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今天,感恩老師!

今天,感恩老師!



中醫書友會第108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今天,感恩老師。請你一定一定,要點開這個視頻!你一定會跟我一樣,每當前奏響起,就熱淚盈眶。(編輯/王超)北平幼稚師範學校校歌(1930年建校)   作詞:于澄宇,作曲:老志誠


生活兮教育,生活兮教育,我們生命惟一之伴侶,為汝勤力,不分旦夕,為汝馳驅,不顧險夷,人生意義在利他,他利己亦利,生命兮教育。


淳樸兮孩子,淳樸兮孩子,未來世界好壞之主體,渾然心地,不知害利,樂哉遊戲,不計非是,社會價值在沒我,沒我以利人,先利小孩子。


從東直門到中醫書友會,我有很多老師


作者/崔立瑩




2001年針灸學本科畢業後,分配到推拿科,基本上就治三個病: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漸漸地發現方葯基本忘光了,經絡穴位逐漸模糊,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就要求出去進修,領導讓我自己選專業,並建議我盡量不要把針灸丟了,這建議正是我想要的,於是我在同學的幫助下來到了北京東直門醫院針灸科進修。



我在各位老師跟診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從接診到治療始終以中醫為主導的方法,無論西醫怎樣認為,我中醫該咋治還咋治。在這裡我看到太多的頸肩腰腿關節痛病、中風、中樞性面癱、周圍性面癱、脫髮、痤瘡、帶狀皰疹、抑鬱症、脾胃病患者迅速緩解或者痊癒,這經歷就像無盡的火焰始終點燃著我對針灸的信心。感謝湯麗新老師,趙吉平老師,孫彩霞老師!我好像還旁聽了蔡仲遜主編的畢業論文答辯,哈哈。




北京之行結束前,我當時已經是針灸學博士的同學和我說,針灸固然好,但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中藥也得用,要走針葯結合的路,郝萬山老師講傷寒很好,網上有視頻你可以看看。回到宿舍我和室友聊天時提起這件事,結果有個主任醫師當時就給我潑冷水,說這是沒什麼用的,沒有人有那麼多時間一集一集地看,就是能看完也不見得就比驗方好使,我就是這麼做的,效果也不錯。



我覺得這樣走下去也許可以,但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從北京回來後只要有時間我就看郝老師的視頻,越看越喜歡,連看帶聽,大約100遍左右,才感到自己入了傷寒之門。沒有師傅,學傷寒真不是一般的難啊。有了這點基礎,為我日後調入中醫科出門診提供了良好的支撐。當然會有很多力不從心的時候,但回過頭來帶著問題再讀傷寒,真的感覺豁然開朗。




再後來我也說不清是什麼時候就看到有個中醫書友會的文章篇篇都很「中醫」,什麼時候關注的我都忘了,但從這裡汲取營養和靈感真不是一句謝謝就能表達的。



隨著和書友會緣分的逐漸加深,機緣巧合我認識了宋柏杉老師,在這裡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中醫思維,僅靠傷寒不能解決所有中醫問題。宋老師講的都是可重複的經驗,印象最深的就是宋老師講完烏梅丸的第二天,我門診來了個腿疼的病人,左腿疼得屁股不太敢使勁坐椅子,就擰著身子坐一半,看他面色發青,但是局部不均勻,有的地方就有點黃,這就是宋老師說的面青黃嗎?我就問他後半夜醒嗎?他說老醒,還有口乾,大便不成形,腳涼,這不正好是宋老師講的上熱下寒嗎?再問腿疼的時候是有熱感,但是疼完了還有抽筋的感覺,這不是局部的寒熱錯雜嗎?正好是烏梅丸症,果斷給予烏梅丸,量也是照抄宋老師的量開的,一周後患者複診,掛了個號,進屋就笑,說我這腿疼好幾個月了,吃了好多中成藥都不好使,這一周好利索了,又說了些感謝的話就走了,後來也來過幾次,幫別人開點感冒藥之類的,問他腿,再沒犯過。後來又聽徐蘇老師講烏梅丸,他用烏梅丸的主症是舌尖紅,左右關脈不對稱,現在想想,這人應該也都具備。




