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文/蒹葭蒼蒼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提起春秋五霸,大家可能想到兩個版本,第一個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第二個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夫差)、越王勾踐

前者是司馬遷《史記》中的說法,後者則是荀子《王霸》中的認定。兩者之外還有一些其說法,比如鄭莊公等等,但歷代普遍以此兩種說法為標準。

這幾位霸主個個身手不凡,從公元前685年~前473年,輪番出任華夏大地的帶頭大哥,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大戲。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做了些什麼樣的事情,才能坐到這頭把交椅上呢?

可以肯定的是,想當霸主,絕不是像一般弱智網文那樣,一路龍傲天見神殺神見佛殺佛就行了,除了強大的實力之外,他們還需要獲得政治名分、社會認同以及國際聲望。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政治漩渦中活不過三天的龍傲天

一、天子承認

霸,伯之轉音。伯又稱方伯,州伯,即諸侯之長。方伯的職責是統領一方的大小諸侯,會諸侯,朝天子,維護國際秩序,處理國際爭端,相當於是天子在地方的代理人,哪個國家如果出現了違法亂紀的事,方伯有權代替天子進行處罰。

《禮記·王制》記載:


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

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

鄭玄註:「殷之州長曰伯,虞夏及周皆曰牧。」而《周禮·春官·典命》則說「上公九命為伯」。

方伯一職從傳說中的夏朝起就有,成湯就做過夏的方伯。周文王姬昌也做過商的方伯。

當年周文王因為譖言被商紂王囚於羑里,為了脫身,「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王拿到禮單,才看了一眼,手就禁不住發抖,哈喇子流個不止,說,上面這些禮物,只要一件,姬昌就可以回家了,何況這麼多。

為了拿得心安,紂王不僅放了姬昌,也給他還了一禮,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順手還把自己的小弟給賣了:「譖西伯者,崇侯虎也。」從那以後,姬昌就從一個被雙規的不法分子搖身一變成了西部軍政主官,可以隨時教訓身邊不聽話的國家。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紂王很開心

接下來的幾年裡,姬昌一直沒閑著,伐犬戎,伐密須,敗耆國,伐邘,伐崇侯虎。然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此時的周國,已經具備了與商爭奪天下的實力。

由此可見,最初方伯這一職位必須天子任命,而且由地位極其高的諸侯(上公)擔任。那麼,春秋五霸中誰具備這一條件呢?答案有四:齊、晉、吳、越。

齊國的合法性勿庸置疑。《左傳》載魯僖公四年,齊桓公率多國部隊伐楚,管仲對楚國使者說: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方伯姜太公

召康公是召公姬奭,燕國始祖,曾代表周王冊命齊太公姜尚為方伯。桓公時,尊王攘夷,九合諸侯,救邢存衛,伐戎拒楚,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魯襄公十四年,《左傳》載:


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世胙大師,以表東海。王室之不壞,系伯舅是賴。今余命女環!茲率舅氏之典,篡乃祖考,無忝乃舊。敬之載,無廢朕命!

由此可見,齊國的方伯身份一直都有中央合法文件支持,周邊的國家並無異議。

晉國在城濮之戰後獻俘於周,《左傳》記載:


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為伯,賜大輅,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瓚,虎賁三百人。周作晉文侯命:「王若曰:父義和,丕顯文、武,能慎明德,昭登於上,布聞在下,維時上帝集厥命於文、武。恤朕身、繼予一人永其在位。」於是晉文公稱伯。

越國有周元王賜胙命伯,吳國則有黃池之會(獲不獲得王命我沒查到資料,但至少得到諸侯承認),都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

而這一條件也直接否定了鄭莊公作為霸主的資格。鄭雖然一度東征西討,連齊國也跟在他屁股後邊轉悠,但鄭國向周開戰,還射傷周王,這就連一向不服周的楚國也做不出的事偏偏在他們老姬家內部發生了,誰還敢承認你鄭國霸主的地位。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驕矜妄為之鄭莊公

但如此一來,又有新問題了,春秋五霸七個人選,現在只有四人具備天子承認的條件,那麼另外三個為何也能成為霸主呢?

