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兄弟、閨蜜之間,經常不打招呼拿對方的東西用,算偷盜行為嗎?

兄弟、閨蜜之間,經常不打招呼拿對方的東西用,算偷盜行為嗎?

兄弟、閨蜜之間,經常不打招呼拿對方的東西用,算偷盜行為嗎?


兄弟、閨蜜之間,經常不打招呼拿對方的東西用,算偷盜行為嗎?


兄弟、閨蜜之間,經常不打招呼拿對方的東西用,算偷盜行為嗎?

兄弟、閨蜜之間,經常不打招呼拿對方的東西用,算偷盜行為嗎?


現代人對物質依賴性比較明顯,為貪取方便,很容易犯偷盜行為。弘一大師在《律學講錄三十三篇·盜戒釋相概略問答》中說:「道俗諸戒中,以盜戒戒相最為繁密。……此第二戒事相難解,不得不曲碎解釋,其義理分別汝當善思。」


現在兩人關係不錯的,流行彼此間稱呼兄弟或閨蜜,兄弟、閨蜜相互間沒有秘密,自認為非常了解對方。對方有困難,也一定會鼎力相助,有些甚至好得像一個人似的。所以有人會認為,這麼好的關係,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拿對方的東西使用,應該不算偷盜。

兄弟、閨蜜之間,經常不打招呼拿對方的東西用,算偷盜行為嗎?



佛教對「偷盜」定義非常明了簡單——不予而取。構成盜戒的行為要具備六種因緣:一、是有主物;二、作有主想;三、有盜心;四、是重物(具備一定價值);五、興方便;六、舉離本處。首先偷盜面對的是財物,有主人的東西;第二個知道它有主人;第三個有盜心,這一點很重要;第四個讓這個東西發生位移,在戒律裡面是「離本處」,離開它原來的地方了。即使是兩個關係很好的兄弟、閨蜜之間,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拿走對方的東西,都是屬於犯盜戒。

楞嚴經說「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犯下偷盜行為, 重則墮於三惡道,假使再為人身,也會種下貧窮或失財不得自在的果報。不偷盜不但是佛教的五根本戒之一,也是社會道德的基本準則,人人不作非份念頭,人人不妄取,亦不為自己的財產安全擔憂,社會自然更加安定。


編輯 | 慧弘


插畫 | 智渡


責編 | 素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丈室 的精彩文章: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善意的謊言有果報嗎?
為什麼學佛那麼久,生活中還有不順心?
修習佛法是避世的表現嗎?
佛教戒律允許抽煙嗎?

TAG:般若丈室 |

您可能感興趣

個沒用的東西,連老鼠都能搶你的吃的!
收藏了很久的一對東西,黃銅打造,可以拆解,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我用的東西,連香薰都不想和你撞
說好的東西部巔峰對決呢?馬刺你卻偷偷的把他打出了翔
為了報恩,狗狗賣萌看店:不買東西,不讓走!
吳淼老師說護膚!吸收、促滲,到底都在說些啥?再好的東西,要是皮膚不吸收,那也沒用!
盜亦有道!小偷偷了醉漢的東西,結局卻讓人不勝唏噓
偷東西被幾個狠角抓住,非要攻打老巢,活捉老大。
南方的女人對茄子這東西的玩法熟捻於心,絕對堪稱得上過口不忘!
男子除了用手撩獵豹之外,還用嘴巴餵食獵豹吃東西,真是佩服!
真是服了丈母娘的狗,帶東西去時不叫喚,但帶東西走的話那個凶啊
寶媽常給孩子用這東西,結果濕疹了,帶孩子真的不要想偷懶
動物「偷」東西瞬間被抓拍,都是貪心惹的禍
看看它的奇妙養生食療之處在哪裡?吃蘿蔔不吃它,您把最好的東西弄丟了!
吃洋蔥,腦路通…常吃這些東西,讓你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古代的盜墓賊誰的墓都敢盜,但有一樣東西卻從來不拿
鄰居總是對著牆做怪異行為,我偷偷挖開牆壁後被裡面的東西嚇壞
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卻用玻璃碎做出讓大家都忍不住拍照的東西
餓極了的流浪貓偷吃路邊燒烤攤的香腸,希望它們能得到幫助,不用再靠偷東西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