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入禪要覺之常自見己過

入禪要覺之常自見己過


入禪要覺之常自見己過



人因不覺而迷,因迷而執,因執而苦,而有生死流轉,永無出期,此為人生最大的過患。故要出苦了生死,必從察過改過始,也至察過改過終。這是一個基本的方向,不可以輕忽。所不同的,過有粗有細,有堅固根深和表面易改等不同。偶爾的語言不當或行為失范,在社會倫理規則和環境壓力之下,可以矯正;而深厚的習氣與內心的無明,卻非深厚的功夫則不能轉。

常見己過,儒道佛乃至一切主張修養的教導都會提到,可見這是一條人皆認同的大道,但各自的表述卻大不同。以《壇經》論,其中講:「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這句話的意思直白地翻譯過來就是,改過就是修行的全部,舍改過即無修行之能事。六祖還講;「改過定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改過就是智慧的生處,而護短則成了惡的積聚。六祖在說法接引神會禪師時說:「我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這固然是六祖借說自見過愆來教化折伏神會,也說明六祖對改過的重視和強調是始終一貫的。


從禪的立場講,要突破生死,解脫自在就得心與道合,心不合道,那就是過。這是對知道、悟道的人來說。沒悟道、知道的人,更須恪守善惡之界,改惡遷善,培植資糧,才有悟道的可能。


淺顯而明白的道理,為什麼得不到徹底的貫徹,迷得太深,染得太重,慣性太強,習氣太堅固,不能聞義則徙,不善則改。因此需要種種的善巧方便,也需要長遠的道心與不懈地精進,更需要善知識的教導與善友的提攜。


就心行的本質講,未至性天朗耀、般若甚深的境界,都會有過,從粗到細,從著到微。因而般若內熏,性光朗照則是改過的途徑、根本和依據。虛明自照,內外明徹,以甚深般若三昧之力,能透法界。如此,則生死如幻,大夢始覺,一切功德神通妙用自在現前。

禪講歷境驗心,過很多時候因境而起,也因境而知,因此修行離不開境界,更不必躲避境界,一切境界正是用功的試金石,也是著力點。孟子講:「行有不得,返求諸己。」世間出世間的逆順境界都是修行的得力處。


常見己過,其另一層重要含義就是,不見人非。這是《壇經》中重點強調的。其意義不僅在於,觀人之過而不見己非是凡夫普遍的習氣,是一切煩惱的重要因由,因此不見人非就是對習氣的對治,對煩惱的減除。更主要的是,體現了禪自返內照的立場,體現禪觀世如幻的境界。我們常常講包容,好像包容是一種美德,固然。但實際包容是我執消泯、洞徹實際、觀世如幻的一種自然。


見己過,就是以摩訶般若之無盡光焰銷爍一切微細執著,洞穿一切無明暗垢,直至究竟寂然,朗然大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北分禪學會 的精彩文章:

我與末那耶識的關係是什麼?
禪宗所謂的大死一番是什麼意思
禪師說了些什麼?什麼也沒說
殊勝的金剛經,如法持誦金剛經的好處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與《涅盤經》

TAG:騰訊北分禪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