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姓氏祖訓 受益良多!
騰訊儒學
所謂"祖訓",即歷代祖先對子孫的教誨。
端蒙養、重家教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雖然載於家譜中的"祖訓",
多系族長代祖先立言,
是他們藉祖先的名義,
將自己的意志加於全體族眾。
但"祖訓"對從精神層面
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有著重要作用,
除此,祖訓閃耀著得一族文化的光輝
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鑒。
1
李氏
敦孝悌 嚴教誨
睦宗族 修祠墓
重喪祭 謹嫁娶
尚勤儉 崇禮讓
——《慈峰李氏宗譜》
這8條"祖訓"的精神,從根本上說,就在於維繫宗族關係,以求宗族勢力的發展壯大。
2
王氏
三槐世第,及至於今,
英才輩出,卓爾不群。
孝悌為先,忠信為本,
惟耕惟讀,恩澤子孫。
不奢不侈,顆粒成廩,
婚喪從儉,持家以勤。
嫁女擇媳,勿尚重聘,
積德行善,不惟俗倫。
自強自立,處事以忍,
廣結賢良,不謀非分。
當差有事,尊上寬仁,
努力進取,友朋謹慎。
勿以誘善,禍及自身,
勿以親惡,招惹公忿。
酗酒無度,傷其身心,
聚眾賭搏,財帛散盡。
貪婪飄蕩,荒廢青春,
胡作非為,辱沒先人。
戀衙投宦,必愛人民,
忌才害賢,毒族害群。
聳人告訟,不如獸禽,
利令智亂,災難必臨。
祖靈在天,察爾甚真,
陰誅陽譴,追究必深。
祖靈陰佑,和順永存,
後裔繁昌,福壽盈門。
一榮一辱,天地一新,
世德世業,糾察昭昏。
一謙受益,一滿招損,
神靈有鑒,莫辱斯文。
陰受其殃,陽惡是因,
安貧樂道,其心也欣。
焚毀朝夕,何堪明晨,
紈絝墮落,愧對鄉鄰。
不肖為賢,浪子如金,
振興美族,直上青雲。
秉公懲戒,繁榮後昆,
恭願後裔,永傳家珍。
百世不竭,積厚且純,
張德揚惠,守規遵訓。
——《三槐王氏家譜》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摘自《琅琊王氏家譜》
3
張氏
篤忠敬言,急公守法。
完糧息訟,營生業言。
士農工商,各執其業。
慎喪祭言,慎終追遠。
宜盡誠敬,慎婚姻言。
娶媳嫁女,咸宜配擇。
嚴內外言,治內治外。
不可易位,敦孝悌言。
事事親敬,敦宗睦族。
篤教學言,養不廢教。
作養人才,厚風俗言。
吉凶慶恤,孤寡有體。
敦和睦言,捍忠御災。
協力同心,嚴雜禁言。
奸盜賭博,占欺謀吞。
4
劉姓
【族詩】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
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
——劉氏祖訓詩
此詩為廣傳公(劉廣傳,劉氏147世祖)生下十四子以後,鼓勵兒子要向外發展,不要兒女情長痴戀家中。廣傳作詩一首,以激勵兒孫,並作日後認宗的依據。這首後來被劉氏奉為族詩。
【三祖遺訓】
【漢高祖劉邦遺訓】
根據《史記》和《漢書》所載,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後,與一班大臣談論起能夠在「楚漢相爭」中戰勝項羽、脫穎而出的原因時說: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漢光武帝劉秀遺訓】
劉秀繼承和發揚了劉邦的傳統,廣納天下之士,廣聽天下之言,知人善用,從諫如流,創建東漢百年基業。劉秀是一位聰明而踏實的忠厚之君,勤於治政,嚴於律己,反對夸夸其談的奢華之風和好高騖遠的言行。劉秀給後裔子孫留下一段訓誡:
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故曰:廣文地者荒,務文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
劉秀這段話告誡子孫:反對好高騖遠,反對見利忘德,反對貪人財物。一味好高騖遠者眼高手低,眼前的事情不屑一顧,徒有一番不切實際的空想,到頭來只是「勞而無功」;見利忘德者做事情不擇手段,將為人的道義都拋掉,到頭來只會遭人唾棄;貪人財物者即使東西拿到了,也無法心安理得,君子愛財但應取之有道。
【蜀漢昭烈帝劉備遺訓】
劉備是三國時期難得的仁義之君,曹操和孫權在征戰中經常屠城濫殺,但劉備始終仁德為先、愛民如子,從不妄自殺戮,深得百姓愛戴。俗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劉備的仁義之舉讓他能在三國初期曹操、袁紹的強大勢力中間周旋而不滅,使他東奔西走投靠他人而處處備受歡迎。劉備之德贏得了關羽、張飛的生死追隨,贏得了諸葛卧龍的鞠躬盡瘁。因此他在臨終遺言中將這一信條擺在了首位來告誡太子:
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善,可以服人!
