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本文轉自好奇心日報 作者:朱若淼


事實上,幻想里的未來跟現實還是有點遠


「按下 Braava Jet 上的清潔鍵,從此告別家裡日常的髒亂。」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Braava Jet 擦地機器人


這是 iRobot 新款擦地機器人 Braava jet 用在廣告里的宣傳語。八月底,iRobot 剛在國內正式發售了這款低價版的拖地機器人,售價 1999 元。

掃地機器人,如今算是我們生活最常見的一種機器人了。它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在房間里來回移動做一些掃地、拖地這樣的清潔工作,利用機器上的感測器,它可以識別周圍環境,避開家裡的一些障礙物。


功能再豐富一點的是這種被用到酒店裡的服務機器人。它們可以幫顧客搬運行李,辦理入住手續,跟顧客打招呼或者代替酒店服務人員送東西到客房等。去年 7 月,在日本的長崎縣就專門開了一家主要由機器人當服務員的酒店 Henn-na 酒店。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Henn-na 酒店前台的客服機器人

事實上,被應用到日常消費領域的家用機器人分類已經有很多了,除了掃地機器人、酒店機器人,還有社會機器人和玩具機器人。它們往往被用到家庭中起陪伴作用,或者提供一些互動功能。


現在賣得最好的一種社會機器人就是亞馬遜的 Echo 了,人們最愛用的功能不是音響,而是利用語音指令獲取新聞、天氣等信息服務。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美國消費者信息調查中消費者都是用 Echo 的什麼功能

「智能家居」已經成了現在我們對於家庭中使用的電器最常使用的一個詞。讓家裡任何設備都能連上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方便。它是我們今天對家庭中那些電子設備的想法,但是在半個世紀以前,人們對於今天的家庭想像並不是這樣的。


60 年前,人們對未來家庭想像是什麼樣的?


第二次工業革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電,而它也讓人們的生活從 20 世紀初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用電器開始在這個時候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從愛迪生在 19 世紀末發明電燈開始,家用電器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1907 年吸塵器問世,在之後的半個世紀里,不斷有新的家電出現。1913 年,洗碗機開始被投入市場,同年電冰箱也被發明了出來,到了 1930 年它開始慢慢普及。到 20 世紀 50、60 年代的美國家庭中,你已經能看到我們現在生活里用到的大部分電器了。

20世紀 50 年代到 60 年代家用電器的出現時間


1907 年 第一台吸塵器問世


1909 年 商用烤肉機問世


1913 年 電冰箱被發明,它在 1930 年開始慢慢普及;同年第一台洗衣機問世


1925 年 電視機問世


1930 年代中期,洗衣機和乾衣機問世


1952 年 自動咖啡機問世


1962 年 微波爐開始大規模生產


20 世紀 30 到 50 年代,家庭中新增的不止是幫助人們完成一些家務工作的電器,還有很多對未來的幻想,而這個未來,大部分圍繞廚房展開。


美國的家電企業惠而浦在 1957 年推出了「奇蹟廚房」的概念,在這個想像的廚房中,廚房裡所有的電器都是由一台中央電腦控制,主婦們需要做的就是按下控制電腦上的按鈕。在它的宣傳片里,一位家庭主婦一邊演示,一邊說「在這個廚房裡,你可以用三分鐘烤出一個麵包,洗碗擦地都可以自動完成。」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惠而浦推出的「奇蹟廚房」


同樣類似的廚房概念的還有當時還在 GM 旗下的 Frigidaire 在 1956 年推出的「明日廚房」和 Philco-Ford 公司在 1967 年做的 1999 A.D. 短片中展示的未來廚房,它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廚房作為未來生活中家用電器被使用的一個重要場景,而在這個場景中,這些電器全部由一台電腦控制,「一鍵搞定」成了它們的共同特徵。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GM 推出的「明日廚房」


這些未來廚房概念的出現並不是當時那些家電企業的異想天開。


在 20 世紀早期,廚房成了家庭的中心,烤肉機、電冰箱、微波爐等大部分電器都與廚房有關。現代廚房在當時被認為是技術的奇蹟,而圍繞廚房最主要的消費者就是家庭主婦。


在這些家電公司看來 「一鍵搞定」可以讓廚房裡的機器自己完成所有工作,不僅提高了她們在廚房裡的效率,還讓主婦們騰出手去做別的事情。當時,這些公司們認為這樣的概念產品可能為它們打開新市場。


