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文/庋恥齋


高祖命四名護衛攜帶祭品等隨他過江,其他人在原地等候。高祖和張良帶了四名侍衛登船,搖搖蕩蕩都渡過江去了。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功高總易遭疑猜,福果禍因君自裁,


猛回頭處急下手,能知休否吉自來。

天社山位於成都之南四十公里新津縣境內。五峰鼎峙,連綿不絕;五津環繞,氣象萬千。數千年前,古蜀先民就在此地生息繁衍。寶墩古城舊址靜卧山麓,山上遠古祭祀遺迹尚存。天社山自伏羲祭祀皇天社稷以來,便成仙源。歷代傳承不絕,高真輩出。相傳軒轅黃帝在天社山鑄鼎煉丹,乘龍飛升後來老子西出函關也隱修於此。張道陵天師創立五斗米道,這裡便成為了道教二十四治之一的稠粳治。自此,相關的歷史人物層出不窮,天社山的故事更是異彩紛呈。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道教二十四治之一的稠粳治。(資料圖)


徑棧道高祖追憶

卻說張良接了聖旨,告別了高祖,便著手籌備祭祀所需物品。經過七日的準備,張良準備了車十二輛,祭器三套,龍涎香三斤,降真香六斤,沉香一斤二兩,祭品若干。隨從護衛四十名,去了鎧甲袍靴都做便裝打扮,身上暗藏刀劍等物護駕,一應旌旗皆都省了。張良將一切準備妥當,秘密稟告與高祖。


到了八月十九日,中秋剛過.天高氣爽,高祖密囑太傅叔孫通監理國事,對外只稱聖上為歷年征戰,殺伐太多念枉死無辜等眾,行齋戒之事四十九日,祈禱亡魂超生,更願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萬民樂業。此期間內不許任何人打攪。叔孫通領了旨去了,高祖在長樂宮換了便裝,便同張良出了朱雀門,登上已經等候在門外的篷車一起出發,往天社山而去。


時非一日,車隊過了秦嶺,高祖命眾人停下,自己下了車,張良忙從自己乘坐的車上下來相陪。高祖指著棧道道:「愛卿啊!若非當年燒毀棧道以惑項王,如何有當今之天下!」高祖拉住張良的手,「愛卿,神人也!功蓋千秋!」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當年燒毀棧道惑項王(資料圖)


張良道:「非臣謀算,實乃托陛下洪福。」


高祖道:「想當初鐵馬金戈,天下英雄幾何?楚霸王力能舉鼎,也不想盡在卿這文弱書生算計之中。」


張良道:「臣惶恐!陛下,此非臣之功,實乃天意。臣無非是上天贈予陛下一謀臣耳。天下平定,全賴陛下之福德。」

高祖嘆息道:「光陰似箭,不想朕也近垂暮矣。」


張良道:「陛下神武,何來如此感慨?倒是臣身衰體弱,恐不能隨侍陛下。」


高祖道:「朕聞愛卿在習練辟穀之術,近日見卿身體愈健,想是辟穀之功了?」


張良道:「臣得一二皮毛,惟願苟活,以延病體,不足道也。翌日還望陛下准臣縱情林壑,從赤松子游。」


高祖道:「愛卿多慮了,漢室不可一日無愛卿啊!」


張良看了看天,道:「天色不早了,請陛下啟程吧。」


高祖這又登上車,一行人往天社山行進。


一路上,高祖不叫驚擾了百姓,連當地官員也不告知,有驛站便在驛站歇息,沒有驛站便就地駐紮。


尋渡船高祖過江


這一日,車隊行進到了岷江。張良叫眾人在江畔停住,自己到了高祖車駕前,對高祖道:「陛下,已到岷江了,對面便是天社山。」


高祖從車上下來,看著滔滔江水,道:「愛卿啊,此水洶猛,如何得過?」


張良道:「陛下無須煩惱,心穩便好。」


說罷,便叫隨行護衛十人去尋找擺渡舟楫,請高祖在車內休息等待。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尋找擺渡舟楫(資料圖)


