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编者按】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常常被父亲贾政训斥,种种令父亲不满的品行中常被提及的便是不喜欢读书,究竟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怎样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什么书?舒芜先生有专文讨论,本文选自《红楼说梦》一书,澎湃新闻经人民文学出版社授权发布。宝玉与姐妹们结社作诗



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只说宝玉抓周,净抓些脂粉钗环之类,长了十来岁,淘气异常,爱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等等。到了第三回,黛玉初来贾府,听王夫人说起有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时,想起「素闻母亲说过,有个内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才加上了一条:「不喜读书」。


究竟宝玉为什么不喜读书?怎样不喜读书?不喜读什么书?不喜到什么程度呢?


同在第三回,马上就是宝玉第一次与黛玉相见,要给黛玉取一个表字:颦颦。探春在旁,问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看了这一节,人们更有疑问:这像是个不喜读书的孩子说的话么?他把「四书」同其他的书分开,又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几天,第五回里,宝玉随贾母等在宁府家宴赏梅,饭后宝玉要睡中觉。秦可卿引他来到一间房子。「宝玉抬头看见是一幅画挂在上面,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移到秦可卿的卧室,「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墙上挂的是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旁是秦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宝玉这才含笑连声说:「这里好!这里好!」


这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不用宝玉发什么大议论,更不用作者作什么抽象的解释和分析,一下子就把宝玉憎恶什么喜欢什么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燃藜图》是劝人「勤学」的,已经使宝玉心中有些不快,但似乎还可以勉强容忍。及至看清那副对联,宝玉才认为这里不可一刻居,连呼「快出去」。这就已经说明:宝玉不愿勤学,不爱读书,实在有着特定的内容;就是说,他不愿做的是以「洞明世事」为动力为内容为目的的学问,他不爱读的是以「练达人情」为源泉为题材为主题的文章。这种「学问文章」,通常被认为「男儿事业」,而从宝玉看来,正是「泥做的骨肉」的「须眉浊物」的勾当。对比之下,唐伯虎的画,秦太虚的对联,还有那一股细细的甜香,全是女性的形象、意境和情调,宝玉当然要连赞「这里好」了。


 



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宝玉读书


接着第八回,回目是「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主要事件是宝玉去看宝钗,互看金锁和通灵宝玉,然后黛玉也来了,薛姨妈留了他们吃酒。而在这个情节的进行中,宝玉不爱读书的问题,附带地得到进一步展开。


先是宝玉要去梨香院看宝钗,「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恐怕遇见别事缠绕,又怕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个远儿」。他从穿堂向东北边绕过厅后而去,遇见两个清客相公,说是要往贾政那里去,但又笑着说:「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说的宝玉也笑了。这都是突出地表现宝玉最怕见父亲,能避开就避开,连门下的清客相公都知道他这种心理。等到薛姨妈留他们吃酒,宝玉吃过三杯,「正在个心甜意洽之时」,李嬷嬷拦阻他不要再喝,他不肯停止,李嬷嬷便吓唬他道:「你可仔细今儿老爷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宝玉听了此话,便心中大不悦,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薛姨妈连忙劝慰:「别怕,别怕,我的儿!来到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


这也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它表明宝玉怕父亲到了何等的程度,也表明怕的内容就是他不喜读的书,父亲偏要他读,而且常常会考问他,父子矛盾的焦点,现在姑且可以说,就在读不读书,就在于读不读某一种书。

同在第八回里面,也进一步表现了宝玉并非真是什么书也不读,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文化修养也不具备的。就在吃酒时,宝玉说从来爱吃冷酒,引起薛姨妈和宝钗母女二人一致反对。宝钗嘲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可见宝玉平日在人们心目中,有一个「杂学旁收」的印象,也就是说,在所谓「正经学问」之外,他倒是勤于其他学问,知识面比较广的。又,宝玉在去梨香院的路上,遇着两个清客相公之后,又遇着了七个管事的头目。他们向宝玉讨斗方儿,说是曾在好几处看见宝玉写的斗方儿,「都称赞的了不得」。宝玉笑道:「不值什么,你们说给我的小幺儿们就是了。」宝玉从梨香院回房以后,又让黛玉看他早起写的「绛芸轩」三个大字,哪一个好?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样好!明儿也替我写个匾。」可见宝玉在书法方面也很下功夫,常写斗方儿之类,写了都给小幺儿们掌管。管事头目转述的称赞的话,容或免不了「捧哥儿」的成分,但黛玉却是不会胡乱恭维人的。


如果说,第八回关于宝玉喜不喜读书的问题还是附带涉及,那么,接着第九回宝玉上学,便主要是写这个问题。宝玉是主动要到家塾上学的,动机却只是为了能和秦钟朝夕相处。到了这天,袭人的临行赠言说:「念书是很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终久怎样呢?」袭人连字也不识,但是,她说的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正是事情的本质。尊严的老爷贾政,高雅的小姐宝钗,他们坚决要求宝玉读书,也无非就是这个目的。从贾政到袭人,就在这共同的目的下,结成一个坚强的联合战线,同宝玉的不喜读书进行着始终不懈的斗争。书中安排了袭人来做第一个出阵的先锋,实在很有意思。


 



