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里約奧運會如火如荼,當運動員們在各項賽事中激烈比拼的時候,媒體間的「新聞大戰」也一觸即發。虛擬現實、全景視頻、機器人程序等黑科技層出不窮,哪個是你的菜?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華盛頓郵報》:機器人寫作


《華盛頓郵報》對本次奧運會極為重視,出動了「一個師的兵力」來報道。而除了普通記者之外,新聞團隊里又多了一個新成員:機器人寫作程序。郵報用自己開發的程序自動生成數以百計的關於奧運會的實時新聞報道,無需人工干預,就會發布在郵報官網以及Twitter等各種外部渠道。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華盛頓郵報》數字項目負責人傑里米?傑爾波特(Jeremy Gilbert)表示,之所以採用機器人寫作程序,是因為使用人工智慧可以迅速寫成簡單卻有乾貨的報道:如比賽成績、獎牌數量和其他與數據為中心的新聞。所以,郵報的「人類記者」可以做更有趣、更複雜的工作。


「我們不是為了取代記者,而是為了解放記者。」這些機器人寫作的新聞或許不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但它幫助記者從機械的簡單工作中解放出來,節省了大量時間。


傑爾波特作為《華盛頓郵報》的數據科學主管帶領著一個團隊做出了這個人工智慧項目Heliograf。團隊包括三個負責全面工作的工程師以及更多數量的產品分析師,四五個編輯部員工也參與了程序的開發過程。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華盛頓郵報》奧運機器人的第一條Twitter,隨後就進行了更正。


《華盛頓郵報》不是第一個涉足自動化新聞寫作的媒體。西北大學的Narrarive Science項目很早之前就利用人工智慧寫作報道棒球比賽及上市公司的財報情況,美聯社也在Automated Insights的幫助下進行了類似的工作。


傑爾波特作為前西北大學新聞學教授,也參與過Narrative Science的開發。他表示,《華盛頓郵報》對於機器人新聞寫作有著很高的目標,最完美的機器人新聞會讓讀者無法分辨到底是由人所寫還是機器人所寫。


作為《華盛頓郵報》在自動新聞寫作領域的「排頭兵」,Heliograf還會跟進11月中期的美國大選,實時更新選舉進程和結果。


《紐約時報》:簡訊新聞推送

和其他的妖艷XX不一樣,《紐約時報》採取了一種看起來十分「傳統」的的新聞報道方式,來拓寬里約夏季奧運會的報道:雙向簡訊(Two-way text-messaging),看起來十分地單純不做作。


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紐約時報》體育新聞副編輯塞姆?曼徹斯特(Sam Manchester),將會從里約熱內盧給註冊了這項服務的讀者發送相關體育新聞的簡訊。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不同於電子郵件的提醒或應用推送通知,這些簡訊會給讀者一個不尋常的、幕後的奧運會視角,就像他們在當地有一個朋友一直在給他們發簡訊一樣。雖然曼徹斯特本人並不能回復讀者的每一條簡訊,但對讀者回復進行的分析可以使批量恢復也盡量顯得「個性化」。


《紐約時報》個性化服務主任安德魯?菲爾普斯(Andrew Phelps)稱,這項創新舉措是為了讓新聞更好地進入讀者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平台——也就是手機。「對於很多用戶來說,消息聊天頁面比主屏幕更像主屏幕」,菲爾普斯表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思考如何讓攝影鏡頭中的報道讓讀者與新聞、與記者的距離更近,這是我們的答案。」


「也有人問,在Twitter上提供這種服務不就行了嘛?但對我們來說,簡訊消息意味著一種更加親切私密的關係。我們的新聞出現在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跟你打招呼的地方,感覺肯定會有些不一樣。」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曼徹斯特的「拉客簡訊」


曼徹斯特表示目前計劃一天發3到4條簡訊,除了文字內容外,也會發送照片、動圖和視頻。此外,他的簡訊還會給讀者問題選項以加深交流,如「我應該問這個運動員什麼問題?」「你認為哪只隊伍會贏得這場比賽?」讀者的回復內容將會被紐約相關團隊收集下來,根據不同的答案定製不同的回復。


如果成功的話,曼徹斯特稱這項服務在其他的事件報道中也可以應用,如民主黨和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和超級碗比賽等。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領域,我們會逐漸摸索。但它是個很好的與讀者交流的方式,也顯得《紐約時報》更加人性化。」


另外,如果註冊後發現不想繼續接收簡訊的話,回復「STOP」即可。小編默默地想,不愧是國際知名媒體,終於解決了回復「TD退訂」退訂還是回復「TD」退訂的世紀謎題……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金融時報》:VR首秀


