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改革開放一同起步的中國人壯陽補腎潮

與改革開放一同起步的中國人壯陽補腎潮

與改革開放一同起步的中國人壯陽補腎潮



文 | 孫驍驥

近來流行一句話「感覺身體被掏空」。在每天的日常對話中,在手機朋友圈的調侃段子里,經常可以看到這句話出沒的身影。人們用它來調侃面對現實時的無力挫敗感。


升職的壓力、老闆的淫威、老婆和丈母娘的逼迫,加上提前透支半個人生的房貸車貸,最後都從苦逼的男士們嘴巴里逼出了這七字真言:感覺身體被掏空。


據說,有好事者以此為藍本創作了一首神曲,流傳於網路,可見被神秘力量「掏空」的,已經不限於某個人的身體,而幾乎是所有人的身體。歌聲入耳,讓大家不約而同感到「於我心有戚戚焉」。


其實,查考出處,這句廣泛流傳的話來自於一支廣告片的台詞。此廣告是關於補腎保健藥品的廣告,情節很簡單,如我們熟悉的那樣,主角是一男一女,男主在生活中承受壓力過大,導致腎虛。腰酸、腿痛、體寒、房事不過硬,他垂頭喪氣地形容自己的困境「感覺身體被掏空」。

坐在一旁的妻子望著日漸被生活軟性閹割的丈夫,眼神中一半透露著同情關心,另一半傾吐著中年婦女的欲求不滿。這個畫面看了無疑會讓人心碎。所幸,廣告的結尾出現了那一款保健補腎葯。


男主服藥過後,腰終於直起來了,腿硬起來了,眼神不再猥瑣晦暗,而是閃爍著接受組織改造之後,重獲新生的幸福感。而此刻的女主,也不見了片頭那未亡人般的哀怨,而是頭靠丈夫偉岸的肩膀,臉上洋溢滿足的微笑。


如果留心這一則廣告的細節,不難發現其敘事的母題(Motive)來源於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電視補腎藥品廣告。


在這些多年前的廣告里,男性的腎虛被描述為了一種危害家庭穩定、傷害夫妻感情的罪惡。而在廣告對男性腎虛的無情批判過後,XX腎寶之類的品牌名稱會在畫面上從天而降,成為拯救男人、拯救家庭的救世主。


在這類補腎廣告的結尾,通常呈現給觀眾一種「他好我也好」的大團圓結局,給觀眾暢想的空間。

中國人對於家庭幸福的想像,對於夫妻生活和諧的評價標準,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補腎廣告、壯陽廣告的影響。尤其近二十年來,此種影響不斷加大,補腎壯陽廣告中使用的「slogan(標語,口號)」,亦經常進入大眾流行辭彙,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普通人的家庭觀念。這種趨勢最直接的經濟結果,就是導致了性保健品、補腎藥物的快速增長。


據某機構估算,中國的保健品行業規模長年保持10%的增長,高於目前中國GDP的增速。在2015年,保健品行業已經達到4500億左右規模,其中,約有一半的市場是被補腎類的性保健品佔有。

與改革開放一同起步的中國人壯陽補腎潮



資料圖:某廣告最深入人心的廣告詞

如果我們將「性保健品」單獨拎出來考察這三十多年市場經濟史的演變,會神奇地發現,改革開放的歷史,實際上是人民開始熱衷於補腎壯陽,並且將補腎壯陽的經濟越玩越大的歷史


了解現代廣告發展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第一條商業廣告,始於1979年1月的上海電視台。是年,該台首次播出了一條關於養身酒的商業廣告,主要藥效便是補腎養顏。這一支吃螃蟹的廣告並不像後來的眾多補腎廣告那樣露骨。


不過,在鼓勵生育的革命年代裡,性與個人的肉體快感並沒有多少聯繫。性的唯一目的是生育革命接班人,肉體的快感則會帶來與革命目標相違背的私心雜念,追求進步的革命青年不應該耽於男歡女愛,而要「狠斗私字一閃念」,從自己的靈魂深處改起,把不健康的思想和習慣統統革除。是為集體主義的性觀念。

與改革開放一同起步的中國人壯陽補腎潮


資料圖:1970年代女拖拉機手


曾讀到一個資深男科醫生寫的報告,說是在70年代早期,中國男性普遍認為遺精(無論何種原因的遺精)是一種疾病,需要治療。醫院也普遍會為遺精患者開具治療藥物。為何當時的醫生病人會有此觀念?原因就在於當時的性被賦予了純粹的生育目的。


既然性不是用來消費的,那麼男性遺精自然也是屬於一種對於生產資料的浪費,是一種不利於社會生產建設的疾病。當時的革命意識形態,對於男性疾病的定義作了如此特別的解釋;而腎虛,在那個年代並不是病,許多人甚至對這個詞都不太熟悉。


