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裡所說的只是佛學中的九牛之一毛,諸位怎麼看

這裡所說的只是佛學中的九牛之一毛,諸位怎麼看

這裡所說的只是佛學中的九牛之一毛,諸位怎麼看

研究現代科學發現的宇宙與佛學描述的宇宙,你會驚奇地發現,在沒有望遠鏡(更別說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更別說電子顯微鏡)的2000多年前,佛祖已經揭露了宇宙(包括宇觀、宏觀、微觀)的真相,現代科學只不過屁顛屁顛跟在後面驗證罷了。(請看:迄今科學仍無法給出10個終極問題,能回答出的都是哲學家

這裡所說的只是佛學中的九牛之一毛,諸位怎麼看

我們先來看看宇宙和星系:

現代科學發現的宇宙(20世紀後有了大型天文望遠鏡才逐步發現):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目前太陽系內只有地球發現有高級生命。而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恆星,直徑約140萬公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的一個小星系,大小約120億公里。

銀河系中有2000多億顆類似太陽的恆星,每個恆星又有行星圍繞,形成小星系(可能有智慧生命,但無法證實)。銀河系中大部分恆星和星際物質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內,從側面看很像一個「鐵餅」,正面看去則呈旋渦狀。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1光年:光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走一年的路程,約為94605億公里。也就是說,光以如此巨大的速度去穿越銀河系也得走10萬年,這是多麼巨大的範圍!目前人造宇宙飛船的速度只是每秒十幾公里,不到光速的萬分之一,即便有足夠的燃料,要穿越銀河系也得20億年以上),太陽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旋臂中,距銀心約3萬光年。

銀河系外還有許多類似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常簡稱星系。目前已經觀測到的大約有10億個。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團,叫星系團。平均而言,每個星系團約有百餘個星系,直徑達上千萬光年。現已發現上萬個星系團。包括銀河系在內約40個星系構成的一個小星系團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團集聚在一起構成更大、更高一層次的天體系統叫超星系團。超星系團往往具有扁長的外形,其長徑可達數億光年。通常超星系團內只含有幾個星系團,只有少數超星系團擁有幾十個星系團。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約50個星系團構成的超星系團叫做本超星系團。目前天文觀測範圍已經擴展到200億光年遠的地方,整體被稱為總星系(目前人類觀察到的宇宙範圍)。

宇宙中有物質、暗物質、反物質。

佛學描述的宇宙: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里說,這個宇宙有多大呢?有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的廣闊;有不可思、不可議、無量的世界。(世界上其它各大宗教,沒有一個能夠指出,這個宇宙擁有無盡的時空。他們的宇宙觀,都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面,只有佛陀告訴人們,這個宇宙是無量無邊的。佛教講的宇宙是浩瀚無邊、無奇不有。)

在佛經中,宇宙不止一個。在每一個宇宙中,存在著像恆河裡的沙子數目一樣多的、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天體。這些天體都在經歷著成住毀空的過程,有的天體上有光,有的無光,有的天體上有生物,有的無生物。以一個太陽系來做劃分,1000個太陽系是一個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10億個太陽系。

這裡所說的只是佛學中的九牛之一毛,諸位怎麼看

佛經中稱,一個大千世界中會有一位佛,因而稱這個大千世界為佛土。大部分的佛土都有欲、色、無色三界,但是不是每一個佛土都有這樣的三界。但我們現在所處的娑婆世界具有這樣的三界。這個大千世界中,在《俱舍論》里,如前面計算,共有10億顆類似地球這樣的星球。三千個(這只是一個大約的數目)這樣的大千世界,構成一個更大的宇宙。在《華嚴經》中的描述,認為10000億個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系統組成一個「華藏宇宙系統」。華藏宇宙系統也只是更大的宇宙系統——大雪海遍照佛(佛教認為有的佛本身就是一個宇宙系統)手心的一個微塵團。可是,還有無數個像大雪海遍照佛這樣的宇宙系統,這樣成立的大佛宇宙系統,就是由無數像華藏宇宙系統這樣的宇宙天體系統組成,其大小以未成佛的人類的智慧,是永遠搞不明白的。

