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怕犯戒而不受戒
現在很多人都不敢受戒,因為怕犯戒。一部分信眾對受持戒律和三皈五戒存在顧慮,怕受戒後行為受到約束,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們要明了佛教戒律的精神是 「防非止惡,成就道業」。戒律就像大地一樣,若是沒有戒律,我們就無法修行。受持戒律是解脫、成佛的必經之路。
因怕犯戒而不受戒,對一個修行者、一個真想解脫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天大錯誤!一點決心都沒有,還想成佛?怕犯戒而不受戒,說明你心裡沒有定。戒、定、慧。首先是戒,從戒中生定,從定中生慧。都是有程序的,如是因,如是果,互相都有因果關係。你不受戒,無法修禪定;沒有禪定,無法開智慧!
戒律有好多種,有屬於世間的戒律,有小乘的別解脫戒,大乘的菩薩戒,密乘的十八條根本戒等等,很多。但這些戒律也不是一下子都要受。如果你守住了所有的戒,戒律圓滿了,就是佛了。那個時候不受而受,都是清凈的,圓滿的,美好的,沒有什麼戒和律的分別與取捨了。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成就佛果,所以要受持戒律。
受持戒律要根據自己的根基、意樂、因緣。真正的受戒,不是一種約束,而是一種輕鬆自在,是一種解脫。受持戒律不是苦,而是一種樂;你的相續、境界在哪個層次里,你就受哪個層次的戒律,不能勉強,佛沒有為難你。都是自然的,修行到一定程度了,瓜熟蒂落。
怕犯戒也沒有什麼不對,犯戒了可以懺悔,可以重新受戒。佛已經告訴我們,兩種人同樣可以解脫,可以成就。一種是不犯戒的人,一種是犯戒會懺悔的人。受戒以後,你一定會注意護持的,但是肯定也有把握不住的時候。
我們犯戒有四種原因。第一個就是不明理,不知道這是在犯戒,在迷茫的狀態下犯戒;第二個就是在半信半疑的狀態下,也知道這是在犯戒,但是不太相信,然後又犯戒了;第三個是也明白,也相信,但是煩惱重,嗔恨心重,沒有控制住,又犯戒了。第四個是習氣,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地犯戒了。
萬一犯戒了應怎麼懺悔。比如說犯別解脫戒了、犯菩薩戒了、犯密乘戒了,都有懺悔、彌補的方法。通過懺悔,都能彌補,都能返回,都能清凈。但是,如果你認為懺悔就可以了,然後就隨便了:「沒事,我雖受戒了也可以犯戒,因為我可以懺悔。」 以這樣的心態犯戒是罪過。
有懺悔的方法,還有什麼可怕的!想解脫、想成佛就一定要受戒。受戒以後,不能隨隨便便犯,要盡心儘力護持。實在沒有把握住的情況下,你可以發露懺悔,通過懺悔可以清凈,然後再重新受。





TAG:小和尚 |
※受戒後犯戒,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不能認為可懺悔就隨便犯戒!
※不能認為可懺悔就隨便犯戒規
※明明不想犯戒,為何卻犯了戒?
※若以這樣的心態犯戒,就很難剷除業障了
※犯戒以後如何懺悔
※無意中殺死蟲類是否屬於犯戒
※千萬不能仗著可懺悔,就輕易犯戒和造罪
※楞嚴咒〉能破犯戒的一切罪惡
※守本分就是守戒,不守本分就是犯戒哦!
※魔障現前---不想犯戒卻犯了戒
※劊子手有一個千年行規,此人不服非要犯戒,結果悲劇的事情發生了?
※犯戒過患與持戒功德
※吃肉邊菜算不算犯戒?
※手淫犯戒嗎?
※佛經中對於獲得財富的方法 做這些事屬於犯戒竟會墮落
※犯戒對人生命運的惡劣影響
※熬夜看球,喝杯雞尾酒,這也算犯戒嗎?
※寺院的水果能拿走嗎?犯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