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延年益壽,中醫藥文化大有所為

延年益壽,中醫藥文化大有所為

延年益壽,中醫藥文化大有所為



人類發展史就是人類同自然界的鬥爭史,也是人類同傷病的鬥爭史。在這部鬥爭史中,人類社會大約都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缺吃少穿,核心問題是保障生存;第二階段是缺房少車,核心問題是維持生活;第三階段是缺醫少葯,核心問題是追求健康和長壽。

目前我們中國大約開始進入第三階段了——全社會對健康長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健康長壽問題,可以說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比如美國,他們用GDP的18%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仍令美國民眾不滿意。我們中國的醫療衛生投入僅佔GDP的5%左右,而我們人口數量是美國的五六倍,可以想見解決健康長壽的資源是多麼緊張。


另一方面,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社會經濟建設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我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與國際同質化,其附帶的結果就是疾病譜也與世界「接軌」,甚至「趕超」世界疾病大國,尤其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方面。中國目前有2.5億人患有不同的非傳染性疾病。據WHO發布的《2014年全球非傳染病現狀報告》稱中國大約每年有超過300萬人在70歲前死於心臟病、肺病、腦卒中、癌症、糖尿病等,中國的慢性病死亡人數已佔總死亡人數的86.6%,慢性病負擔佔全病負擔的70%以上。據《2012中國腫瘤統計年報》稱我國每天新增腫瘤病例約8550 例,即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腫瘤;全國腫瘤死亡率達108.54/10萬,每年因腫瘤死亡的人數達270萬人,平均每天有7300人死於腫瘤,即每分鐘有5人死於腫瘤。據WHO國際癌症中心報告,2014年中國新增癌症人數307萬,佔全球的21.8%,死亡220萬人,佔全球的20.9%,真正成了世界第一癌症大國。


在以有限的衛生資源面對幾乎無限的疾病挑戰的客觀狀況下,中國人民如何健康長壽?全人類如何應對挑戰?應該說,中醫藥學、中醫藥文化大有可為。國內國際都已經認識到中醫藥的巨大價值,20年中,國家向中醫藥事業投人超100億元,企業投入超1000億元;針灸已在世界170多個國家傳播,其中德國每1.5萬人就有一家中醫或針灸診所,美國有8000多家針灸診所。


據WHO統計,目前全世界有40多億人使用過中草藥治療,佔世界人口的80%。不過,中醫藥發展並不是只有「喜訊」,而是飽含危機:2013年我們的中醫門診人數只佔門診人數的15%,中醫藥機構人員從建國初的80萬人減至現在的20萬人左右,中醫院校畢業生僅有三成可以當醫生,或在當醫生。因此,中醫藥要想有所作為,除了國家力挺,更要中醫自身的自強。中醫藥如何自強?絕不僅僅是研究幾個「技術」這麼簡單,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的復興,中醫藥是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的文化體系。健康是一個大系統,除了生理上的健康外,還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行為健康、社會適應健康等內容。健康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人的內心,包括心理、心態、心靈、心智。

中醫藥注重人的全面健康、整體發展,在身心合一、形神合一的系統觀指導下,更加註重心神作用。中醫養生、治未病實質就是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的行為方式是受內心思維方式決定的,思維方式、理念觀念屬於文化的範疇,這些是中醫藥文化的文化基石。


(原載:東方早報)


【張其成國學基金】與您分享


中華國學、國醫、國藝、國粹更多精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其成 的精彩文章:

少時戒色,欲不可縱(下)
慎葯損谷 顧護脾胃
飲食的第二要點:十不食
加強國學教育,重塑中華民族道德信仰
超然於外的道醫之「道」究竟為何?

TAG:張其成 |

您可能感興趣

領略中國魚文化,祝大家年年有「魚」!
為弘揚中醫文化 世界中醫藥大會將在泰國舉行
為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耕耘20餘年
文化过年年味浓
文化中醫:中醫文化
汪大燮:中醫藥限制中國發展,落後文化需要廢除
中德文化交流迎「大年」 故宮珍品將亮相德國
中醫膏方養生文化第一家:鶴年堂
河科大醫工學院:誦千年美文 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中國文化五千年古錢幣大全
大美中國,風雅千年——關於中國文化的符號!
《女醫明妃傳》讓中醫文化美到極致的中藥
中國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
「醉美」中國之千年酒文化
美術館大劇院音樂廳 5年內成都將新增6個文化地標
《中醫藥文化》系列教材在北京發布,學中醫,讓孩子一生受益!
卷中醫是一種大文化
大道從簡—以慈善公益為核心,傳承中華中醫藥文化
中醫思維+亮相第九屆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