按佛教劃分宇宙的說法,我們這個娑婆宇宙中包括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我們人類處在欲界中。欲界的下三道(三惡道)是畜生、餓鬼、地獄道。善道是人、阿修羅和天。

欲界眾生有十二種。一者地獄,二者畜生,三者餓鬼,四者人,五者阿修羅,六者(以上為天人)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眾生有二十二種: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輔天,三者梵眾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無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凈天,十者少凈天,十一者無量凈天,十二者遍凈天,十三者嚴飾天,十四者小嚴飾天,十五者無量嚴飾天,十六者嚴飾果天,十七者無想天,十八者無造天,十九者無熱天,二十者善見天,二十一者大善見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無色界眾生有四種。一者空智天,二者識智天,三者無所有智天,四者有想無想智天。

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樣一套架構,被認為還不是「法界」的實相。法界實相更在三界之外。三界迷妄的眾生在生死變化中流轉,稱為生死輪迴,而三界迷苦的領域如大海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

欲界:具有淫慾、情慾、色慾、食慾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因男女參居,故稱欲界。欲界的人出生是「胎生」,欲界中上至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中間包含人界所居住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共有二十種各類生命形態的居住處所。

色界:遠離欲界淫慾、食慾而仍具有清凈色質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眾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色界的眾生所居住的宮殿非常高大,都是由色化生,一切都非常的殊妙精好。但因為尚有色質,所以稱為色界。色界又依禪定的深淺粗妙而分成四級,從初禪的梵天到四禪的阿迦膩吒天,共有十八天。

無色界:只有受、想、行、識四心,而沒有物質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沒有任何物質之物,因此也沒有身體、宮殿、國土,只有心識住於深妙的禪定之中。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這裡所說的只是佛學中的九牛之一毛,諸位怎麼看

三界的果報雖有優劣、苦樂之別,但都是屬於迷惑的世界,眾生在其中生生死死,稱為輪迴,為聖者厭棄。《天台四教儀》說三界中有三種苦:

1、苦苦對欲界:欲界諸境逼迫,比其它二界要受的苦更多。

2、壞苦對色界:樂壞散時就產生苦,稱為「壞苦」。色界雖受禪昧之樂,但福報享完後,出禪定時,還是要墮在五道中受生死苦。

3、行苦對無色界:無色界中雖然沒有質礙之色,但也會因為心識的生滅變化而受種種苦。《法華經》的譬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司怖畏。」《法句經》卷上世俗品:「世皆有死,三界無安;諸天雖樂,福盡亦喪。」勸勉眾生,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脫離三界苦海,得證無生無死的涅盤真實樂。

三界皆由一心所變現,稱為「三界唯心」,心為萬物之本體,凡三界生死都是眾生的妄想心所變作。《六十華嚴經》卷十:「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心造諸如來。」

修行則可脫離出三界之外,否則永遠困在如幻虛擬的宇宙世界中,請看宇宙是虛擬程序,周易八卦是解碼器,歷史和命運早已被編程?

當然,佛祖說的一杯水中有無量眾生,那是小宇宙的微觀世界了,一直到電子顯微鏡問世,人類才知道佛陀所言非虛。

世界上其它各大宗教,沒有一個能夠指出,這個宇宙擁有無盡的時空,擁有無盡的各道眾生。他們的宇宙觀,都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面,只有佛陀告訴人們,這個宇宙浩瀚無邊、無奇不有。

然而,以上所說,只是佛學中九牛之一毛,佛學的博大精深遠非我們所能想像。

------------------------------------

訂閱微信號:定觀天下(微信搜索---定觀天下/dingguantianxia786),關注哲學、宗教、心靈和歷史文化的思考,分享奇聞逸事,獨特視角,原創思考,新奇,新趣,新內涵!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貪,和珅與他比較,實在是九牛之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