歷代劉氏宗譜都記載了劉備的這一條遺訓。他所確立的是非善惡取捨和個人行為標準,已經普遍為劉姓及整個中華民族所接受。
上述"三祖遺訓",("三帝遺訓"),在國內外劉氏族姓中廣泛流傳,贏得了廣大劉姓宗族的認同,已成為整個劉姓宗族的共同族訓。
5
陳氏
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
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
克勤克儉,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禮義廉恥,四維畢張,處於家也,可表可坊;
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
倘背祖訓,暴棄疏狂,輕違禮法,乖舛倫常。
貽羞祖宗,得罪彼蒼,神則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類相戕,不念同氣,偏論異鄉。
手足干戈,我心憂傷。願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脈,泯厥界疆,汝歸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親之,歲歲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
6
黃氏
【黃姓四十八字祖訓】
官不忘民,民不忘本。
貧不失志,富不忘貧。
堂正誠實,廉潔清貧。
勤勞儉樸,諸事嚴謹。
孝敬父母,善待他人。
自強不息,造福子孫。
【黃氏勉後詞】
務敦孝弟,務存忠信;
務習禮儀,務尚廉恥;
務睦宗族,務和鄰里;
務讀詩書,務勤耕種;
務親君子,務重有德;
務厚親朋,務篤故舊;
務慎言行,務襟交遊;
務守王法,務畏官刑;
務尊高年,務憐孤寡;
務崇節儉,務嚴教訓。
【黃氏戒後詞】
毋圖清閑,毋喜遊盪;
毋好賭博,毋貪酒色;
毋炫幾長,毋形人短;
毋依財勢,毋疾貧窮;
毋稱人惡,毋談人婦;
毋尚斗勇,毋恃豪強;
毋近小人,毋狎匪類;
毋為唆訟,毋忤尊長;
毋逞私智,毋誇異能;
毋見小利,毋念舊惡。
7
楊氏
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虧,終能長久:
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孫,亦復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儉: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節用,俯仰何益。
8
趙氏
1、敦孝悌
孝悌者,百行之原也。孩提知愛本諸良能,稍長知敬原於善,何以狃於習俗,頓失初心。為子弟者不知孝,當體父母生我之恩情,不知悌,當思長上待我之友愛,誠能服勞竭力,奉養無違隅坐徐行,恭讓而不懈,則一門之內,和順雍容,孝悌敦,而人倫斯重矣。
2、睦宗族
自古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異姓尚敦親睦,矧同族之入而漠不之顧耶。務使視如一體,痾癢相關,慶弔必互相往來,緩急必互為通義。鰥寡孤獨,必為之哀矜;困苦顛連,必為之照顧。能與祖宗濟一日子孫,即能與祖宗免一日憂慮。若乃各顧身家,視同宗如秦越,甚則每因小事,輒起紛爭,則怨積日深,其不視如仇敵者幾希矣。書日:「以親九族。」尚其念之。
3、力本業
士農工商,均有常業,所貴恆心自勵而各勤乃業耳。蓋人有一定之勝境,不拘所肆何業,即隨在可自致,立收其效。若乃既居於此,又慕乎彼,則此心一縱,遂不免怠忽其業矣,無何身人他歧,依然故我。業精於勤,荒於嬉。事雖勤於始,尤貴勵乎終。皇天不負苦心人,尚須自勉之。