冷戰是另一個推動了這些「未來廚房」流行的因素。「廚房」這個看起來跟冷戰不太相關的家庭空間卻成了美蘇用來展現自己技術實力和意識形態優勢的重要場所。


1959 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展覽開幕式上,尼克松和赫魯曉夫在一個 GE 的檸檬黃廚房樣板間前展開過一次激烈的「廚房討論」。


他們討論的當然不是廚房本身,而是當時雙方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價值觀之間的辯論。尼克松在當時的辯論稱,廚房體現了美國人生活的趣味,它展現的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人們有更多選擇購買的自主權。


然而到了今天,「未來廚房」並沒有到來


技術並沒有按照家電公司想像的那樣發展。能被用到廚房來控制所有家電的中央電腦並沒有成為重點。


在 20 世紀 50 年代,政府主導了計算技術的研發,它成為了當時是計算機技術的重要用戶和資助者,因此在這一時期,計算機技術的研發主要被放在了國防上。


隨著後來計算機行業的商業化,60 年代後期到 70 年代,計算機領域的研發被像 IBM 這樣的大型計算機公司壟斷。隨著後來半導體技術的突破,個人電腦成為了 80 年代最火的產業。


在 80 年代,蘋果、IBM 這些做個人電腦的企業火了起來,電腦不再被定義為房間中心的計算器,而成為了為個人服務的計算設備。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IBM 的第一代個人電腦模型 SCAMP


由於技術上的瓶頸,這些家電企業在 60 年代以來也並沒有推進這些概念中的產品。


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當 GM 在1956 年帶著它的「明日廚房」在荷蘭展出時,所有的技術效果都是演員演出來的。他們自己其實並沒有這樣的技術。


由於人們對於廚房認識的改變,未來的廚房在家裡也不再那麼重要。20 世紀早期廚房被認為是「家庭的中心」這個觀點也隨著社會的變化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廚房不再只是一個做飯的空間,在美國人的生活中,除了被用來做飯,它還扮演起了把家庭成員聚集起來的社交角色。它開始跟其他房間融合而不再是一個中心。


人們對於廚房的需求也沒有往家電公司想像的那個方向發展,儘管「未來廚房」的想像中,做飯的效率極大提高了。但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在家裡要擁有這樣一台設備的成本太高了。


從 1960 年開始,人們在家裡做飯的次數開始逐漸減少,快餐業的發展讓廚房最主要的功能變得沒有那麼重要。由於規模化的養殖業和農業的發展,美國快餐業在 50、60 年代快速發展。美國飲食評論雜誌《Food Review》曾把「不需要在家裡製作食物」評為了美國人在最近 30 年來最大的生活變化。到 1999 年,美國家庭 47.5% 的食物開支都來自於廚房之外,比如外出就餐、去快餐店、外賣或吃一些半成品的食物。


今天傳統家電廠商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60 年代以後家用電器的開發上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突破,直到今天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這類家電產品仍然還長得跟原來差不多,被擺在家裡使用。像惠而浦這樣的美國老牌家電企業,在 60 年代以後,做出的創新產品也只是自通風的爐灶、微波爐和性能上有所優化的冰箱。


到了 80、90 年代,隨著公司合并和不斷出現的新的市場,讓它有理由不急於去造一個具有革新意義的產品。


1980 年代由於美國房地產行業的持續發展,它同樣也帶動著家電的銷售。儘管在 1990 年受經濟低迷的影響,家電行業的營收跌至 31 億美元,但很快它的營收就在 1991 年回升到了 33 億美元,而之後的兩年里,它的年增長率都達到了 4% 左右。


而憑藉當時美國的嬰兒潮和換新潮,以及推出性能優化的電器產品,在 20 世紀末的時候,傳統的家電企業銷量仍保持在一個不錯的水平上。


2008 年雖然行業趨於飽和,但是由於全球市場的發展,中國、印度、東歐成為了新的開發市場,這同時也刺激了新的家電企業的發展,比如日本的東芝、松下等。


在 20 世紀末 21 世紀初的這段時間裡,儘管沒有推出什麼革新產品,但是憑藉新市場和不斷優化性能的更新產品,家電企業依舊活得不錯。


而今天,這些傳統家電廠商們帶來的新的家電,其實從外觀上也沒有太大的進展。它們做的更多是把家電都連上網。「智能家居」成了它們對家用電器的理解。


在過去 5 年的 CES 展上,各家家電廠商們推出的智能家電大部分是像三星推出的利用內置 WiFi 控制智能監護洗衣機、食物管理智能冰箱、可以利用手勢和語音互動的智能彩電、以及各種通過物聯網或 WiFi 連接的智能硬體設備,比如智能照明、智能恆溫器等。


