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家聯墨清 吳昌碩 篆書十六言聯

名家聯墨清 吳昌碩 篆書十六言聯

【名家聯墨】

清 吳昌碩 篆書十六言聯

名家聯墨清 吳昌碩 篆書十六言聯

清 吳昌碩 篆書十六言聯 紙本墨筆 匡時2014春拍 成交價1207.5萬元

吳昌碩在書法觀念中注重氣勢,以氣取勝,力追古拙。他廣泛學習,入古出新,廣參博涉及,終於達到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吳昌碩真草篆隸各體皆能,熔碑學、帖學於一爐,其雄強書風直追三代、秦漢,一掃宋元以來的精巧、陰柔風格。吳昌碩很擅長集石鼓文書寫楹聯,傳世作品中也以此類為多。而此件巨聯是為妻家湖州和孚鍾氏祠堂所書,字數之多,筆力之精,可謂力可扛鼎,古今獨步。

吳昌碩與和孚的交集應該從一段姻緣談起。青年時期的吳昌碩雖才情縱橫,卻生活清貧。此時人在湖州縣擔任幕僚的施綬卻獨具慧眼,賞識他的非凡才華與高尚人品,毅然將愛女施酒許配於他。從此,吳昌碩與水鄉和孚結下了不解之緣。岳父的器重、愛護,家人的友善、溫暖,使婚後的吳昌碩經常攜夫人住於岳父家。

1872年,吳昌碩離開家鄉只生前往杭州、蘇州、上海等地學藝。和孚離湖州、蘇州、杭州等地不遠,水路交通便利,物產富足,人文也盛。因此吳昌碩經常回和孚看望家人,並經常以為人作書、繪畫、刻印來養家糊口。由於岳父的器重,加上家人的友好態度,使得吳昌碩對妻家流連忘返。在吳昌碩逐漸步入老年時,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也與日俱增。雖舉家居住上海,然與親朋好友交往不斷,時時地贈送書畫、印章,致信問候,以解心中挂念之情。

1915年,施夫人表弟鍾飛濱發起建造鐘氏祠堂。吳昌碩聞訊後,欣然創作了16字篆書巨聯以慶落成。上聯:「太傅溯家風,耕讀相傳,奕葉箕裘承厚德」,下聯:「吳興佔山色,祠堂新建,馨香俎豆妥先靈」。吳昌碩在款中詳述了為鍾家書巨聯的緣由所在。鍾氏自明初從常開平南征至長安州,即今之長興,於是以處此為家。時間到了明末,長興難發乃遷避居歸安,即今之吳興南區和孚鎮,繁育至今。時光荏苒,和孚鍾氏不下八九十家,其間英才傑出,已成巨族。鍾飛濱等人飲水思源發起建祠,以妥先靈,以光閭里。吳昌碩作為姻親,責無旁貸,因此撰此聯以慶落成。言語之間,其對鍾氏家族的關懷,對親人的深情,溢於言表。

吳昌碩書法著力於《石鼓文》,參以草法,故作篆書凝練遒勁,朴茂自然,氣度恢宏,自出新意。行書初學王鐸,後冶歐、米於一爐,蒼勁渾厚,對近世書壇有重大影響。是聯深得《石鼓》意韻,字字猶如巍巍高山之屹立,端莊厚重之中充溢著一種鏗鏘作響的金石氣息。雄強的筆畫,安詳的結構,整幅楹聯一氣呵成,不同凡響。款字行書運筆圓渾,如「錐畫沙」、「屋漏痕」,顯得特別淳厚沉鬱,完全體現了他蒼拙古健、恬淡脫俗的書風。是聯吳昌碩作於「乙卯」,即1915年。時七十有二,為暮年之巨制,誠屬罕見。通觀全聯,可謂「五嶽儲心胸,崢嶸出筆底」,所謂老筆紛披,生辣古樸,超逸疏宕,有一種懾人心魄的力量。

款識:鍾氏自明初從常開平南征至長安洲,即今之長興,遂家焉。迨明末長興難發,乃避居歸安,即今之吳興南區和孚鎮。繁育至今,和孚鍾氏不下八九十家,其間英才傑出,已成巨族。爰有飛濱表弟君等飲水思源,發起建祠,以妥先靈,以光閭里。幾吾姻婭,曷可無賀,因撰斯聯,以慶落成。乙卯仲春三月,朱方幹屬,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二。

釋文:太傅溯家風,耕讀相傳,奕葉箕求承厚德。吳興佔山色,祠堂新建,馨香俎豆妥先靈。

備註:此作品為吳昌碩慶鍾飛濱修建鍾氏祠堂所書。鍾飛濱(1881-1925),湖州和孚人。實業家,致力於民族工業的發展。鍾氏樂施好善,資助開辦上海進德女中,接納窮民數百之多。為民國慈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名家聯墨清 趙之謙 行書十五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