4、慎交遊
交接之際,不可不慎。正人入室,所講者好話,所行者畫龍點睛事。則子弟之所見所聞,即不得引入邪僻。不然,習俗移人,賢者不免,況子弟之庸愚者眾乎。語云:學好千日不足,學歹一時有餘。麗澤求益,尚慎旃哉。
5、和兄弟
兄弟之間,原稱手足,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與足,斷不得隔膜相視者也。何今之人見識淺狹,或因兄弟弱於我,或因食口多於我,加以婦言唆撥,遂日思析箸而各煙。甚至每因小事,入室操戈,同氣參商。外人因而構害,拆籬放犬之弊可勝道哉。昔有張公藝九代同居,江州陳氏七百口共食,均是人也,何弗思之。
6、訓子弟
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凡子弟無論智愚賢否,均當以讀書為上。即或賦質不齊,亦須為之謀成,立慎擇術,以為久遠計。斷不可溺於姑息,聽其放浪形骸。蓋入惟年幼,每令人憐,偶有過失,恆以無知恕之。不知中人之性,成敗無常,若不預加防微,則驕奢淫逸,鮮有不為俗所染者。其至寡廉沒恥,無所不為,不大貽祖父羞哉。須知水隨器為方圓,影視形為曲直。有父兄之責者,可不慎與?又,教子讀書,須趁光陰,不可太遲。世人常謂,太幼則無知,俟其稍長讀一年算一年。不知既長,則外曠多端,雖讀而終難刻骨。無怪乎三四年庸師之教,念一轉而盡歸烏有矣。惟其幼則嗜俗未萌,心無旁鶩,際引一片之靈機,加以嚴師之提命,啟其穎悟,收其放心,則成童之年,自可判其優劣之性。曾思十二歲之庠,人豈一二年工課哉?頑子切勿諉以家道艱難,遂漸往荒誤子弟而不教也。凡我族人,共體此意。
7、尚勤儉
勤儉乃居家之本。勤者財之來,儉者財之蓄。常見好閑之輩,似乎惰氣天成,稍盈餘,即喜豐而好勝。不思一時侈欲轉囊空,悔何及哉。故不勤不得以成家,即不儉亦不可以守家也。冠婚喪祭,稱家有無,衣食人情,隨分自適。與其奢隋而終嗟不足,何若勤儉而常欣有餘,為祖宗惜往日之勤勞,為子孫計將來之生業。語云:一勤天下無難事。又日:有錢不可使盡。願後人其敬聽之。
8、戒爭訟
居家戒爭訟。凡是非之來,退一步,讓三分,自然少事。蓋以汝既有包容之度,彼必生隗悔之心。若乃因微逞忿,忘身及親不顧,頌家盡產與人斗訟,則是鷸蚌相持,漁翁獲利。縱令僥倖得勝,而家資受累矣。於是,所用不足,勢必稱貸,宿債莫償,勢必鬻產。此訟之所以終凶也。聖語云:小不忍,則亂大謀。其試思之。
9、遵法律
朝廷定律例,以懲愚頑。凡酗酒賭錢,姦淫強盜,及一切不法之事,示諭煌煌,極為嚴肅。倘自蹈非僻,不畏三尺之條,一經發覺,身陷囹圄。爰書不宥,鄉論不齒,上辱父母,下累妻孥,終何益哉。縱不明法律之嚴,亦當知身命為重,與其追悔於事後,何若遠慮於事前。
10、禁非為
人生斯世須趨正道,始為正人。乃有一等醜類,學習法打,包搶包牽,外逞豪強,心懷狡詐,每每恃能挾制,藉徑刁唆,壞名分而不辭,犯王章而不顧。此等敗行,大辱宗親。凡我族人,均宜惕戒,毋遊手好閒,而失本業;毋博弈飲酒,以廢居諸;毋身陷不法,以身罹於刑章;毋肆態胡行,而見憎於鄉黨。修其身,安其分,勤其業,不居然秩秩之佳子弟哉。
家訓十則,言疏而意切,詞短而情深,所願與我族人常以履簿臨深而共相規戒者也。夫齊家之道,端在修身;而招尤之機,悉緣放辟。與其臨時而始悔前非,何弗懷刑而預為警惕。則誨爾諄諄者,不得聽之藐藐也。若乃視家訓為具文,以自行為天性,誠恐習焉不察,自以為是,而背議者紛紛矣。其亦知家人犯法,罪歸家長之說乎?賢人正士為鄉黨模範者,族與知家人犯法,罪歸家長之說乎?賢人正士為鄉黨模範者,族與增榮;匪僻兇殘為鄉黨憎惡者,族亦抱辱。爰於既訓之後 ,復申規戒之詞,小則傳房族以責悛,大則出公庭而懲凶究。凡我族人,各宜惕勵。
