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陕西省是我国地方戏种繁多的的地区之一,有很多民间戏曲深受民众喜欢。那么,你知道陕西的地方戏曲剧种究竟有哪些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或许,你对其中的戏曲情有独钟,是一枚忠实的戏迷。


陕西全省目前有地方戏曲剧种25个,除过4个外来剧种京剧、豫剧、蒲剧、晋剧之外,依旧有秦腔、碗碗腔、眉户、线腔、老腔、阿宫腔等21个陕西本土剧种存活,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陕西省地方戏曲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中由专业院团支持演出的剧种19个,由民营院团和自乐班演出的6个剧种是老腔、弦子戏、端公戏、八岔、大筒子、关中秧歌。


秦腔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秦腔,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眉户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眉户,是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眉鄂」或「迷糊」,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它的贡调主要由小曲小调所组成,俗称「曲子戏」,文人惯称为「清曲」。


现代眉户在关中分东西两路。东路眉户盛行于华阴市和华县,民间流传有「同州的梆子部阳的线,二华的眉户天下传」的说法。西路的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户县,并以「眉户」得名。


碗碗腔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碗碗腔,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前者因小铜碗主奏击节和皮影灯而得名;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而得名;板腔体结构,唱词通俗典雅,音乐悠扬轻盈,音律细腻声韵严谨。


该剧种起源于陕西省华山北麓的华阴、华县一带,清初时就已经形成并且成熟完善,历史剧目一直都是用皮影戏形式演出流行于民间。


商洛花鼓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省商洛地区,属于民间地方戏曲,是中国陕西商洛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间艺术特色,唱腔以商洛地方语言为主,故称「商洛花鼓」。商洛花鼓艺术形式丰富多样,音乐曲调流畅优美,传承历史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同州梆子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同州梆子,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现代秦腔诞生之根基所在。形成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以大荔县(旧同州府治)为中心的十数县,在明朝嘉靖年间基本形成,因伴奏乐器中采用枣木梆子击节,发「桄、桄」声,故称「桄桄乱弹」或「梆子」。后为区别于其他梆子剧种,始称「同州梆子」。


一般认为同州梆子即老秦腔,是秦腔的肇始之源,对于各路秦腔的形成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以西安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乱弹)形成以后,它被称为「东路秦腔」,外省称「西秦腔」、「西调」、「陕西梆子」、「山陕梆子」等。


华阴老腔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


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


阿宫腔


阿宫腔,也称北路秦腔,陕西省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之一。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公腔,阿宫腔唱腔委婉曲折,颇有南戏之韵。阿宫腔原为皮影形式演出,1960年搬上大舞台,在唱腔、表演、音乐伴奏以及舞台美术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仍保持了原有的艺术特色。


弦板腔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弦板腔是流行于陕西关中乾县、礼泉、永寿、兴平、武功、咸阳、户县、周至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据《乾县县志》记载:「该剧种起源于宋代,由民间流传的‘隔帘说书’发展而来」,是在西路皮影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推荐:戏曲赏析:婺剧三请梨花唱词大全


弦板腔的主要乐器有「弦」(二弦和三弦)、「板」(又叫「呆呆」,分蚱板、二板两种),加上唱腔,故称「弦板腔」。其唱腔既豪放悲壮,高昂激扬,又委婉细腻,柔和清亮,能够表现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具有浓郁的田园牧歌式的观众特色和民歌韵味。


汉调二黄


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靠山黄」,或「二黄戏」,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湖北沿汉水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汉调二黄因它是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多称「汉调」。


解放初期,为与皮黄系统各剧种通用名称相统一,在安康地区又有「陕西汉剧」之称。清道光年间颇为盛行。因地区不同分为汉江派和雒镇派。汉江派音乐比较柔和,以唱功戏,做功戏见长;雒镇派腔调铿锵有力,以武打戏见长。


华县皮影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皮影,又叫傀儡戏、灯影。在华县,又叫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县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形成于清代初叶。该剧种唱腔板式齐备,伴奏乐器很有特性,细腻幽雅、婉转缠绵,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皮影造型优美,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


合阳线戏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合阳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县独有的古老的汉族戏剧剧种,民间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戏」,又称「线腔戏」,俗称「线胡胡戏」。


合阳线戏偶高80至90厘米,初期偶身扁平,无手足,以袖袍代之。提线5至7根(头3,手2,腰1),特殊需要加至13根,线长约1米(名为「低线」);七十年代后舞台更新,艺人在高空操作,「高线"」出现。艺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提、拨、勾、挑、扭、抢、闪、摇八种技法,使偶人几乎可以做出各种生活与舞蹈动作,神态逼真。早期舞台约15尺见方,木柱支撑,布幔相围,两侧上下场。六人伴奏,五人操偶,往来逡巡,莫不应节,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跳戏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跳戏是流行于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河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被誉为「研究中国戏曲史的活化石」。由于强烈的祭祀性,专家们将其划归傩戏范围。推荐:戏曲文化说:梆子戏角色行当有哪些


它的起源没有可靠的文字资料记载,一般认为起于元代。它有完整的剧本,但尚无唱腔,以吟代唱;舞蹈性极强,动作中融合了汉族民间武打成份,刚劲有力,剧目多为《三国》、《水浒》、《封神》、《西游》等。目前新池行家庄尚能演出完整剧目。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戏剧,跳戏向无职业班社,一直以农村社戏形式组织演出。跳戏盛行的地方,称为跳戏窝子,附近各村,社有戏箱,村有戏台,互相赛戏之风,十分盛行。演员皆由本村村民充任。


陕北说书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的演唱形式是由艺人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分为「三弦书」与「琵琶书」两种。后经民间艺人韩起祥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时操5种乐器伴奏: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小锣或钹。


陕北说书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数的局限。曲调激扬粗犷,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西安鼓乐



陕西有多少个剧种?还有哪些是外来剧种?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西安乐古。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经学文献 的精彩文章:

TAG:经学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