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如何看待邏輯上有漏洞的科幻電影?

如何看待邏輯上有漏洞的科幻電影?

我寫過一篇文章:《俗套有理,bug難除——談談科幻電影的結構與邏輯》,談的就是這個問題,不過並沒有直接給出「如何看待邏輯上有漏洞的科幻電影」的回答,不知算不算解答?要說其實很簡單:絕大部分出色的科幻電影都不會有嚴重的邏輯問題,如果有,嗯,那它多半算不上特別出色的科幻電影。(文章見下)


在看科幻片時,我們經常有這種體驗:影片剛演到一半,聰明的你就已經猜到了結局;一個配角剛開了個玩笑,你就知道他會在3分鐘內死於非命,領盒飯走人;在眾人面對外星怪物入侵無所適從時,一個毛頭小夥子異想天開,你就能確定最終是他拯救了地球順帶抱得美人歸……俗套俗套俗套,全是俗套。還有科幻片中無窮無盡的bug:《獨立日》中地球人用自己研製的病毒放到外星人的飛船中,毀掉了對方的電腦系統;很有「硬科幻」風格的《普羅米修斯》中,科學家居然跑到外星用碳14同位素來測定遺迹的年代!《超級戰艦》中能讓龐大笨重的戰列艦像高速快艇一樣做出大動態規避動作;更不用提《星球大戰》里的飛船在接近真空的太空里呼嘯飛過的經典「偽科學」段落了。這真是「俗套傳三代,bug毀全片」呀。


不過今天,我並不想和大家一起列舉、批判、吐槽科幻片中的俗套情節、橋段以及各種反科學bug(關於後者,我曾寫過一篇《電影你不愛科學》)。恰恰相反,我是來為其辯護的!我認為:俗套有理,bug難除。

如何看待邏輯上有漏洞的科幻電影?



三幕式與英雄的12步


科幻電影,或者說大部分商業電影都有俗套。整體上看,商業類型片的結構就是一種穩定的套路形式。絕大多數商業片,都遵循著「三幕式結構」(Three-act structure)——它來自亞里士多德時代就提出的戲劇理論,即所有戲劇都包含開始、中間、結束三個階段,且需要按照某種比例來分配三者。這和中國古代寫文章講究的「起承轉合」是一個意思。

現代商業片的片長大致在90分鐘到120分鐘之間,這三幕直接的比例基本是1:2:1,也就是說,如果電影片長90分鐘,那麼第一幕序曲大概時間是22分鐘,第二幕發展和高潮要佔到45分鐘左右,結尾第三幕也是22分鐘。其中第一幕旨在鋪陳,第二幕製造對立,第三幕則是解決。自然,到今天仍然有在戲劇結構上採用多幕的電影存在,比如《奪寶奇兵》就有七幕。但幕越多,故事就越發複雜,既容易讓觀眾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刺激感到疲倦,又容易讓人有雷同之感。


你看,難怪科幻電影一拍起外星人入侵來,都是一個套路呢——序幕:地球人平靜的生活,順便交待男女主角的環境、性格;接著第一幕的高潮來臨,外星人忽然降臨,令地球陷入混亂,主人公的命運或愛情也面臨危險。發展:地球軍隊開始反擊,但完全無效,N小時之後,外星人就將全部摧毀人類文明。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這一幕中會有主人公的愛情發展,他會在這個事件中脫穎而出佔據關鍵位置,並發現了外星人的弱點。結尾一幕:人類只剩一線生機,主人公戰勝外星人的辦法看起來異想天開但也只能拚死一試,各種矛盾大爆發、大解決(包括女主角對男主角回心轉意、之前一直阻止男主角的某配角或被殺或醒悟等等),最終主人公在各種機緣巧合天時地利的幫助下一擊成功,消滅外星人,人類在最後一刻得救……哦,別忘了留個拍續集的小尾巴,比如讓某個被炸飛的外星人肢體在最後一個鏡頭中動了一下,或者某個外星儀器忽然自動亮起紅光向母星發出信號!(參考電影:《獨立日》、《第五元素》、《洛杉磯之戰》、《超級戰艦》、《天際浩劫》、《世界末日》、《世界之戰》、《變形金剛》等等)


其實不僅是這種描寫外星人入侵的科幻片,你看看西部片、動作片,那個不都是有套路來的?這種三幕式的戲劇結構保證了故事發展的最基本節奏,剩下的就是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發揮了。商業電影的高明或優秀與否,往往不在於它是否有完全的創新,打破這些敘事規則。反而是看它能不能「戴著枷鎖跳舞」,在規則中玩出新意。所謂「清風明月常有而四時光景常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更有趣的套路還不僅僅是三幕結構這樣簡單。有一位美國比較神話學學者約瑟夫·坎貝爾在1949年出版了一本叫《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的書,通過對東西方神話、宗教、傳說的分析,總結出了一個英雄的原型,用12步概括了文學藝術中英雄歷險的全部要素。「英雄從日常生活的世界出發,冒種種危險,進入一個超自然的神奇領域;在那神奇的領域中,和各種有威力的超自然體相遭遇,並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於是英雄完成那神秘的冒險,帶著能夠為他同類造福的力量歸來。」(引自《千面英雄》一書)


