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這座假日小屋,「讓客人沉浸在極度平靜之中」
本文來自《好奇心日報》,更多好文章請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好奇心日報」。
「我們事實上極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美』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我們情緒的變化。當我們稱讚一把椅子或是一幢房子『美』時,我們其實是在說我們喜歡這把椅子或這幢房子向我們暗示出來的那種生活方式。」
這是英國作家 Alain de Botton(阿蘭·德波頓)在《幸福的建築》中文版序中寫下的話,在這本寫於大概 2006 年的書中,他探討了建築與人的幸福的關係,批判英國人對建築的病態懷舊和對新鮮事物的消極態度,從中還可以看到他對具有民族特徵建築田園式的追尋。
然而在現實中,阿蘭·德波頓發現書籍並不能改變什麼,英國人依然在抵抗現代建築,對過去有著感傷的懷念,尤其表現在住宅領域上。「如果我真的如此關心建築,寫作只是一個很膽小的行為,真正的挑戰是建造。」
他在 2010 年牽頭了一個名為LivingArchitecture「活著的建築」非盈利項目,試圖與當代建築師合作,在英國各地修建既具有美觀性又可以出租的假日小屋,作為一種當代的 Landmark Trust(將歷史建築改造為旅館)。他獲得了專業建築團隊以及家電製造公司 Miele 的支持,在項目概念剛推出時,就聯合了 5 個不同的建築師或事務所在 5 個地方修建了房子,阿蘭·德波頓為它們都寫了導覽。
值得一提的是,Miele 看上去很像是會贊助這一類項目的公司,它因為推崇美而被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喜愛,當然,也是售價相當不菲的高端家電製造商。
今年新推出的建築 Life House 由英國建築師 John Pawson 設計,在威爾士山谷的山坡上,Llandrindod Wells(蘭德林多德韋爾斯)旁邊,是該計劃中的第 7 所,也是 dezeen 評選出的 2016 最值得期待的 12 座新建築之一。
建築師從日本建築和本篤會修道院中獲得靈感,讓建築本身有著冷淡的修道院的氣質,試圖「讓客人沉浸在極度平靜之中」。
比如牆面的色彩非常微妙,一共使用了超過 80,000 塊產自丹麥的手工石磚,它的外面是黑色的,但室內卻是淺灰色的,盡量降低對視線的干擾。水磨石地板與橡木天花板也讓房間處於自然而空靈的淺色中,窗帘與傢具的顏色近似卻很柔和,加上所有房間都有大的窗戶,將人們的視線集中到戶外。
建築呈現出「L」型,有兩條走廊連接,一條通向明亮的走廊一直連接戶外,另一條則通向一個黑暗的房間,這個房間就是為了讓人在黑暗中安靜下來。
3 個卧室的設計也不一樣,library bedroom 在牆面環繞放置東西方文學;music bedroom 擁有柔和的音樂系統,可以選擇讓人安靜的音樂;bathingbedroom 帶有一個可以觀看自然景色的浴池。
「建築的地方非常遠,我希望創造一個庇護所,讓人們感覺在家中,又不會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隔絕。」建築師 John Pawson 稱。
阿蘭·德波頓稱 Life House 是在尋找修道院對世俗世界新的意義,「我們常常會忘記為自己騰出時間,我們需要的是冷靜和遠方的景色。」
之前的 6 所度假小屋。
The Long House byHopkinsArchitects
The Balancing Barn by MVRDV
Secular Retreat byPeterZumthor
Shingle House by NordArchitecture
DuneHouse by Jarmund/Vigsn?s Architects
A House for Essex by FAT&Grayson Perry
這些各種各樣的房子建在傳統上不認為是旅遊區的地方,與周圍建築不一樣,房間里都會擺放真實的傢具甚至洗漱用品,鼓勵更多的人前來參觀。這間 Life House 將從今年 7 月 11 日起接受預定。以一周為時間單位,最多可容納 6 個人,7 個晚上一共 3200 英鎊,相當於每人每晚 76 英鎊。阿蘭·德波頓希望能改變英國人的生活方式,進而影響英國成為民主、包容、有趣、樂觀的地方。
圖片來自dezeen、designboom
喜歡這篇文章?去App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TAG:好奇心日報 |
※阿蘭·德波頓假日小屋,「讓客人沉浸在極度平靜之中」
※直擊瑞典全年開放的冰雪酒店,每晚最貴一千英鎊,客人瑟瑟發抖
※這家日本溫泉會所真另類,在客人泡溫泉的「碗」水池中煮拉麵
※客人泡溫泉「碗」中煮拉麵,這食慾不是一般的強!
※這個坐落在姑蘇老宅內最風雅的「理髮店」,每天只接待10位客人,終日沉迷詩酒茶,但明星大咖都服他
※北京王府井的東四街,有一家10平米的小店,幾乎天天沒客人,然而卻紅遍了網路
※這個城市是美國人的最愛,艾滋病泛濫,街邊站滿等待客人的美女!
※實拍歐洲小鎮的站街女,穿著時尚路邊等待客人
※實拍迪拜最豪華的酒店,一般人消費不起,用勞斯萊斯接送客人
※昏庸皇帝在宮中擺攤,讓宮女嬪妃打扮成買東西的客人
※孟加拉國十幾歲雛妓為還債每天接客,有的客人是爺爺級的
※肯亞一家小旅館,裡面的住客每天可以迎接許多前來討食的客人
※直擊瑞典全年開放的冰雪酒店,客人花一千英鎊享受瑟瑟發抖的感覺
※俄羅斯遠東賭場吸引中日韓遊客,客人們竟對姑娘更感興趣
※剛剛,《唐山最美的田園小鎮》第一波獲獎客人告訴了我們,在農場體驗的真實感受!
※日本有家水獺咖啡廳,接客小水獺抱著客人撒嬌
※墨西哥街邊的性感女郎,白天明目張胆拉客人,還受警察保護
※她將拉皮條做到了極致,半個法國內閣都是她的客人
※趙薇急著讓大家出去陪瑞典客人聊天 卻留下周冬雨一個人堅守後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