二、實力說話

在《荀子·王霸》一文中,荀子秉循的就是實力至上原則。由於秦穆公從來沒有會盟諸侯,所以把他摒棄在五霸之外。但從實力上看,吳越兩國稱霸後都不持久,而秦國一直是列強之一,最終還能一統天下,綜合國力遠在吳越兩國之上。

秦國原先為周之附庸,為其養馬,後來犬戎滅了西周,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伯爵)。平王還給了秦襄公一張支,凡戎人所佔王地,只要秦國能拿下,都是秦的。

從平王角度來看,反正這些地自己也拿不回來,不如給秦國做個順水人情,自己不僅沒損失什麼,讓秦人跟戎狄血拚,還能有幾天安穩覺睡。但從秦國角度看則不同,這可是一大塊地盤,所以幾百年來,秦人跟戎人打仗就特別拚命,好幾位國君都死在戰場上,但領土也隨之不斷擴大。

秦穆公之時,秦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地區性大國,甚至連晉國國政也受其影響。

由於晉獻公晚年昏饋,廢長立幼,殺了太子申生,害得夷吾、重耳出奔。後來晉國內亂,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夷吾回國繼位,是為晉惠公。但晉惠公即位後並沒兌現割地的承諾,還恩將仇報,派兵攻打饑荒中的秦國,結果被穆公打敗。

惠公死後,秦穆公又扶持了晉文公重耳回國當了國君。文公可是後來赫赫有名的五霸之一。要知道,當時的晉國,已經吞併了虢、虞兩國之後,表裡山河,胖得厲害,文公回國幾年後就能稱霸中原。由此可以反襯出秦國的實力。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替人作嫁的秦穆公

秦穆公除了跟晉國的恩怨情仇,還滅了戎人12個國家,拓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以金鼓。」妥妥的一個盟主呼之欲出,只是沒有會盟諸侯罷了。

由此可見,秦穆公既身為諸侯,又受周王的欽命,實力上也當之無愧,還沒有反周劣跡,所以入選霸主之一,也是具有極高的認可度的。

比較複雜的是楚國。楚國雖然也是周之封國,但一向反骨,愛跟老姬家作對。

裡面原因很複雜,但主要的矛盾大概是楚國人認為,咱老家祖闊綽的時候,你老家還被戎狄攆來攆去,現在你發達了,卻像打發要飯的只給了個子爵,而且咱在南方對抗那些蠻族,很有功勞,你卻裝著沒看見。你不給咱升職,咱不希罕,咱自己上尊號,跟你一樣平起平坐。

據《史記》載,楚國的祖先彭祖氏在商代就曾經做過侯伯,但商末被滅,其後人一些在中國,一些在蠻夷。

到了鬻熊這一代,投靠了周文王。成王時,鬻熊的曾孫熊繹被封在楚,子爵。傳到熊渠,周夷王當政,王室衰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在江漢一帶坐大,自稱蠻夷,不與中國之謚號,自稱王。後來周厲王很猛,熊渠怕挨打,去了王號。又過了一些年,到了熊通時,又自稱楚武王。理由很簡單:


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楚國一直覺得深受周朝的歧視,事實上也如此。周楚同源,都是帝嚳之後,只不過異姓而已。

周得天下,其他人都分得好的地方,爵位也高,比如,齊魯,東海之濱,侯爵。衛國,商之故地,侯爵。就連一直仰人鼻息的陳國也是侯爵。而他堂堂楚國只有子爵身份,連會盟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在外面看火堆。到了楚靈王時代,還對此耿耿於懷:「齊、晉、魯、衛,其封皆受寶器,我獨不。」

儘管身份低下,一直被中原國家視為蠻夷,但楚國經過多代人的努力,篳路藍縷,不斷經營,終於發展成江漢一帶實力強大的國家,連周王朝也擔心他的實力。周昭王時代還御駕親征,但不幸淹死,一去不返。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周昭王南征不復

此後,周王朝由盛轉衰,而楚國不斷走強,逐漸走上與周王朝分庭抗禮的道路。周楚交惡,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後來甚至連進貢也免了。所以齊桓公做了霸主以後,就集合中原多國部隊,氣勢洶洶地來問罪。

楚國知道打不過多國部隊,嘴上賣了個乖,答應了貢獻苞茅。而齊國也知道楚國不好啃,既然面子已經掙足,沒必要再下血本拼個你死我活,也就收兵回去了。

楚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犯案累累,前科在冊,於情於理,都沒資格成為中原霸主。但事實上,其霸主地位不僅得到中原國家承認,甚至一度有條件統一天下。

其實仔細分析,楚國雖然一向跟周王朝和中原各國對著干,但事實上還是周王朝分封的國家,而楚國王族也來自中原,跟周共祖,只是為了撈取政治利益,自稱蠻夷而已,在名份上具有合法性。

