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處罰造謠的房產中介,治標難治本

處罰造謠的房產中介,治標難治本

第3646期


導語


大家還記得嗎?8月下旬上海傳言9月起將實行購房信貸新政,「假離婚」買房成風,當局怎麼澄清謠言都不起作用。近日,上海市採取了嚴厲的處罰措施,先是關閉、暫停了一批公眾號,然後刑拘了幾個造謠的房產中介,昨天又宣布暫停相關企業涉事部門(或門店)、人員的網簽資格。這種做法,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處罰造謠的房產中介,治標難治本



上海市的處罰這次比較狠,像是被「惹到了」


每當重要城市宣布房產調控政策時,往往都會出現一些「傳言」,這些傳言自然是有真有假。對於那些被證實為假的謠言,一般也就被當作市場「噪音」過去就算了,這次上海對造謠者進行嚴厲處罰,可以說是非常少見——先是關閉或暫停18個微信公眾號,接下來刑拘造謠的房地產中介並詳細描述謠言的來龍去脈,最後又剝奪涉事機構、人員的行業資格,動作不可謂不大。

處罰造謠的房產中介,治標難治本



上海警方刑拘了幾個造謠的中介,並披露了造謠的經過


出現這種情況,有點像是上海當局被「惹到了」一樣:8月25日,上海市住建委對謠言進行了澄清,但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大量媒體依然在轉發相關消息。澄清不僅少人信,而且傳播速度、傳播範圍遠遠不如謠言,排隊離婚、迅速趕去買房的人依然有很多,連續成為舉國關注的話題。謠言威力如此之大,也相當罕見,上海市「被刺激了」似地進行處罰,是比較好理解的。傳播假消息的媒體和房產中介,自然是大部分網友所厭惡的,上海市的這次處理受到不少網友的歡迎,而且往往認為應該更狠些,更快些。


然而下重手難免會過火,質疑處罰至少有四條理由

不過,表示歡呼的網友只是一部分,相當多的人對處罰表示了質疑,理由至少有四條:


其二,媒體、中介造謠要遭到嚴肅處理,那官方機構和人員亂闢謠又該如何?前年天津房產傳聞限購鬆綁,結果隨後三個月整個天津都在傳謠甚至猜測,開發商、業內、房管局說辭不一,甚至在全市各區均已承認限購放開的情況下,天津當局依然直斥其為謠言。而杭州、深圳限購小汽車時官方先是不斷闢謠,隨後又坐實政策的荒唐景象,全國人民可能都還記憶猶新。


其三,這次真的就是假消息嗎?這次上海處理造謠中介,有個細節引發人們關注——這次謠言有3個獨立信源,發生在8月22、24兩日。怎麼就會這麼湊巧,這個8月下旬3家房產中介都同時為了促銷進行造謠?另外,前面提到的彭博社消息,來源匿名,可能的確是假的。但彭博社毫無疑問是一個靠譜的國際媒體,按理說不會無中生有。何況今年3月25日上海開始實行房產新政的時候,正是彭博社在此前4天就給出了精確的預報。這次到底是真誤引了假消息,還是住建委臨時改變了想法,還是只是推遲了公布決定?誰能確信?


其四,正確的消息是否就允許提前泄漏?正如前面所說,今年「3.25」上海房地產新政前,彭博社提前4天準確地進行了預報——媒體報道理所當然是正當的,但拿到如此準確的消息,源頭是哪裡?是不是只要消息正確就不去管那些向媒體泄露的內部人士?那麼,信了這些提前泄露的正確信息而在幾天窗口期去行動的,可能會大賺一筆;老實巴交聽政府官方消息的,可能再也沒機會買得起房,一念之差,可能就少奮鬥或多奮鬥十年,這個責任誰擔得起?等下次「謠言」來臨的時候,誰又能冒著風險不信?難怪怎麼闢謠都攔不住人們。


消息滿天亂飛的年代,政府要維持公信力不能應用商業邏輯

正如個人身份信息嚴重泄露一樣,這個消息無孔不入的年代,重大政策信息、商業信息也往往會提前爆出來,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例如前不久恆大購買萬科股票時,消息爆出來恆大立刻否認,結果當天休市後又反轉承認了購買;滴滴、Uber合并前後,人們見到了一大堆這兩個公司公關部門否定合并的說法,結果這兩家公司愉快地牽上了手。