我還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中國男人開始大規模補腎,或者說大規模腎虛,不僅與改革開放政策的步驟大致吻合,也基本與70年代末期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同步。


這暗示著一個什麼問題呢?意思也就是說,由於國家「只准生一個」政策的逐漸推行,近三十年來,性行為與生育的必然聯繫被行政力量取消了,男女之間的性的目的更傾向於獲得快感。


如此,性行為的另一重含義就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明顯地凸現出來——性帶來的肉體快感以及性背後的原始慾望。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運作至今的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受人類原始慾望驅使的市場交換行為,而不是像有些經濟學家講的,是受到生產動力的驅使


當慾望被行政權力像打開的潘多拉魔盒一般釋放,並在國民經濟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時,被改變的經濟基礎也改變著市場經濟中的商業機構和產品形態。


資料圖:哲學家米歇爾·福柯(1926-1984)

與改革開放一同起步的中國人壯陽補腎潮



多年前曾流傳一句話,「過去是有賊心,沒賊膽;後來是有賊心,有賊膽,沒賊錢;現在是有賊心,有賊膽,有賊錢,但是賊不行了」。這是市場經濟中個人奮鬥血淚史的真實寫照。


然而,經濟要靠「賊」來激活,內需要靠「賊」來拉動,「賊」很重要,沒有他能行嗎?當然,我們應該把這個「賊」作普遍化的理解,如此,我們才能理解補腎在中國普遍的社會意義。


「感覺身體被掏空」其實就是當年「賊不行了」這句話在當下中國的翻版。有人說,「被掏空」代表中國人活得累,不過,活得累的背後其實還隱含著另一層意思,就是應該如何改變「被掏空」的狀態。


恰如羅蘭·巴特所說,神話是去政治化的言談,是意識形態對於普通社會成員的操縱。因此,神話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空無所指的謊言,背後則是資本和權力的操縱。


在今天的中國,存在兩類神話:第一類叫「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第二類就是「XX腎寶,他好我也好」。前者是事關國家民族的宏大敘事,後者是關乎個人自由與權利的小敘事。


三十多年來的市場經濟歷程,我們就靠拄著這兩大神話的拐棍前行、發展、展望、轉型。而在這兩者之外的「感覺身體被掏空」,則是對這兩類神話的現實補充。


無論「被掏空」的具體原因是來自什麼,只要存在「感覺身體被掏空」的感覺,我們始終都有「補身體」的需求。


每天都「感覺身體被掏空」的中國人,請掂量一下,所謂壓力,何曾減少過你的慾望?不,恰恰相反,成噸的壓力最大限度地激發了慾望,讓人始終處在「感覺身體被掏空」的不滿狀態,為你實現「他好我也好」的意識形態神話提供了充分的想像空間,並激發你付諸實踐。流行的成功學管這叫:奮鬥。


原標題:「感覺身體被掏空」的中國人


【作者簡介】


孫驍驥|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政治經濟史研究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楊早:《長江圖》格局遠超《路邊野餐》
馮雪梅:女幹部為什麼不討人喜歡
十年砍柴:作為農村學生,必須感謝土氣的90年代初
吳鉤:一起劫盜案引發的政治餘波
維舟:重建歷史古迹真的是一種中國式愚蠢嗎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改革開放前新中國做出的鮮為人知 卻功在千秋的巨大貢獻
一旦出現這「三種情況」中國就與美國開戰
中國殲十最新改進型曝光:一下子讓周邊感到壓力陡增
中國維和步兵營同印度步兵連開展聯合巡邏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婚禮變遷
中國終於邁出可喜一步給步槍安裝了導軌!圖片公開非洲國家搶著要
去火星 中國要兩步並一步
中國高調曝光這一技術最新進展 讓美國看的直呼太羨慕
深空|去火星,中國要兩步並一步
當年肆虐中國的九二式步兵炮
他孤立無援時想起了中國,強大後轉身對中國開炮!
收購英國老牌賭場 一家入不敷出的中國房企如何實現自己的賭王之夢
說中國95步槍不專業的要閉嘴了!一圖曝光最新改版讓人振奮不已
遼寧艦上又出現了一款新型艦載機 中國航母作戰體系進一步增強
俄媒一再鼓吹:中國離開這玩意就不行
中國開始推出美國管不住的武器,第三世界真正站起來
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動容的十大悲壯瞬間!
中國仿製能力驚艷全球,美國不小心暴露重裝擔憂中國出現同款
中國一舉動點燃這個大國怒火?連續出招展開兇狠報復
中國海軍需要更多的向民眾開放,不止在生日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