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國首都計劃」與梧桐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文/毛劍傑
轉載請至後台詢問,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民國時期的南京中山陵
「首都計劃」
1872年,來自上海租界的法國傳教士,在石鼓路栽下了一批「二球懸鈴木」,也就是法國梧桐。
那以前,南京城裡從未有過這種樹,最多最有名的是 「清波蕩漾柳圍堤」「白門柳色煙凝碧」。而在之後的一個世紀里,外來的法國梧桐竟遍布民國乃至當代南京城,極盛時期曾達8萬多棵。
南京廣種法國梧桐,始於1920年代。
1917年,孫中山發表《建國方略》,盛讚南京「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決心營造一個理想中的首都南京。
爾後,1919年《南京新建設計劃》、1920年《南京北城區發展計劃》、1926年《南京市政計劃》、1928年《首都大計劃》陸續出爐,至1929年《首都計劃》定稿,「民國首都南京城」的宏願,終於變成了設計圖紙。
民國時南京地圖
設計者們的目標是「將首都一地不獨成為全國城市之模範,並足比倫歐美名城也。」(《首都計劃》)
設計者們甚至給出了具體的園林綠化規模標準「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即占公園一英畝,此數實城市設計家所認為最適宜者也。」(《首都計劃》)
這標準,相當於公園和林蔭道佔全城面積40%,且平均每個南京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園綠地——超過了當時的倫敦、巴黎和柏林。為華盛頓的6倍之多。
翠綠的文脈
從南洋修得森林管理專業歸國、時年33歲的傅煥光,於1925年被委以主持南京園林項目的重任。當時,南京城裡一片荒蕪,行道樹和公園幾乎沒有,連千百年來一向蔥蘢的紫金山,也因之前太平天國的連年鏖戰而林木盡毀。
5年後,當1929年6月孫中山靈樞移放回中山陵舉行「奉安大典」之際,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園林之城」已初露端倪。
從孫中山靈樞經過的碼頭-中山北路-中山東路-東郊,全長12公里長的中山大道兩側和街道綠島上,一萬多株為中山先生護靈的法國梧桐,6米一株、每排6株,整齊地延伸了十多里,直到紫金山頂中山陵。從中山門到陵園的大路兩側,則種了1034株法國梧桐。
它們系南京市政府從上海、杭州、蘇州以2兩白銀一棵的價格購得,幾十年過後,衝天20米高,從下關江邊直至中山陵,一路濃蔭遮蔽,成為南京城的絕佳景緻。
令許多人不解的是,中山陵的梧桐至今保持著樹榦統一向上生長,枝椏呈手掌形、然後自然開枝的形態。其實這是獨特修剪手法造成的獨特姿態:在樹還未成年,就將它們的生長模式,拗成三枝。這樣,它一長到腰部,樹枝分杈就會呈三根向上、向斜伸展,成手掌形。
由於中山大道的特殊地位,這批法國梧桐也連同它所蔭蔽的道路在內,一起被賦予了民國時期南京城建史上的標杆意義。
1929年6月1日,孫中山靈柩奉安大典時的中山陵。
這條全長12公里、設計寬度40米的街道,比當時號稱「世界第一長街」的美國紐約第五大道還長2公里。其最初目的是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櫬南下奉安中山陵。
梧桐哪裡來?
1920年代的南京主政者選擇法國梧桐作為主要行道樹,是考慮到它有生長快、壽命長、耐修剪、樹大葉厚的特點,或許不曾想到,數十年後,這滿眼翠綠竟成了南京文化氣質的組成部分。
對此,東南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所長周琦闡述得很清楚:「南京城街道兩旁的梧桐樹,茂密的樹枝已經可以將整個街道遮蔽。透過遮天蔽日的樹木再看這些民國建築,更容易感到陰涼、沉鬱,這離陰柔的感覺也不遠了。」
「南京城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生與死之間游離。」周琦說。在他眼裡,南京陰柔的感覺還源於南京的綠化效果。
另一方面,南京籍著名作家葉兆言則認為,南京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上,民國以前是沒有梧桐樹,一旦引入一些好的元素以後,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個人認為梧桐樹就是這樣一個元素。雖然是個外來物種,但是我覺得它在某種意義上更能代表民國的南京,因為這意味著南京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接納。」
「那些從歷史中延續下來的樹木,和記憶中的充滿溫馨的林陰大道,曾給古城南京帶來巨大的榮耀。人們一提起南京,首先想到這個第一流的綠化,而綠化的突出標誌,便是栽在中山大道兩側和街中綠島上的法國梧桐。這是國內任何城市都不曾有過的奢侈和豪華。」
被稱為「世界行道樹之王」的法國梧桐,其原產地並非法國,它與梧桐也沒有親緣關係。法國梧桐學名「二球懸鈴木」,是一種沒有故鄉的樹木,因為它是雜交樹種,無法指稱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為它的故鄉。
17世紀,在英國的牛津,人們用一球懸鈴木(又叫美國梧桐)和三球懸鈴木(又叫法國梧桐)作親本,雜交成二球懸鈴木,取名「英國梧桐」。
18世紀後期上海開埠後,法國人也把它帶到了中國上海,栽在法租界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作為行道樹。因為它是法國人帶來的,葉子又像梧桐,人們便稱之為「法國梧桐」。
而三種懸鈴木的區別,僅在於一個果柄上的圓球果數目。對於非園藝、植物研究專業人來說,這實在是很難弄清。於是,到後來,無論法桐、英桐、美桐,在中國就一概被叫做法國梧桐了。
由於壽命長、生長快、易修剪、樹高葉闊,法國梧桐成為「行道樹之王」,被引種到世界各個城市,以致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城市:有法國梧桐,以及沒有的。
如今,上海、南京、武漢、杭州、青島、西安、鄭州等城市大量用法國梧桐作行道樹,其親本一球懸鈴木,原產北美洲,在上海、南京、北京、青島等地也有栽植。
另一親本三球懸鈴木,在中國的歷史則要悠久得多。相傳是公元401年,西域高僧鳩摩羅什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中國。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美國世紀結束了嗎?》。



TAG:看歷史 |
※偽滿洲國首都計劃 日本軍國的大東亞迷夢
※越南寮國柬埔寨,曾是法國殖民地,越南曾計劃吞併另兩國
※繼「漢城」改為「首爾」後,韓國如今計劃將國名改為「考瑞亞」
※民國了·太原(1)為秦晉聯軍作計劃,景梅九、井勿幕遊歷娘子關
※【山東省紅領巾藝術團】尋計劃線上展示 | 葉欣怡(濟南)
※越南沒收標中國南海地圖 越漁民計劃集體出海
※外媒:中國計劃南海永興島機場今年夏天通航
※猶太人曾計劃在中國建國,後在蘇聯外東北建自治州
※美刊:超豪華航母編隊揭示中國海軍「宏大計劃」
※最新消息:中國計劃在青海省,建造地球上首個「火星村」
※英國新首相叫停「北部振興計劃」
※港媒:中國計劃在青藏高原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
※亞洲兩女王:韓國朴槿惠正下不了台,泰國英拉正計劃東山再起!
※《戰狼3》劇本遭曝光?《國片大首映》吳京或已有計劃
※國慶計劃表
※中國計劃填黃岩島被美勸阻?北京回應
※普京簽署新軍事計劃,警告美國海上霸權!
※郭台銘:富士康決定去美國蓋廠,開啟美國飛鷹計劃
※北京市全民閱讀「領讀者計劃」培訓「書香國企」專場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