恆大先否認再承認,滴滴、Uber合并成功前反覆闢謠,固然令信了他們最初說法的人感到不爽。但他們這麼做有正當的商業邏輯,恆大買萬科股票走漏消息,要是承認屬實那麼股價立刻就會飆升,恆大購買成本增大,這是切實的真金白銀損失;滴滴、Uber合并,有很多外界不可控因素,在合并談妥之前不去否定乃至保持沉默,都可能會讓市場產生不利的反應。所以「假闢謠」的做法固然有爭議,但並不是不能理解的。


然而政府不同,每一次說法反覆,都會損害公信力,而政府並沒有什麼商業利益,不存在撒謊來維護自身利益的理由。所以,一旦重要政策走漏消息,就只能做出相應調整,要麼提前承認消息屬實,要麼就改變政策,或往後推遲足夠長的時間。不能因為消息是正確的,就不去採取任何措施,或者因為沒到時機就亂闢謠。對於每一次重要的謠言或消息泄漏,政府都應該儘力去調查,給出一個結果。不能只在出現不利結果時才去懲罰造謠者。


人們易在重大政策上聽信謠言,根子在於政策出得太多,且朝令夕改

政府在重要政策上缺乏信用,保密機制不健全,還只是人們易在重大政策上聽信謠言的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關於房子、汽車、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出的實在太多,而且往往給人朝令夕改之感。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中國的很多市場如房地產市場成了典型的信息不完全市場,投資者在不 了解房地產市場真實供求、房地產真實開發成本的情況下, 對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無法正確預期,因此只能依據市場雜訊產生預期從而進行交易。投資者的這種行為造成房地產市場價格過度波動,形成非理性泡沫。然後繼續調控,又形成惡性循環。

處罰造謠的房產中介,治標難治本



上海市民離婚買房


十幾年來,政府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反覆多變,常常發生180度的大轉彎——比如一時逼購房者趕緊結婚,一時逼購房者趕緊離婚——使得市場交易者無所適從,容易產生困惑和盲目。政府應根據市場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微調,確保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有序地發展。少出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


結語


購房者對政府闢謠不信任,絕非抓住幾個造謠的中介就能解決的。


本期責編


丁陽洋洋得義


出品 騰訊評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網傳小區車位不用買開發商無權賣?是謠言
「996」工作制流行,員工只能被迫加班?
郭德綱和曹雲金師徒反目,「威權學徒制」惹禍
日軍侵華,清廷為何反給其頒發勳章?

TAG:今日話題 |

您可能感興趣

趙薇資助希拉里?並聲稱要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王源被造謠,患難見真情,各家唯粉出來支持王源
中國足球史上最離奇罰單或將誕生 「造謠」裁判將作何種處罰
造謠,造謠,娛樂圈造謠何時了?
男性易造謠,女性易傳謠?
Baby、教主合體亮相力破卓偉謠言,這麼恩愛竟然還造謠劈腿?
攜程回應媒體誹謗:純屬造謠,將保留追究權利
解放軍澳門救災竟被造謠打人 特區嚴厲譴責造謠者
彭于晏被富商「包養」鬧劇真相大曝光,造謠者將接受法律制裁!
造謠侮辱城管者接連被拘,城管輿論環境久旱逢甘霖
彭于晏被造謠出櫃背後有何玄妙之處?帶節奏還是被黑?
主旋律有錯?年輕有錯?從《建軍大業》被造謠票房說起
摩拜高管回應「貪腐」爆料:造謠,已採取法律行動
是假的!小松菜奈深夜否定加入邪教,被造謠很難過
易到稱遭自媒體「金融八卦女」惡意造謠破產
是假的!小松菜奈深夜否定加入邪教:被造謠難過的說不出話
趙麗穎被造謠擅自剪短髮和劇組鬧崩 劇組發聲明闢謠
兩人造謠被判刑
中國警察執法暴打索要執法證群眾?請嚴懲造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