科技公司們也在進入家庭,它們用的是機器人


除了這些傳統家電企業做的智能家電以外,像掃地機器人這樣的設備也在 2002 年開始進入家庭。儘管比起傳統家電企業做的智能冰箱們看起來更智能,但它們仍然離我們曾經想像的家用機器人相差很遠。


在科幻里,家用機器人應該像《傑森一家》里的 Rosie 那樣,「她」是一台有人性的機器,擁有跟人類似的外形,幫助主人處理家裡的事情。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美國動畫片《傑森一家》中的機器人女僕 Rosie


而實際上,現在市面上最熱銷的這些機器人仍然是像掃地機器人這樣的功能型機器人。


英國一家調查公司 Juniper Research 去年曾出過一份關於消費機器人的報告就提到,在目前早期的消費機器人市場上,像掃地機器人這樣的任務型機器人出貨量最高。其中 iRobot Roomba 是銷量最高的, 2015 年它在全球的銷量超過了 1400 萬台。


除了功能型的機器人,在社會機器人中看起來最不像機器人的 Echo 賣得也很火熱。今年一份來自 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 的研究稱,自從 2014 年發售以來,Echo 已經賣出了 300 萬台。


在亞馬遜 Echo 的評論頁里,有人評論說,自從有了 Alexa 他不再孤單。有了它也可以不用結婚了。



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房間,它們和人類對家電的設定一致么?



它們都沒有人類的外形,但卻實際能幫到人們做一些非常具體的工作,比如打掃衛生、提供信息服務之類的。


最執著於開發像 Rosie 這樣的人形機器人的國家應該算日本了。從 80 年代啟動第五代計算機計劃以來,日本在人形機器人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由於日本老齡化問題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研究人形機器人這樣的陪伴類機器人身上,它希望這種人形機器人能為老人提供陪伴或輔助功能,同時也能釋放一部分新的勞動力出來緩解由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問題。


本田公司從 1986 年就開始了人形機器人的探索到最新推出 ASIMO 已經有近 30 年時間了;此外軟銀也跟一家法國公司合作推出了 Pepper。這些人形機器人跟人有相似的特徵,有頭和四肢,能像人一樣行走並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互動交流。


但是它離進入普通人的家庭仍然很遙遠,因為實在太貴了。目前一個 ASIMO 的售價是 250 萬美元,而在日本已經賣出一萬台的 Pepper 也要 1600 美元。


此前日本一家做人形機器人的公司 Tmsuk 在 2011 年賣不出機器人時,取消了對客戶昂貴的租賃計劃時,它當時的發言人稱,人們更希望由人類來照顧我們,而不是機器。除了價格普通人負擔不起,它的功能也完全沒有達到能幫助人類的地步。


此外,與這類陪伴機器人密切相關的人工智慧技術仍面領著自然語言理解的技術問題。日本政府對它的投資也變得更謹慎。沒有了大量的資金投入,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


和「未來廚房」類似,機器人管家也是人們在 50 年代對未來家庭生活的一個想像。它同樣也還沒有實現。如今我們的生活中倒是多出了不少機器人,但是它們跟傳統的家電一樣,都有著垂直的功能來服務人類。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智能廚房檯面,你會有興趣嗎?
專車又有了新規定,這次是關於司機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愛一個人,想進入她的心,要先進入她的身?
進入一家互聯網公司,老大讓我自由發揮,這個自由真的還是假的?
他不但進入別人的身體,還睡了他的老婆!好污的電影
別以為她很可愛,很多男人進入她的閨房裡,都是滾著出來的
阿富汗女孩們的機器人團隊被禁止進入美國,但是機器人可以進入
只有進入女人心,才能進入她的身,發生關係
科學家稱,另外一個宇宙可能已經進入我們的世界,人類還未察覺!
當一個人能影響到你心情的時候,說明你進入了他的圈套
女人被突然進入的瞬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朴槿惠進入牢房前哭泣,工作人員:您不能在這裡這樣
科學家認為,另外一個宇宙可能已經進入我們的世界,人類還未察覺!
他只能進入你的身體,進入不了你的生活
曾經進入你身體的人,如今連他的朋友圈都進不了!這個男人因為這些事拋棄了我!
大王搞笑:曾經身體都可進入的人,現在朋友圈都進不了
曾進入你身體的人,現在連朋友圈都進不了
開心一刻:一對戀人進入了熱戀階段,他們在公園裡坐著如醉如痴!
他只能進入你的身體,進不了你的生活
男子進入一家自動販賣成人用品店,監控傳來一幕讓人看後直呼噁心
讓我們忘了孫儷的甄嬛,進入少奶奶的世界,已經魔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