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省錢,張居正不給隆慶皇帝建陵,而用了一個廢棄的陵園
明穆宗朱載垕在位時間六年,算是明朝一個比較中庸的皇帝,沒有大的作為,也沒有大的過失。
即位之初,穆宗頗有節儉之風,在朝政的處理上,也不乏振興之舉,面臨著世宗遺留下來的嚴重財政危機和不安定因素,他任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一些出色的政治家。雖然沒有形成「中興盛世」的局面,卻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世宗朝遺留的一系列政治危機。
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在乾清宮病故,年僅十歲的神宗朱翊鈞即位,稱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先帝選擇風水寶地,新建陵寢。禮部左侍郎王希烈奉神宗之命前往天壽山為穆宗選擇陵地,最終選中了永陵(世宗陵寢)左側的潭峪嶺。同年的六月,神宗又命張居正與司禮監太監再去陵區審視。
回京後,張居正對神宗說:送終的事情重大,尋找陵地的風水應該考慮詳盡,他建議參照嘉靖年間選永陵的事例,派遣禮部工部以及欽天監通曉地理陰陽的官員,一同前往察看。
於是,神宗再次派出相關官員前去察看,回來後在張居正等人的建議下,神宗決定採用大峪山作為穆宗陵寢的修建地點。
那麼為什麼選好的潭峪嶺不用,而用大峪山呢?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大峪山的「風水」優於潭峪嶺。張居正對大峪山有一番描述。他說那裡「山川形勢結聚環抱,誠天地之隩區,帝王之真宅也」。而潭峪嶺,則人多認為不吉。明朝中葉,雖然對風水之說不再過分追求講究的情況之下,但盡量選擇吉而葬,面子上看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二,張居正是個務實的政治家。關鍵的原因是,大峪山有現成的玄宮和部分地面建築,稍微修整一下,陵園就可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省時省力,節約大量開支。
那麼問題來了,大峪山的這個陵寢是誰的?又是什麼時候修建的呢?
這就要回到嘉靖皇帝時期的一些歷史了,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朱厚照在他的淫樂窩--豹房病死。死後沒有子嗣繼承皇位,所以孝宗皇帝的弟弟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得以繼承皇位,即世宗皇帝。
世宗即位以後,在經過「大禮儀」之爭以後,於嘉靖三年(1524年)四月,追尊自己的生父原興獻王為皇考恭穆獻皇帝,尊生母蔣氏為章聖皇太后。同年將已經死去的興獻帝修葺陵園,稱「顯陵」。這時大臣為了討好世宗皇帝,建議將埋在湖北的獻皇帝陵寢遷回北京,改葬天壽山,這正中世宗的心意。
隨後,世宗命工部辦理此事,而尚書趙璜認為不能改葬,理由是:皇考體魄所安,不可侵犯;山川靈秀所萃,不可輕泄;國家更本所在,不可輕動。他主張像太祖朱元璋不遷皇陵,太宗(成祖)朱棣不遷孝陵一樣,不把顯陵遷往天壽山。禮部尚書等大臣也極力反對,世宗只好作罷。
事隔十幾年後,世宗的母親章聖皇太后蔣氏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病故,世宗忽然又下詔在天壽山營建顯陵,打算把父母合葬於天壽山。他還親自到天壽山選擇陵址,見大峪山是個建陵的好地方,馬上命令武定侯郭勛和工部尚書等人負責建陵。
可是沒過多久,世宗又變主意了,他說:「遷陵一事,朕中夜思之,皇考奉藏體魄將二十年,一旦啟露風塵之下,撼搖於道路之遠,朕心不安。」並打算將母親蔣氏也南葬於顯陵。他讓錦衣衛指揮趙俊去湖北顯陵,「開啟玄宮,審視大內」。但回報後說玄宮滲水。
世宗不放心,親自去湖北顯陵察看,命重新建造顯陵,以待合葬。世宗在回京的路上,沿途經過慶都堯母墓,他靈機一動,又想效仿堯父母異陵而葬的故事,不遷父親的棺槨,而將母親葬於大峪山。
嘉靖十八年(1572年),世宗親自視察大峪山工程項目,又對大峪山表示不滿意,如此來來回回的改變主意,這座新建的陵園便空了下來。而穆宗生前沒有建陵,此時正好用上。
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工部尚書朱衡視察工地回來,向神宗彙報了玄宮的情況,他說為獻皇帝修建的玄宮裡面非常乾淨氣派,神宗聽了很高興,隨即讓禮部議定發喪事宜。
同年九月,穆宗皇帝的棺槨葬入陵內,改名昭陵。像這樣利用別人建造的玄宮埋葬帝後的,在明朝是唯一的一例,不過也不算屈就了穆宗,畢竟也是自己親爺爺的陵寢,而且也是按照帝王規格營建的。
僅僅過了一年的時間,昭陵的地面建築也全部完工,由於修建的時候比較倉促,後來又有修整,整個陵寢共耗銀一百萬兩,比起神宗的定陵八百萬兩來,穆宗實在是給張居正省下了一大筆開支。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她得不到皇帝的愛,卻做了五位皇帝的太后,毀了大漢
※不過是個王妃,陵墓卻比開國皇帝建的還要大,她是誰?
※7年修一座陵墓,因一次意外,清朝這個皇帝又建陵墓,違背了祖訓
※宋朝最牛的大臣:為扳倒童貫,竟不給皇帝吃飯,還扯掉皇帝龍袍
※這個縣不算大,卻長眠著唐朝最多的皇帝,有的帝陵已慘不忍睹!
※主席家鄉,長眠著唐朝最多的皇帝,有帝陵已慘不忍睹
※清朝皇帝為什麼會建東、西兩個陵,他們死後又是怎麼安葬的呢
※這位皇帝的陵墓用金磚鋪地,光木材都用了上萬根,還算是很節儉
※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古代後宮妃子們都用了哪些手段誘惑皇帝呢?
※這個皇帝太悲催,他死後陵墓被大火焚燒,他的墓還是最窮帝王陵!
※花了22年才修建好一座陵墓,皇帝忍無可忍,把參與者全部給殺了
※古代的皇帝為了煉製「仙丹」,會讓臣子吃一種葯,不吃都不行
※這個皇帝給自己造了兩座陵寢,為什麼?
※愛花錢但不會花錢,康熙皇帝瞧不起朱元璋的哪幾個子孫?
※裕陵被盜,乾隆皇帝竟然兩次「復活」?
※康熙皇帝為何把皇位傳給了雍正,而不是被稱賢明的老八?
※皇帝和貴妃開了個玩笑,貴妃一個舉動毀掉強大帝國
※李憲當了皇帝,唐朝就不會那麼長久了,所以讓了太子之位
※康熙皇帝為何把皇位傳給了老四,而不是善戰的十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