9
周氏
乾坤光大,繁榮興隆;
勛業光輝,照耀祖宗;
智謀高強,超群達眾;
邦國豐富,勤也元玄。
【寄語族人】
小就者,耕讀工商,衣食暖飽,永享小康太平日;
大成者,立說封疆,造福社會,將作大木柱長天。
此條摘錄《周氏宗譜三修紀實(代序)》先聰公撰寫
【咸豐九年周氏族譜詩】
其一
忠厚相延一脈真,帝王之胄列為民。
百年禮樂衣冠肅,四祭趨蹌姐豆新。
丕顯丕承思世德,學詩學禮有傳人。
光前裕後無他術,正路兩條讀與耕。
其二
綿延瓜瓞偏滄洲,數典勿忘燕翼謀。
八百載前忠厚積,三千年後子孫稠。
詩書自昔家聲遠,耕鑿於今世澤流。
但願一堂無失序,同敦友愛紹箕裘
10
吳氏
忠君親上以報國恩;孝親敬長以篤人倫;
尊祖敬宗以遡源本;教子訓弟以守典型;
兄友弟恭以重手足;夫義婦順以正家道;
敬老慈幼以睦宗族;尊師重道以培書香;
崇正黜邪以端學術;持廉立節以敦品行;
力耕勤織以趨本務;作工行商以正事業;
致敬盡誠以奉祭祀;急公奉上以完錢糧;
安分守己以保身家;忍忿思難以釋怨仇;
周貧恤乏以厚族誼;好義行善以綿世德。
積善餘慶,不善餘殃。用期後嗣,俾熾而昌。
因垂家訓,教以義方。凡我子孫,不愆不忘。
——《南岑吳氏宗譜》
祖誡
毋為臣不忠;毋為子不孝;毋蒞官不敬;毋戰陣無勇;
毋臨喪不哀;毋祭祀不誠;毋兄弟操戈;毋夫婦反目;
毋尊卑罔序;毋族黨失和;毋師長不尊;毋朋友不信;
毋國課不急;毋官長不敬;毋誦讀不勤;毋農桑不力;
毋濫用不節;毋為富不仁;毋僭禮越分;毋失節亡名;
毋異姓為後;毋以妾為妻;毋子弟是縱;毋婢僕是寵;
毋帷薄不修;毋閨門不謹;毋犯倫敗俗;毋姦淫傷化;
毋流入差役;毋甘為盜賊;毋賭博破家;毋鬥狠忘身;
毋崇信邪教;毋學習拳棒;毋陷良誣善;毋黨惡比匪;
毋為非生事;毋扛唆健訟;毋凌虐貧賤;毋諂媚富貴。
我既垂訓,復為立誡,凡四十條,誠以天道福善禍淫理不或爽。書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凡爾子孫,慎之凜之。
說文解字
swjzclub
直接回復漢字或者成語來查詢相關含義
回復「?」,擁抱說文解字





TAG:說文解字 |
※十五大姓氏祖訓,看完受益匪淺!裡面有你的姓氏嗎?
※姓氏祖訓,你知道你的祖訓嘛?
※此姓氏是中國一大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的政權最多,祖訓讓人深思
※中國十大姓氏祖訓: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中國最難取名字的姓氏,跟曹操關係很密切,祖訓:兩姓永不能通婚
※這些姓氏的男女不能通婚,千百年傳下來的祖訓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中國最難取名字的姓氏,跟曹操關係很密切,祖訓:兩姓永遠不能通婚
※明清兩朝富可敵國家族,二字祖訓是成功秘訣,十多代後人富甲一方
※這些姓氏的男女不能通婚,千百年傳下來的祖訓,看看都有哪些姓氏
※太監不幹政的祖訓被早早打破,有條祖訓卻維持到大明滅亡
※清宮后妃九大刑罰:慈禧違背祖訓肆意施刑,一妃受盡凌辱終身不孕
※宋太祖定下三條無厘頭的祖訓
※朱元璋這道旨意保護大明江山數百年 只因嘉靖違背祖訓明朝才滅亡
※祖訓很多,藩王不帶兵執行得最好,明朝滅亡前,發生尷尬事
※清朝皇帝的無奈,可是祖訓要遵守!
※揭秘大明豪壯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祖輩盜墓傳下祖訓,爺爺和父親一直遵循,兒子違背後竟害死了父親
※宋太祖定下三條無厘頭的祖訓, 繼任者沒聽敗仗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