一個多時辰後,護衛找來了一艘小船。高祖命四名護衛攜帶祭品等隨他過江,其他人在原地等候。高祖和張良帶了四名侍衛登船,搖搖蕩蕩都渡過江去了。


登了岸,一行人簇擁著高祖往天社山走去。一路桂花香氣撲鼻,金桂、銀桂、丹桂,一樹樹掛滿枝頭,地上落花堆積,幾叢黃菊怒放桂花樹下,好不絢麗。不覺就來到了天慈宮,雖只數人,卻是威儀不減,觀里道人何時見過如此陣勢,忙來迎接,侍衛大喝一聲:「萬歲駕到!」驚得那道人一哆嗦,忙整衣冠,急奔上前口稱接駕。


高祖道:「不可驚擾了道長!」


那道人雖是有些慌亂,卻只是打了個問訊,並不跪拜。


侍衛道:「還不見駕!」


那道人道:「貧道已施禮了。」


高祖道:「方外之士,不可以俗禮待之。」


那道人拱手道:「久聞陛下仁德,今日得見,果真如此。」


說罷便領了高祖等進了殿。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道人請高祖等進了殿(資料圖)


道人奉品稠粳茶


高祖隨道人進了大殿,在斗姥像前站定,命侍衛擺放好祭品,道人也發燃了香爐,給高祖端了盆清水來。高祖在盆里凈了手,用絲巾擦乾,再將雙手在香爐上熏了,拈起了龍涎香,舉過頭頂,注目斗姥聖像,如此三匝。在蒲團上跪了,匍匐頂禮,張良等也隨其後,叩首禮拜。


高祖祝曰:「大漢國祚,惟神之靈;而今致祭,以謝聖恩。伏願家國,惟榮惟興;民安其業,四海清寧。戰事彌消,干戈永停;惟賴神佑,記之以銘。」


祝禱畢,高祖頂禮起身。道人請高祖進客堂休息,一個道童端來了香茶。高祖喝了一口,道:「此味道似曾相識。」


道人道:「陛下,此乃本山所產稠粳。昔軒轅黃帝飛升,也曾服用。」


高祖道:「是了,當年朕患病不起,還賴留侯送此物得以痊癒,難怪有些熟悉。」


看天色已晚,高祖便吩咐,今日夜宿天慈宮。道人聽了,連忙去吩咐道童收拾房間。


夜晚漫步天社山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天色漸晚秋風微微帶著些寒意(資料圖)


高祖起身,叫侍從不要跟隨,自己和張良四處走走。這天慈宮後面就是山崖,殿堂丹房依山而建,紅牆碧瓦,隱在綠樹叢中可謂天衣無縫,一點也不覺突兀。丹楓生長於峭壁,在一片金黃中分外耀眼,歸巢鳥兒正急著往山林深處飛去,天色漸晚秋風微微帶著些寒意。高祖被冷風一吹,不禁打了個寒戰。張良見高祖有感不適,忙請高祖回丹房休息。高祖興緻正濃,哪裡還想回房,叫張良跟著去了天慈宮外。


宮側不遠處,便是地母廟了。青瓦紅牆,只有一間殿堂,地母寶相莊嚴,殿前香爐內未燒盡的香燭還冒著裊裊青煙。


高祖道:「愛卿,此廟是何來歷?」


張良道:「稟陛下,此廟供奉后土皇地祇。昔年岷江出—鯰精,傷害生靈,又降毒雨,使境內人民無物可食。後地母顯聖,將鯰精化為齏粉,自此天社山便無妖邪了。這鯰精粉末被地母倒回江中,變成一種小魚,號黃辣丁,民眾捕食以度日,挨過了莊稼無收之時。眾人念地母之恩,不時在江畔焚香祭祀。後碧瑤元君命臣舍金建祠,方便眾人供養,便有了此廟。」


高祖道:「地母靈應,坤維慈悲。」


進殿內施了禮,見天色漸漸黑下,方才和張良一起回天慈宮。


天慈宮道人已經準備了一席素宴,見高祖和張良歸來,便端來熱水,等高祖凈了手,侍奉著飲食。高祖命眾人都坐下陪著就餐,席間也談些閑話而已。


用完餐,道人伺候著高祖洗漱,高祖洗漱完,便自休息了。(編輯:妙眼)


上期鏈接

第二十五回天慈宮高祖駐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初學入道不可不知的幾件事兒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宗教事務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公開徵求意見
《李泥丸女宗雙修寶筏》重視存想和按摩 告訴你真正的雙修是什麼
清代最重要的女丹丹經《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則》
山中高道享譽公卿之間 解讀碑記還原李明良修行一生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