方便的渠道收買舊貨,要想用東西換錢,除了去當鋪之外,就得找走街串巷收買舊貨的人了。幹這一行的,都以左手夾著一個像銀元大小的皮鼓,右手拿一根比筷子長些頂端包著皮頭兒的細藤條來敲打,聲音雖不大,卻清脆悅耳,在幽靜的胡同里可以傳播較遠,這就是老北京稱之為「打鼓兒的」。


和一般的小商販不同,「打鼓兒的」的行當,是分「等級」的。以收買舊衣服、木器、日用雜物等的較為普遍,一般都用扁擔挑著兩個筐,一邊打著小鼓,一邊吆喝著「舊衣服、木器我買」等等,這算是中等的打鼓兒販;其下等者專收破爛,買不起像樣的東西。我這裡著重說的是專門收買金銀首飾、珠寶玉器、古玩字畫、細毛皮貨等等的人,即老北京稱之為「打硬鼓兒的」。「打硬鼓兒的」以出身於古玩鋪和當鋪學徒的為多,他們的資本較厚,有一定眼力,也頗有精通鑒定的人才。


「打硬鼓兒的」,平日只手持小鼓,肋夾布包,不挑筐擔,因為僅收細軟,用不著抬筐。其服務對象,自然是富戶殷實人家,即老北京稱之為「大宅門兒」的。這些有的家道中落,常常要賣些東西,以貼補家用,有的一時睏乏,急需用款,而又顧及臉面,不願拿東西出門去當賣,於是「打硬鼓兒的」上門買貨,就最適合他們的需要了。


有意思的是,「打硬鼓兒的」這一行,也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誰常串哪幾個胡同,走哪幾條街,大致也分個地段各自負責,彼此「互不侵犯」。上世紀三十年代有個叫大劉的,高高的個頭,瘦瘦的臉龐,春秋天總穿一件灰布大褂,外罩黑馬褂,步履安穩,彷彿學究一般。專在前門外虎坊橋大街以及往西的騾馬市、菜市口到往南的南橫街一帶,走街串巷找買賣,我家所住的西磚胡同正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

大劉為人爽朗健談,頗有風趣。他敲打小鼓兒,似乎也自有節奏,清脆又有些激揚,再加上「珠寶玉石來買、皮襖我買」的吆喝聲,也悠揚高亮,一聽就知道是大劉。想賣東西,即到大門口找他進來,不少家道中落的大宅門,他都經常出入。一般熟主顧家,大劉往往不等人找,隔幾天就來串串門。除去寒暄問好之外,他能見景生情地和你聊天兒,主動找買賣。因為大劉什麼都懂,珠寶玉器、古玩字畫、細毛皮貨等等,談起來頭頭是道,樣樣在行。不過大劉也挺有心眼兒,他知道這樣買東西,賣主常常會反悔,尤其是熟人,更難免往回要東西,所以貨物到手,他總要擱些時候再賣,以防賣主有變,影響今後做買賣。這樣,東西到他手,能打來回,賣主自然是對他信心大增,更樂於和他打交道了。


我家從祖父祖母那兒就和大劉熟悉,父親也和他常有交往。聽我父親講,自己的書桌上曾擺放著一套《十鐘山房印舉》,印製精美,品相也好,有一次大劉來家裡看到了,可巧那會兒臨近春節,過年關有些「錢緊」,當時不知怎麼三說兩說就讓他收走了。事後父親心裡總是放不下,書籍在他看來是最珍重的,真有些捨不得,掂量再三,只好等大劉下次再來時,把家裡的一對青花撣瓶賣給了大劉,把珍愛的這套印譜又要了回來。據說那對撣瓶是我祖母當年的陪嫁,我父親是踏實了,可惹得祖母不高興了好多天。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大劉的買賣也經歷過高峰低谷,後來聽說是因為幾次買到假貨而賠了本兒,從此西磚胡同里的老北京市井風情交響曲和往日里一樣彈奏,只是其中沒有了那熟悉又清脆悅耳的敲鼓聲了。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晚新視覺 的精彩文章:

家緒:瘋跑的夏天 那些童年夏日的零星片段
大白鯊襲擊無人機 張開大口用力撕咬:我的地盤我做主
生化武器鯡魚罐頭臭的沒有死角 吃貨:臭鱖魚已被它甩幾條街
天壇文物展錯字連連 皇帝的玉輦怎麼變「玉攆」了

TAG:北晚新視覺 |

您可能感興趣

北京西郊曾經輝煌一時的西苑街,有多少您不知道的秘密!
河南夫婦為多看一眼北京西站執勤兒子 寒風中抹淚
「擼起袖子加油干」花壇亮相北京西三環
成都愛麗絲、海南三亞、北京西山、北京京西古道
北京西苑治療白血病的劉風
北京西單電報大樓的西側曾有過的多麼美麗的雙塔
北京西單電報大樓的西側曾有過的美麗的雙塔續
北京西單街頭花壇似「霧中仙境」
北京西邊曾有一片墳地:埋葬無數宮女,每逢風雨之夜都會哭聲不斷
在北京西山有所思
北京西郊曾經輝煌一時的西苑街!(二)
北京西郊出土一具乾屍,不是皇帝卻身穿龍袍,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北京西京郭映雪治療肌營養不良最好
「黑科技」來襲!北京西站進站靠「刷臉」!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北京西山深處,有一處比魏忠賢級別還高的太監之墓
北京千靈山公園景色奇佳,主峰是北京西南第一崇山
圖集: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美景,太行余脈上的京西森林氧吧
星座算卦準不準? 不到北京西單「星座好奇屋」看看你永遠不知道
南昌北京西路一公交起火 一男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