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宝黛共读《西厢记》


但是,为什么目的读书,也就决定了该读什么书,而这却不是袭人说得出来的。于是,书中安排贾政接着出阵。当宝玉来见贾政,报告要去上学时,贾政冷笑道:「你要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经。看仔细站腌臜了我这个地,靠腌臜了我这个门!」这是全书中贾政第一次正式出场,也是全书中宝玉第一次见父亲的场面,贾政这几句话是书中他第一次训子的话,凝结着他对宝玉不喜读书的全部憎恶、愤怒和仇恨。众清客从旁解劝,说是「今日世兄一去,二三年就可显身成名的」,等于作了一个注解,说明贾政的目的是与袭人一致的。接着贾政对着宝玉的跟班,痛斥宝玉「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然后听说宝玉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即「小雅」部分时,便下命令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原来贾政心目中,只有「四书」才是「书」,只有把「四书」讲明而且背熟,才是「念书」。在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经」当中,《诗经》不是赫然名列第三么?就在「四书」之首的《论语》里面,孔子不是一再叫儿子「学《诗》」,叫学生「学《诗》」么?为什么宝玉读《诗经》也不算「念书」,只算「虚应故事,掩耳盗铃,哄人而已」呢?很简单,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题目只出「四书」上的文句,所以只有把「四书」讲明背熟,才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去猎取功名利禄罢了。为什么读书的目的,就是这样把该读什么书的范围,规定得清清楚楚。于是,贾政和宝玉之间的「父与子」的矛盾,前文表面上的焦点是读书不读书,现在就显露出,实质上是走不走科举考试、功名利禄、显身扬名的道路的矛盾。宝玉正惟其不愿走这条道路,所以他所谓不喜读书,其实只是不喜欢为作八股文而读「四书」。他在其他方面的学识和文采越多,越是被他父亲认为「流言混话」和「精致的淘气」。但是,时代还没有进步到使宝玉能根本否定「四书」的权威,宝玉自己仍然认为「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所以他并不能理直气壮地反对他父亲所要求的「读书」,只能害怕,躲避。


 



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但这一次宝玉受了父亲一顿训斥,有没有一点悔改之心呢?书中似乎没有直接写这一点,但写了他接着去黛玉处作辞。「彼时黛玉正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那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唠叨了半日,方抽身去了。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你宝姐姐来呢?’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黛玉说的「蟾宫折桂」云云,即使还不到反语讥嘲的程度,至少总是对贾政他们认为最庄严的大事,开一个轻松的玩笑。宝玉的答复,态度更是鲜明,等于说:什么「蟾宫折桂」才不是我关心的哩,我关心的只是你要等我一起吃晚饭,等我一起制胭脂膏子。他特地来辞黛玉,而在黛玉问起何以不去辞宝钗以后仍不去辞宝钗,这也是鲜明的态度。如果贾政听到宝玉这两句话,想想他那一番训斥竟得到这个效果,想想宝玉竟是带着念念不忘同女孩子一起制胭脂膏子的心思去上学,恐怕真会气昏过去。


贾政要求宝玉走科第功名之路,是坚决的;宝玉拒绝走这条路,也是坚决的。贾政的坚决性,表现在他的动辄「断喝一声」,直到拿起大竹板乱打。而宝玉的坚决性,并不表现在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慷慨陈词,晓以新义;而是表现在当时毫无反抗,战战兢兢,事后我行我素,屡教不悛。这当然是宝玉的时代、身份和性格所决定的。除了上举的例子,还有另一个例子是第二十三回,贾政偶然听到袭人的名字,怒问「是谁起这样刁钻名字」。宝玉承认:「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丫头姓花,便随意起的。」王夫人忙向宝玉说道:「你回去改了罢。——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生气。」贾政道:「其实也无妨碍,不用改。只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诗上做工夫。」说毕,断喝了一声:「作孽的畜生!还不出去!」这又是一个训子的镜头。接着就写宝玉搬进大观园住,不久做了四首《四时即事诗》,全是些「风流妖艳之句」,流传出去,被写在扇头壁上,吟哦赏赞,「因此上竟有人来寻诗觅字,倩画求题,这宝玉一发得意了,每日家做这些外务」。又接着,更偷看起《西厢记》之类的书来。上述前后两个镜头的组接更有意思。「花气袭人知骤(原句作骤,不作昼。)暖」是陆放翁句,放翁诗而被评为「浓词艳诗」,真是破天荒的奇闻。不料那个「作孽的畜生」恭聆庭训之后,索性大做起「风流妖艳之句」,大读起真正的「浓词艳诗」,贾政在这一回合又是一败涂地。


宝玉为什么不喜读书,怎样不喜读书,不喜读什么书,不喜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如果由作者作抽象的分析,或是让宝玉自己发一通大议论,也许不用很多话,但在文字上是无力的。《红楼梦》却完全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有说服力地把这一切都表现得清清楚楚,这是现实主义的卓越的能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叩開量子計算機大門:牛津大學將量子邏輯門精度提至99%
有生之年,妙筆生妖
美術館之外的藝術幸福了整個夏天
追憶陸谷孫先生:風起,唯有努力生存
上海紀念茅盾抵滬100周年:沒有上海就沒有茅盾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感悟】谈什么恋爱,还不滚去读书和赚钱啊
为什么优秀的人,都喜欢读书
董卿又火了!知性美的她私下除了读书还喜欢啥?
蔡元培:成就不甚大,只因读书不得法
肉松饼是棉花做的?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唯有瑜伽与读书不能辜负!
《三体》作者刘慈欣的科幻书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书!想象!和渴望!
明末的这个读书人为何如此心狠手辣?投降清朝后连满清都不敢用他
请告诉孩子: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家长也读读。
客厅放电视又不看,装成书房陪孩子读书吧!
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年少时穷得借光读书,好不容易当上丞相,却又被贬为庶民
对于「会读书又会玩」的学霸,日本人是怎么看的?
请告诉孩子: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
想要宝宝乖乖的读书,这两个小妙招都是聪明妈妈最常用的!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旅行找自己,穿的好看也重要
读书和不读书,到底差在哪
如何在家给孩子造就好的读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