我就用烏梅丸原方治療了一個腿痛的病人,疼了三個月,一周痊癒!還有張立山老師講咳嗽治療,有個目如脫狀的咳嗽病人的治療思路,我愛人一周後生產時可能受寒吧也出現咳嗽咽癢伴眼脹,一咳刀口就疼,非常痛苦,按張老師講的用越婢加半夏湯合半夏厚朴湯當晚就好了大半,三劑而愈。




還有一次,張立山老師講過一個咳嗽病人常規治療一周癥狀無明顯好轉,於是又仔細問診,患者說了這樣一個癥狀就是每次咳嗽的時候都眼睛脹痛,張老師立刻想到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於是以此方加減治療一周患者咳嗽好了大半,這是一個癥狀漂移法,這種對條文的敏感程度給我很大觸動,所以印象很深。




一周後我愛人生產後可能受涼吧,咳嗽一咳就刀口疼,怕刀口開線,西藥也不敢吃怕影響哺乳,越不敢咳越忍不住,到下午越來越重,問我怎麼辦,說我咳得眼珠子都疼,咋辦啊刀口不能開線吧?我馬上想到這一條,咳而上氣目如脫狀,這不是條文症嗎?我馬上就有底了,我說沒事我去給你開點葯吃了就好!越婢加半夏湯,合半夏厚朴湯因為她當時咽部不適有痰咳不出來,開的免煎顆粒吃了一次就咳嗽大減,沒影響晚上睡覺,三天不到就全好了。




我沒有師傅但是我很慶幸能遇到這麼多好老師無私奉獻自己的寶貴經驗給我們!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謹代表我和我的家人向曾經幫助過我的各位老師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







我是一個道醫,老師教我練功,讓我的醫術得到了升華


作者/華德傑


 


金秋九月在又一屆教師節來臨之際,有幸又跟恩師王力平徜徉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海洋。看著國外兩個科學家和王老師共同探討合作研究意念控制,準備參加明年三月份諾貝爾獎評獎。有感於祖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和國人對傳統文化的不重視,我分享一點我跟師學習的故事。


    


記得前段時間治療一位肺泡破裂的患者,西醫各種抗生素用無效,下了幾道病危通知,請我會診,三副小青龍湯病人拔了氧氣,又隨證變方吃了五劑,病人出院。出院後病人複診,一臉的不高興,他說:「以前喘的晚上睡不著,這吃中藥吃的晚上能睡4-5個小時了,咋會昨天晚上又有點反覆了?」我一切脈,告訴他:「你吃肉了,並且肉吃的太多了。」他一想是的,老伴買的五香牛肉,好吃,多吃了幾塊。




又過了幾天,他來複診,他說:「挺好的,睡覺從晚上能睡到天亮也不咳嗽了,不知道為什麼這會又咳嗽起來了?」我一把脈又看了舌苔,告訴他:「你吃糖了。」他說:「沒有啊。」我說:「你早上吃的啥飯?」他說:「包子、八寶粥。哦,喝八寶粥的時候放了一勺半糖。糖放多了。」又過幾天來複診,咳嗽了幾聲。我一把脈,說他吸煙了。他說:「沒有,我肺氣腫30多年了,我也有30多年沒吸煙了。」我說:「你再想想。」他說:「哦,我剛才上廁所的時候,別人在抽煙。」




這管床大夫和其他大夫,以及病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通過號脈知道他受什麼傷害了?是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都歸功於這些年來跟王老師學習、訓練的結果。




他教我看病最常用的是切脈和診脈,切是斷、診是聽,聽病人內髒的聲音、血流的聲音。她為了教我診脈,教我先練平衡功。平衡功練完、站完樁,完成之後,再給病人診斷,就不會跟病人相駁了。之後,他又教我懸絲診脈,懸絲診脈主要是訓練先知對方性別,再斷定對方是否有病。懸絲診脈絲線很重要,我在世面買不到絲線,上海啊、杭州啊、北京啊等等買不來絲線,買來那個線都是絲和其它線混合的線,市面上沒有真絲線。後來還是王老師跑到浙江一個桑絲廠,她讓人家停工幾個小時,浙江大學那是我個朋友,一個教授,幫著我纏繞了幾個小時,才幫我弄了這麼點訓練用的絲線。