而且楚國在大義上理虧的地方並不多,最令周王朝反感的稱王之事,也並不是楚國獨有,旁邊的吳、越兩國還有周圍那些非華夏族國家稱王的比比皆是。而楚國一度還自己取消過王號。

再者,楚國並非一貫反對周王朝,比如周穆王時,徐國勢大,率領九夷伐宗周,穆王畏其勢,只得封徐偃王為東方的諸侯長,手下控制了三十六個國家。後來,穆王使造父告知楚國,令其伐徐,於是楚王出兵將徐國收拾一番,為穆王消除了心頭大患。而當時東方的方伯齊國啥事也沒幹。

可見,楚國雖然稱了王,但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還是向著周王朝,關鍵時刻還是聽話的。要知道周穆王正是周昭王的兒子,而周昭王則親自率兵打過楚國,結果在漢水之中溺死。

相比之下,與王室最親的鄭國卻發兵攻打周,射傷了周桓王,還周鄭交質,而楚國從來沒有主動出兵打過周王朝。兩下相較,楚國所犯的事根本不算什麼。

再者,楚國到了楚莊王時代,積極學習中原文化,文治武功都很有功績。在中原爭霸中,楚莊王做事比較有分寸,符合中原禮儀,獲得了中原國家的認可。

比如,平定了陳國夏徵舒之亂後,楚國一度吞併了陳國,但在申叔的勸諫下,恢復了陳國。這一舉措深受孔子好評。還有,圍鄭時因鄭君能下人,不亡其國,與盟而歸。

雖然楚莊王有問鼎中原的野心,但在王孫滿的辯駁下,能有自知之明,引兵退去。可見,此時的楚國已不再是動不動就自稱「我乃蠻夷」,「我有敝甲,欲觀中國之政」時的衝動少年,而是一個成熟的負責任大國了。凡此種種,不管中原國家心裡怎麼想,外交上再不能將楚國當成單純的蠻夷來對待了。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問鼎中原之楚莊王

有資格的做帶頭大哥的人選已經確定了六個,現在只剩下宋襄公了。此人既無王命,又沒過硬的實力,歷來飽受爭議。但司馬遷號稱良史,把他也列為五霸之一,肯定有其道理。我想這大概就是為後世津津樂道的——

三、春秋大義

在周朝剛建立那會,周公就建立起了一套制度,規定上從天子,下到百姓,穿什麼樣的衣服,坐什麼樣的車子,吃什麼樣的飯,聽什麼樣的音樂,用什麼樣的方式祭祀等等,都要按照相應的規矩行事。

這套禮法叫做周禮,其核心是宗法制,以血源關係區別親疏,講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周王朝還有實力主宰天下的時候,這套禮法還能行之有效,如果誰不遵守,周王室或各地方的帶頭大哥就會帶人去收拾他。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整飭有序的宗法制

可後來周王朝不行了,不僅自己要看人臉色,自家人也帶頭違禮,於是,誰有實力誰就說話大聲,本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也慢慢變成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甚至是「陪臣執國命」了。要不是齊桓公橫空出世,做了帶頭大哥,出來主持大局,還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子。

宋襄公即位之時,正好遇上葵丘會盟,此時的齊桓公已經老了。不知是客套還是看小宋同志的潛力,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我死了以後,我的兒子昭昭還得你多多擔待。

我們的小宋同志聽了這話馬上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起來——這可是帶頭大哥交班的暗示啊。環顧當時的國際環境,後來霸主中的晉文公還在流亡的路上不斷的換人管飯,秦穆公一直窩在西邊從未踏進過中原一步,楚莊王可能才剛剛出生,宋襄公確實有理由相信自己是下一任帶頭大哥的不二人選。

於是,齊桓公一死,小宋同志馬上就開始履行帶頭大哥的職責。

周襄王九年(前643年),齊桓公病死,齊國內亂,太子昭逃到宋國。第二年,宋襄公帶著軍隊,把公子昭送回齊國,當上了國君,史稱齊孝公。

平心而論,小宋同志這一確實幹得漂亮,既兌現了承諾,又拉攏了齊國,還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國際形象。如果此時見好就收,那宋襄公的歷史形象就得改寫了。可他偏不,他還記得前帶頭大哥齊桓公的話,他得替大哥把這擔子接過來。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躬行仁義之宋襄公

