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王小波:這一生決不向虛無投降,我會一直戰鬥到死

王小波:這一生決不向虛無投降,我會一直戰鬥到死











王小波:這一生決不向虛無投降音樂資源載入中...





- 00:00 / 00:00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林靜朗讀音頻


文 | 王小波


原標題《有與無》



我靠寫作為生。有人對我說:像你這樣寫是不行的啊,你沒有生活!我雖然長相一般,加上煙抽得多,覺睡得少,臉色也不大好看。但若說我已是個死屍,總覺得有點言過其實。人既沒有死,怎麼就沒生活了呢?



我過著知識分子的生活,如果說這種生活就叫做「沒有」,則帶有過時的意識形態氣味——要知道,現在知識分子也有幸成為勞動人民之一種了。



當然,我也可以不這樣咬文嚼字,這樣就可以泛泛地談到什麼樣的生活叫做「有」,什麼樣的生活叫做「無」;換句話說,哪種生活是生活,哪種生活不叫生活。




眾所周知,有些作家常要跑到邊遠、偏僻的地方去「體驗生活」——這話從字面上看,好像是說有些死人經常詐屍——我老婆也做過這樣的事,因為她是社會學家,所以就不叫體驗生活或者詐屍,而是叫做實地調查——fieldwork。她當然有充分的理由做這件事,我卻沒有。


有一次,我老婆到一個南方小山村調查,因為村子不大,所以每個人都在別人眼皮底下生活。隨便哪個人,都能把全村每個人數個遍,別人的家庭關係如何、經濟狀況如何,無不在別人的視野之中;歲數大的人還能記得你幾歲出的麻疹。每個人都在數落別人,每個人也都在受數落,這種現象形成了一條非常粗的紐帶,把所有的人捆在一起,婚喪嫁娶,無不要看別人的眼色,個人不可能做出自己的決定。


她去調查時,當地人正給自己修墳,無論老少、健康狀況如何,每個人都在修;把附近的山頭都修滿了椅子墳。因為這種墳異常的難看,當地的景色也異常的難看,好像一顆瘌痢頭。但當地人陷在這個套里,也就喪失了審美觀。


村裡人覺得她還不錯,就勸她也修一座——當然要她出些錢。但她沒有修,堂堂一個社會學家,下去一個月,就在村裡修了個椅子墳,這會是個大丑聞。這個村裡的「文化」,或者叫做「規範」,是有些特異性的。




從總體來說,可以說存在著一種集體的「生活」。但若說到屬於個人的生活,可以說是沒有的。這是因為村裡每個成年人惦記的都是一模一樣的事情:給自己修座椅子墳就是其中比較有趣的一件。至於為什麼要這樣生活,他們也說不出。


我曾在社會學研究所工作,知道有種東西叫做「norm」,可以譯作「規範」,是指那些約定俗成,大家必須遵從的東西。它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當然能起一些好作用,但有時也相當醜惡。


人應該遵從所在社會的norm,這是不言而喻的。但除了遵從norm,還該不該干點別的,這就是問題。如果一個社會的norm很壞,就如納粹德國或者「文革」初的中國,人在其中循規蹈矩地過了一世,誰都知道不可取。







但也存在了這樣的可能,就是經過某些人的努力,建立了無懈可擊的norm,人是不是只剩遵從一件事可幹了呢?假如回答是肯定的,就難免讓我聯想到籠養的雞和圈養的豬。我想任何一個農場主都會覺得自己豬場里的norm對豬來說是最好的——每隻豬除了吃什麼都不做,把自己養肥。


這種最好的norm當然也包括這些不幸的動物必須在屠場里結束生命……但我猜測有些豬會覺得自己活得很沒勁。

我老婆又在城裡做一項研究,調查婦女的感情與性。有些女同志除了自己曾遵守norm就說不出什麼,彷彿自己的婚姻是一片虛無。但也有些婦女完全不是這樣,她們有自己的故事——愛情中每個事件,在這些故事裡都有特別的意義。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姐妹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到歲數了,找合適的對象結婚,過正常的性生活」和「愛上某人」,是截然不同的事情。當然,假如你說,性愛只是生活的一隅,不是全體,我無條件地同意。但我還想指出,到歲數了,找合適的人,正常的性生活,這些都是從norm的角度來判斷的——屬於個人的,只是一片虛無。我總覺得,把不是生活的事叫做「生活」,這是在巧言掩飾。

現在可以說到我自己。我從小就想寫小說,最後在將近四十歲時,終於開始寫作——我做這件事,純粹是因為,這是我愛的事業。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須做——這是一種本質的區別。

我個人以為,做愛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為什麼要做的事則是「無」。


因為這個緣故,我的生活看似平淡,但也不能說是「無」。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人在年輕時,心氣總是很高的,最後總要向現實投降。




我剛剛過了四十四歲生日,在這個年齡上給自己做結論似乎還為時過早。但我總覺得,我這一生決不會向虛無投降。我會一直戰鬥到死。




十點君說




他被稱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線裝版王小波文集


李銀河親自校對,小波手稿首次公布




你入手了嗎?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


<  讀書,就是回家。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回復「晚安」,十點君送你一張晚安心語,祝好夢



-背景音樂-


《一個人的兄弟》


-作者-


王小波(1952-1997),當代著名學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


-主播-


林靜,電台主持人。典型的雙魚座,矛盾的個體,偏愛白色。喜歡音樂、旅行、讀書、看球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相信聲音是有溫度的。新浪微博@DJ林靜。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購買精裝【王小波文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我就是不想和你說再見
相濡以肥,不如風雨同瘦
你為什麼不敢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TAG:十點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最硬氣,堅決不向名利低頭的星座
堅決不向以營養不良為美的病態審美屈服!
奧巴馬廣島之行:悼念遇難者 決不向日本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