她跟我講,要想讀懂《黃帝內經》,不練功根本是讀不懂的。比如《黃帝內經》後面有一段,黃帝請教雷公這段話,如果沒有練過辟穀、氣、辟神,根本讀不懂。再如,若沒有經過修鍊,沒有默運五行也不行,這是老師教的一種方法,你不知道五臟運化的規律,五運六氣(炁)的氣(炁),你就理解不了,我們目前只理解「氣」是大氣的「氣」,氣字頭下面一個米字的這個氣,不理解五運六氣(炁)的氣,其實是上面一個無下面四點這個(炁qi)。




她為了讓我跟另外一位名醫學習,給了人家一塊價值不菲的西鐵城手錶,這可是幾十年前啊!我只是個熱愛中醫、中國傳統文化、熱愛道義的一個學子,老師尚且這樣培養我,他為了什麼?經過這麼多年的培養、訓練,才有了病人一來,你一望基本知道他身患何病,通過打電話,無論有多遠,你也能夠知道他身患何苦。感謝祖先留下這麼好的瑰寶,跟王老師無私傳授,在教師節到來之際,感謝王老師,感恩名師。


    


姑娘(編者按:華老師對我說),我匆匆忙忙用語音給你發的這點東西,想給大家傳遞一個信息,要想當一個好醫生,不經過修鍊是不行的。


(文字整理/趙欣)







腹針引領杏林之路


作者/卓鷹




我1987年高考的時候沒有什麼好的專業,父母希望我做個醫生。因為不喜歡西醫,就只好選中醫了,大學畢業分配到當時條件和水平最好的西醫院的中醫科。




我們醫院很多醫生都是協和、華西畢業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工作後中醫科組建治療室,安排我主要進行針灸和中醫外治,因為沒有和外界比較,自己認為療效也還不錯。1995年,因為建腹針腦病康復中心,有機會拜薄智雲先生為師,也由此改變了我的治療思路和方式。




薄老每天會到病房治療,我就有了跟診的機會,那些患者的療效非常好,有些腦病患者當時就能抬起肢體。記得門診有一個癱瘓18年的患者站立起來了,當時震動很大,還做了節目。幾天後薄老師就回去了,臨走給我一本薄薄的《腹針療法講義》,讓我自己好好學習。


 


等薄老師再來時,他對我說:「你做幾個病人看看。」




我想壞了,醜媳婦要見公婆了,硬著頭皮做,薄老在旁邊不時給我指點。並告誡我們,取穴要準確,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謬之千里」的特點,必須嚴格執行腹針的定位標準和操作規範。尤其是肢體經絡病變、痛症,定位取穴尤其重要。




記得有一個患者膝關節疼痛,我按腹針處方針灸(針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滑肉門、外陵、下風濕點,患者疼痛有所緩解,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薄老師走過來,看了一眼,拿止血鉗往下風濕點旁邊點了一下,我趕緊把針取出移動一下,患者疼痛立刻消失。我仔細看了一下,我的針刺部位和老師的差一毫米。




這件事情使我深深認識到處方標準化、操作規範化的重要性。 由此,我也發現了腹針治療關節病效如桴鼓,堅定了學習腹針的信心和決心。經過考驗,薄老師認為「孺子可教」,我也就有了經常侍診的機會,提高不少。




由於當年是腹針推廣初期, 還沒有發展到全國,在公立醫院為主導的環境下,薄老師完全靠著驚人的療效得到大家的肯定。老師出診之餘愛看書,中醫、西醫、社會學、宗教、自然科學都有涉足。除了看書還愛寫文章,當時都是手寫稿子,第一次看到老師的書稿時我都驚呆了,字體蒼勁有力,非常漂亮。  


 


薄老提出:「用針之道,立法為先,操術次之,而後機變,醫者當審因知變而立法,擇方遣穴再施術。」所以,治療前需要明確中醫西醫診斷,再選擇處方,這樣治療才有的放矢,尤其是痛症如頸肩腰腿痛方面,處方和診斷是息息相關的。 自從學習腹針後,我盡量用腹針治療,頗有心得。




