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關節術後正確的拄拐方法
作者:朱文輝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來源:骨科大夫,已獲授權
拐杖作為下肢的有力支撐,在下肢關節術後的早期康復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為各種原因,幾乎所有的患者與大部分醫生都沒有能夠掌握正確的用拐方法,使得拐杖未能夠起到充分的作用,這樣,使患者不能得到可靠保護,也不能儘早掌握正確的步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術後的康復效果。
正確使用拐杖有什麼意義呢?
1.最大限度地支持保護術肢;
2.促使術肢儘早恢復正常步態;
3.保證上肢在操作拐杖時不受額外的損傷;
4.使術後康復更安全有效。
現就下肢關節術後正確的用拐方法介紹如下:
一、選擇適當的腋拐
肘拐在國內較少使用,因此我們的圖片主要介紹腋拐使用的一些方法。肘拐使用時的步行方法與此相同,只是需要更強臂力控制身體。
首先我們必須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腋拐:
身體正直站立,雙臂自然下垂,拐的最高橫樑部分應在腋下5CM左右高度(切記)(左圖),扶手部分應在手自然下垂(保證肘關節完全伸直)正好可以握住的高度(右圖)。一般腋拐都設計有可以調節高度的裝置,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高及手臂長度把拐調整好。使用過矮的拐只能使上身前傾重心變低,不能按正常步態行走。如拐的高度過高,患者就會將腋窩壓在拐上支撐體重,嚴重時會因過度壓迫造成腋窩部的神經、血管損傷。
二、正確的扶拐姿勢
調整好拐的高度後,身體正直站立,雙手扶好拐杖,向身體兩側稍稍分開,緊實接觸並支撐於地面。拐的最高橫樑部分貼於腋下兩側的胸壁肋骨處,防止身體的左右晃動。雙手握緊扶手,用手臂的力量支撐身體重量,完成移動。注意盡量不用腋窩壓在拐上支撐體重,以免造成新的損傷,並且影響步態。
三、持腋拐步行方式
1、患側下肢不能負重時的用拐方法(通常為術後2周內)
以右側纏繃帶腿為術肢舉例示範動作,手術後早期(一般為術後2周)要求手術側下肢完全不能負重,或者早期疼痛過於劇烈患側下肢不敢著地時,可採用下一方式扶拐步行。
調整好拐的高度後,身體正直站立,雙手扶好拐杖,向身體兩側稍稍分開,緊實接觸並支撐於地面,患側下肢抬起不負重站立,如患側下肢可以稍稍彎曲,可如圖中站立(左圖),如不能彎曲,則在體前伸直抬起不著地站立。第1步雙拐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中圖);第2步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拐,支撐穩定身體;第3步健側下肢向前擺出,使健側足邁至鄰近雙拐落地點。掌握熟練後或肌力較好可穩定控制身體時,也可跨過雙拐落地點以加大步幅(右圖)。
2、四點步(通常為術後2周後)
以右側纏繃帶腿為術肢舉例示範動作,調整好拐的高度後,身體正直站立,雙手扶好拐杖,向身體兩側稍稍分開,緊實接觸並支撐於地面。步行順序次序為先邁出一側拐與對側下肢(左圖);平穩支撐後,向前移動重心至一側拐與對側下肢同時支撐體重(右圖);再換另一側拐與另一側下肢邁出。此方法適用於術後術肢可逐步負重的患者下地扶拐行走。
您學會了嗎?請您術後規範使用拐杖!祝您早日康復!
關注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手機應用市場或App Store搜索「康復醫學網」下載


TAG:康復醫學網 |
※膝關節術後常見癥狀問答
※膝關節術後肌肉萎縮的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案
※談一談我為什麼反對膝關節術後的硬掰,倡導無痛苦掰腿
※再站起來!髖關節術後只要靠這2招讓你活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