在眾多國際媒體紛紛試水虛擬現實技術時,《金融時報》也不甘落後。這次,它選擇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作為其第一個虛擬現實項目的主題。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像所有的的奧運會主辦方一樣,巴西里約在開幕前幾個月一直飽受世界媒體的強烈質疑,包括對其場館建設、安全保障和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批評,而《金融時報》推出的四分鐘VR影片則深入觀察了里約貧民區的社會動態和景象。與大部分媒體不同,《金融時報》提供了一種積極的視角和態度,以達到公正報道的效果。


奧運會開幕式當天,這一VR影片在專門網站和Youtube上進行了發布,可以免費觀看。


該項目同時也是《金融時報周末版》主題副刊「隱匿之城」的第三期。「隱匿之城」的主題是發掘全球各大城市的未知情況,前兩期選擇的城市分別是倫敦與布魯塞爾。而且,它還與谷歌開展了合作:谷歌為其提供網路端和移動端的互動地圖經驗,《金融時報》記者和當地文化專家的建議則為谷歌完善地圖提供參考。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VR視頻對硬體有一定的要求,對於出版商來說,如果沒有VR頭顯廠商的支持,想要擴大影響和規模會比較困難。《紐約時報》等出版商就曾與谷歌合作,給讀者提供紙板式VR設備Cardboard。《金融時報》也採用了類似的策略,給讀者提供35000份紙盒VR眼鏡。


《金融時報周末版》副主編娜塔莉?惠特爾(Natalie Whittle)表示,該項目製作的身臨其境的新聞讓人「大開眼界」。「這是一個全新的試驗場,想要獲得成功非常艱難。它對專業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大量的硬體設備和線上準備,對細節的關注也至關重要。」


《金融時報》已經計劃於11月進行其第二次VR項目,也是「隱匿之城」的第四期,來進一步充實完整該主題。不知道到時會選中哪一個城市呢?


BBC:360°視頻與實時直播


還在電視上看奧運會?這太2012了!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對於這種級別的賽事,直播是大部分人最期待的方式,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優化這種體驗。」BBC體育產品負責人尼爾?霍爾稱。我們已經重建了BBC直播的定位,觀眾觀看的載入速度更加迅速,在平台上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從開幕式那天開始,BBC通過體育網站和app提供每天至少20小時的高清視頻直播。


他還補充:「重點是提供更多的選擇的選擇,創造最好的服務,使觀看更方便。」


得益於與奧運廣播服務的合作夥伴關係,BBC能夠以360°視頻的方式實時直播相關賽事。本月將提供100個小時的360°賽事視頻,除了開幕式與閉幕式之外,在田徑、籃球、拳擊和其他項目的一些比賽中,都可以身臨其境的體驗奧運賽事,四個不同的拍攝角度讓用戶在體育場內可以將現場盡收眼底。用戶可通過BBC Sport為260°視頻定製的app進行觀看,並可以發表體驗評價。

VR?機器人?奧運會成媒體科技展覽會,《紐約時報》用的居然是



如果BBC此次試水成功,它可能為更加頻繁和廣泛的全景視頻報道鋪平道路。即便如此,傳統電視的意義仍不可小覷。對許多人來說,與朋友一起觀看體育比賽的體驗,比悶在狹小的空間里獨自品味要自在的多。


本文由百度新聞實驗室(id:baidunewslab)編譯整合,轉載請申請並註明出處。


編譯:邵琦


編輯:梁博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度新聞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15張圖表看清人工智慧發展現狀
社交媒體預測美國大選:下一任美國總統真的可能是川普

TAG:百度新聞實驗室 |

您可能感興趣

NSR專欄:對話國際機器學習協會創始主席:人類哪些工作不會被機器取代?
會投籃、會彈琴、會拼魔方……快來世界機器人大會和各種「奇葩機器人」say hi
VR體驗、3D列印、機器人……義博會很有料
會用樂高搭機器人算什麼,我會用畫的!
人會手抖,機器不會,外科醫生首次使用機器人完成眼球手術
會尬舞,會唱歌,會剪紙和繪畫……這些機器人神了!
ICRA大會主席:應用將作為機器人學術研究的主導
世界巨型機器人大戰,會不會比科幻片還精彩?
智能投資集團參展互聯網+時代博覽會 機器人秀舞
在GMIS大會上,作為人類挑戰機器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乒乓球機器人現在學會發球了!難道奧運會運動員要和機器人大戰嗎?
會移動的手機 派寶機器人WRC現場體驗
MIT又出黑科技 用VR遠程控制機器人來完成工作
機器人創客電視大賽啟動!助力相關技術發展
機器人記者如何報道里約奧運會
微軟亞洲研究院CVPR圓桌:機器學習火成這樣,如何讓計算機視覺「獨立」發展?
RT:英國將開發微創手術用可穿戴式機器人設備★科學家試圖教會機器人感覺疼痛以保護人類
俄國研製超智能機器人:會開車會用槍
機器人會不會導致失業?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主席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