薄老的針法不同於傳統體針,有效、安全、無痛、快捷。 病人接受腹針治療就是享受,不僅無痛還感覺非常舒暢,有些患者自訴就像少量飲酒後的感覺,身體很放鬆,想睡覺。施術者沒有提插捻轉,患者照樣可以感到足部溫熱,很快就見到明顯療效。 




還有些患者因外傷導致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腹針治療幾分鐘後就可以發現局部腫脹明顯減輕,疼痛緩解,活動受限好轉,不再需要局部針刺。誰說中醫是慢郎中,在不少急診疾病中腹針比西醫和中藥治療不知道快了多少。 




腹針不是簡單幾個處方、幾個針法,而是自成理論體系。在我們科轉變成中醫風濕科後,風濕病、關節炎患者變多。初診時,我遵循薄老「醫者當審因知變而立法,擇方遣穴再施術」的原則,在薄老的指導下進行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的學習,常常患者是抬著進來走著出去。 




風濕病從西醫講是免疫系統疾病,從中醫講卻是臟腑病變反映到肢體的癥狀,所以腹針對風濕病的療效非常好。曾有一個專程來求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沒用西藥,單純用腹針和中藥(腹針處方: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滑肉門、上風濕點、上風濕外點、外陵、下風濕點。中藥處方:木瓜干24克,茯神24,牛膝10,制附子9先煎,熟地黃12,覆盆子12克,甘草6,生薑10),患者關節疼痛當時明顯減輕。




11天後關節腫痛基本消失,納可寐安,類風濕因子也明顯下降,自行要求出院。眾所周知,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血沉指標比較容易改善,但類風濕因子很難改善,有些患者幾個月甚至一年都不能改善。這足以證明腹針治療的快捷,也可以看出腹針對臟腑的調節功效(從現代醫學講是調節免疫功能。 




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腹針不僅僅對風濕病的療效很好,對婦科、皮膚疾病療效也極其顯著。一個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老人家三年來痛苦不堪。初次腹針治療,取穴:中脘、滑肉門、上風濕點、上風濕外點、大橫,當時疼痛就減輕大半。還有一個患者,面部皮膚過敏出現腫脹變形多日,面部灼燒感,但原因不明。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給她治療,剛剛刺完,患者自感面部一陣涼爽,再觀察皮膚竟然出現皺紋,治療三次後面部皮膚恢復正常。真是個奇蹟。




結緣腹針20多年,我見證了老師為了腹針事業一路艱辛,堅韌不拔。從一次偶然用腹部穴位治療腰痛,發現了腹部的秘密,到1992年完成腹針療法的研究,經歷了20個春秋。如今,腹針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正如老師所說:「10年磨一劍,我是用了20年磨了一針!」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人結識腹針,為患者造福。








I 版權聲明




  • 本文為中醫書友會原創稿件,作者/崔立瑩、華德傑、卓鷹。編輯/王超,校對/肖曉菲、勤莉、閆奇峰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用耳朵學中醫:有用有趣不受限
這是丁桂兒臍貼的雛形嗎?
中醫如水,平淡中自顯神奇
治乳腺增生,有手法有針法
五子滌痰湯:趙紹琴治類風濕驗方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感恩老師
小紅老師,感恩你一直都在!
謝謝,我的老師們!
兒子:今天老師問我老子是什麼人,爸爸你知道嗎?
瑜伽老師也是老師,節日快樂……
感恩老師的句子
老師今天不舒服,怎麼辦?
教師節,瑜伽老師都看哭了……
今日可租女神男神!今天你還欠老師一個祝福哦
感恩老師的故事
王迪:老師,謝謝您!
瑜伽老師,她從不只是一個瑜伽老師!
她是李訥的老師,毛主席來看她,為何卻當起了她的老師?
光緒皇帝和他老師翁同龢,以及兩個大臣,都是天閹嗎?
感謝有你老師
感謝老師的話語,感謝老師的簡訊
這是你們老婆還是天海老師?
吳老師觀看《摔跤吧!爸爸》後感
老師,瑜伽正位在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