此時還是有清醒人的,公子目夷(襄公庶兄)說話了,他說,咱是小國,只有做跟班的命,硬要做老大,會挨劈的。襄公不聽。

前641年,邀請了曹、邾、衛等幾個小國會盟,而陳國則邀了齊、楚、鄭、蔡等國會盟,這樣就形成了兩大集團。

前639年,宋襄公在鹿上首次會合諸侯,這次齊楚都來了,但宋襄公以盟主自居,引起了兩國不滿。宋襄公在未經齊楚同意的情況下,還擅自安排了秋天的盂地會盟。此時他不會想到,盂地會盟將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臨行前,公子目夷對襄公說,楚人狡猾,不講信用,你還是帶上軍隊吧。宋襄公說是自己提出不帶軍隊的,怎麼能出爾反爾。結果在會盟中,宋楚因為誰當霸主的事情爭了起了,結果宋襄公被帶著軍隊的楚成王給抓了起來,要不是魯僖公從中調停,恐怕就得在楚軍營中過大年了。

宋襄公回國後,一直對盂地盟會耿耿於懷,第二年,聽說鄭國支持楚國當霸主,他馬上帶兵去攻打鄭國。楚國出兵相救,向宋國進發,宋襄公只得回師迎敵,雙方泓水相遇。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楚軍半渡時,公子目夷勸襄公半渡而擊,不聽。楚軍渡過河,還沒布好陣時,公子目夷又建議發動攻擊,也不聽。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也中了一箭。國人埋怨襄公,他卻說君子不利用險要的地形去困厄敵人,不攻打未布好陣的敵軍。這也成了後世嘲笑宋襄公的理由。

其實這是以勝敗論英雄。

實事求是地說,宋襄公的所作所為確實有其高光的一面。在即位之初,他就想把君位讓給庶兄目夷,而目夷則以立謫不立庶為由拒絕了。當上國君後,他馬上任命目夷為相,在兩人聯手之下,宋國大治,國力蒸蒸日上。可見他對自己的兄長絕非假仁假義,相比其他國家父子爭位,兄弟相殘,堪稱楷模。

宋襄公重信守義,對於齊桓公的承諾,毫不保留地兌現。打仗時嚴格恪守軍禮,不使詐,不殺老人。去世之前,還善待了四處流浪的晉文公。

與其說這是一種迂腐的假道學,還不如說這是貴族精神的體現,是對周禮的堅守,對傳統價值的捍衛。在禮崩樂壞的時代,何其難能可貴!

好在歷史並不只是由勝利者寫的(至少在司馬遷之前不是),司馬遷承認宋襄公的霸主地位。還說「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傷中國闕禮義,褒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這個評價,可謂深明春秋大義也。

從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之會周襄王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開始,二百年來,幾位帶頭大哥相繼上崗,代替已經衰落的周王室勉強維繫著當時的國際秩序。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舊有的價值體系終究已經不容於時代。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時的帶頭大哥?春秋五霸不是龍傲天|文史宴

大爭之世——戰國時代

公元前465年,隨著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去世,春秋時代也跟著結束,大爭之世悄然揭幕。兼并成了時代的主旋律,那些曾經馳騁於各種盟會的帶頭大哥的後代們,已經不屑於主持公道,他們眼中只有一個目標——統一天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晉文公為何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這才是真相!
遠在東夷的齊國,為什麼能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大明皇室後裔朱之璉,是如何成為清朝貴族的?
齊桓公三大缺點明顯為何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因聽了管仲一句話
每逢春節胖三斤?|直覺進食,讓你成為春節吃不胖星人
春天這樣搭,讓你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齊國能夠成為春秋五霸,這其中妓女功不可沒!
如果宋朝自從宋太祖以來就重武輕文,能夠成為第二個盛唐嗎?
柳如是為何能成為秦淮八艷之首?
春季如何穿搭才能成為主角?不同穿搭風格下的佟麗婭美翻天際
康熙可以成為「千古一帝」要感謝「天花」
玉皇大憑藉什麼能夠成為天宮的老大?
春節已經成為歐洲的聖誕節了,德國小鎮過春節竟選皇帝!
梟雄還是國賊 袁大頭如何成為冤大頭?
蠢笨如豬的安祿山為何能成為大唐軍界第一人?
如何成為春光焦點?真的不需想太多!
齊桓公憑什麼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天才將軍李成桂:如何從元朝臣子歸順高麗、後成為一代開國君主?
為什麼慈禧當不了皇帝,武則天卻成為一代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