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網路上最近流傳的據稱是殲11D和殲16在高原機場的照片

由於蘇聯並沒有特別高海拔的機場,因此蘇聯時期自用的戰鬥機都只要求在不高於2500米海拔的機場上起降。因此限制蘇式戰鬥機在國內4000米以上海拔機場使用的因素,實際上經常來自於飛機設計的多個方面——比如蘇27家族早期型號的電傳飛控系統就是其中一部分。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按照設計方要求,蘇27不得在4000米和以上高度放起落架

事實上對於蘇27來說,它們在青藏高原這樣的機場起降,發動機啟動難只是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啟動前用地面設備往進氣道里噴大流量的壓縮空氣就好。而蘇27原始設計中,嚴格禁止它在4000米高度和以上放起落架,才是蘇27在高原機場使用的最大障礙。


蘇27飛機在蘇聯研發時,經歷過一次總體設計全面推倒重來的過程;這一方面蘇俄中央流體院和蘇霍伊設計局各執一詞,流體院聲稱電傳設計是在後來T10C階段中在他們的協助下添加的,而蘇霍伊則聲稱從項目最開始就採用了電傳飛控設計。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早期的T10,和後來成為蘇27的T10C實際上完全不是一種飛機了


但可以確認的一點是,包括國內的蘇27sk/ubk、蘇30mkk在內,蘇27家族早期型號的電傳飛控非常簡陋。一方面它全許可權控制的只有平尾和前緣機動襟翼,另一方面,為了儘可能的簡化控制律和飛控計算機電路設計,蘇27飛機在理論上不支持4000米高度以上放起落架。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蘇27的眼鏡蛇機動,就是在它特別容易上仰的基礎發展試飛出來的特技動作


具體的原因是這樣的:現代高機動性能的戰鬥機,普遍採用放寬靜穩定、採用渦流增升設計;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飛機如果沒有特別的輔助控制手段的話,在空中飛行就極易出現一會兒機頭劇烈上仰、一會兒機頭劇烈下俯的情況。


為了克服這種現象,就需要電傳飛控的計算機按照預算安排好的演算法,飛機本身要上仰的時候,它就在後台悄悄的下令讓飛機低頭;或者飛機本身想低頭了,它指令飛機抬頭一把。這樣就能在飛行員毫無察覺、不用分神的情況下,始終保持飛機的平穩。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根據官方報道,張超烈士在降落時,由於殲15電傳故障導致飛機劇烈上仰,彈射時仰角已經超過80度,接近這張圖中(正在做眼鏡蛇機動)的狀態。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蘇聯人禁止蘇27在4000米以上高度放起落架,就是怕出現張超烈士這樣的起降事故


然而戰鬥機在飛行、起降狀態的時候,特別是在接地高速滑行時,戰鬥機的主起落架會在飛機重心後面形成一個向上的支撐力,這是在天上飛行完全沒有的。因此增加穩定性的設計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還按照天上飛的增穩演算法去起降,就會導致戰鬥機輕則顛簸,重則傾覆或是俯仰失控——形成類似前不久海軍殲15電傳故障導致張超烈士犧牲那樣的事故。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蘇27電傳飛控原理結構簡圖


蘇聯人喜歡簡單粗暴解決問題的性格再一次體現了出來,他們乾脆取消了起降狀態下的增穩功能;這樣隨著起落架的收放,只要直接斷開一部分電傳飛控電路的功能就行了,不用再設計、增加一套額外的增穩控制電路(畢竟是模擬電路)。至於影響?反正他們算出來,4000米以上才會俯仰失控,完全夠2500米海拔機場起降,那就可以湊合用了。


然而這就把中國空軍給坑了——我們可是有3500米和更高海拔的機場;按照一般飛行程序來說,這樣的高原機場至少需要額外的1500米高度來建立著陸航線,加起來整整有5000米高度。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中國能把蘇27系飛機開上高原機場,全靠空軍官兵膽大心細,拚死挖掘飛機的真實性能極限


而根據《某型飛機高原機場放起落架的安全高度》等空軍的公開論文的記述,最後空軍也找不到別的辦法,只能是咬牙硬頂著頭皮,一次一次在超出4000米的高度上放起落架、逐步加大高度到5000米以上,看蘇27到底在什麼高度才會出現明顯的失控徵兆。


而根據飛行員們捨命嘗試的結果,蘇27在超過4000米高度下放起落架,確實飛機的穩定性會隨著高度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差——特別是在5000米以上會相當明顯。但是只要嚴格限制飛行重心和姿態等條件,失控的風險理論上可以控制在相當低的水平。而按照蘇聯的手冊規範,國內這樣的「特殊操作措施」,是不折不扣的違規操作、違規飛行,用windows里的提示來說,這是典型的「非法操作」。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殲10的飛控系統完全不存在類似的問題


而殲10、殲20、L15等國內原生設計的電傳飛機,均不存在這些問題。而國內仿製改進的蘇27家族型號中,直到殲11BS才開始應用數字電傳,而此前立項的型號,包括殲11B、殲16在內,其電傳飛控系統都是直接將俄式設計國產化。


因此包括殲11B、殲16,都可以確定它們在高原上的起降性能局限依舊沒有得到改變。一個國家自己研製的主力重型戰機,在自己國家內戰略意義極為重要的機場上降落必須進行違規操縱,這就是技術上沒有吃透的後果。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目前可以確認殲16、殲11B並沒有克服蘇27家族早期型號的高原起降缺陷



殲16上高原屬於「非法操作」,蘇聯人自己都不敢飛



圖:蘇35已不存在這一問題


而殲11BS、殲11D等型號,其具體的改進目前沒有特別權威的改進信息。根據部分公開資料的描述,殲11BS、殲11D的改進,很有可能是只改了電傳飛控計算機的硬體而沒改軟體——就像把FC遊戲機卡帶的數據提取出來,做成ROM文件在電腦模擬器里運行一樣。


這樣做雖然解決了俄式電傳硬體故障率高——特別是在高溫高濕情況下,但也不能改善俄式飛控原本控制功能簡陋的缺陷,在高原起降需要違規操縱的問題將依然無法解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鋼材差距:中國新戰略核潛艇,潛深不如日本常規潛艇
中國為何造不出尼米茲航母?軍艦鋼材差美國一個時代
中國新槍將拋棄95無托,繼承女性設計師的03步槍
遏制中國崛起:美國海軍5年將新造航母等38艘軍艦
美日標準3導彈將實彈測試,攔截範圍已覆蓋中國境內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