這本書被好萊塢編劇們奉為聖經,通過對這12步或者說12種元素的排列組合,幾乎可以把所有商業電影、小說的故事模式一網打盡!當年,喬治·盧卡斯就是受這本書的啟發,才寫完了《星球大戰》的劇本。《星球大戰》之所以成功,跟它主動採用《千面英雄》中的套路有極大關係。電影《星球大戰》正可以看做是對這個理論體系的完美詮釋。後來再版的《千面英雄》封面赫然就是以星戰的畫面為主的。

如何看待邏輯上有漏洞的科幻電影?



《千面英雄》把英雄歷險的過程分為下面這12步——


1. 平凡世界(Ordinary World)


2. 冒險的召喚(Call to Adventure)

3. 拒絕召喚(Refusal of the Call)


4. 與智者的相遇(Meeting with the Mentor)


5. 跨過第一道門檻(Crossing the First Threshold)


6. 測試、盟友、敵人(Tests、Allies、Enemies)

7. 深入虎穴(Approach to the Inmost Cave)


8. 苦難(Ordeal)


9. 獎賞(Reward)


10. 歸途(The Road Back)


11. 復活(Resurrection)


12. 拿到不死葯(Return with the Elixir)


幾乎所有科幻電影都會涉及到冒險之旅的內容,同時也基本都是關於英雄的——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說過,科幻電影本質就是當代神話,是科技時代的寓言。我們用這12步可以分析幾乎所有的科幻電影,當然,並非每部電影中這12個元素都一條不少,而且它們也不一定以這樣的次序出現。讓我們以《黑客帝國》為例,看看電影是怎樣運用這一結構講故事的:


尼奧是一名普通的IT白領。(1. 平凡世界)


一天晚上,黑客崔妮蒂找上尼奧,警告他正身處危險當中。(2.召喚)


翌日,上班時居然來了一班神秘人要捉拿尼奧,但他還不完全相信墨菲斯對他的幫助。(3.拒絕)


之後尼奧終於與傳說中的墨菲斯會面。(4.遇見智者)


墨菲斯問尼奧想知道什麼是Matrix嗎:吃下藍色藥丸便回到原來的世界,吃下紅色的便能知道真相。尼奧選擇了紅色的。(5.第一個門檻)


來到「真實的世界」之後,尼奧認識了墨菲斯飛船上的船員,接受他不同的訓練和考驗。(6.測試)


其後他們一行人被姦細出賣,墨菲斯在Matrix內被擒。尼奧跟崔妮蒂決定將自己再次載入Matrix,到史密斯探員的大本營拯救墨菲斯。(7.深入虎穴)


尼奧發現自己竟能像史密斯他們一樣高速躲避子彈。(9. 獎賞)


救出墨菲斯後(9.獎賞),他們準備儘快離開Matrix。(10.歸途)


崔妮蒂和墨菲斯先後離去,但尼奧卻被史密斯探員一槍打死。崔妮蒂給了尼奧的肉身一吻後,尼奧居然復活過來。(11.復活)


尼奧終於相信自己就是救世主。(12.不死葯)


毋庸置疑,《黑客帝國》是一部極具創新性、原創程度極高的科幻電影,很多的概念、影像、情節都別出心裁。但它也是一部嚴格遵循《千面英雄》中英雄歷險模式的電影。可見,結構的模式化並不會導致影片落入俗套,顯得陳詞濫調,令觀眾厭煩。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在你的冒險歷程中展現全新的細節、場景,如果借結構更好地完成角色塑造,表達出新的思想與態度。比如《第九區》也可以用英雄的12步來分析,但其「外星人淪為地球災民」的設定就非常新穎獨特,更重要的是,影片通過這種設定和一系列細節去反映種族矛盾這一主題,把科幻電影的隱喻性和折射時代問題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如何看待邏輯上有漏洞的科幻電影?



Bug:邏輯還是真實?


結構的俗套並不會掩蓋一部偉大電影,尤其是科幻電影的光輝。但細節的bug卻可能毀掉電影。忘記哪位作家說過:看一部小說時,如果讀者腦海中不斷出現「這不真實」的質疑細節的念頭,哪怕小說故事再好,內涵再深刻,也不會是一部優秀的小說(大意如此)。細節的錯誤、虛假,往往是編劇功力不足的緣故。但有時候,一些細節的bug也是編劇不得不做出犧牲的結果。完美無瑕的電影是不存在的,哪怕是能把一個鏡頭拍上數百遍,以追求完美著稱的導演,如庫布里克或希區柯克,其電影中一樣存在著不少細節bug——比如說在《2001太空漫遊》中,宇航員在月球活動時,你會發現他們的步伐與在地球時完全一樣,並不像在一個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星球上的樣子。這些bug多半無關緊要。


讓我們從編劇的角度去看看文章開頭提到的哪些bug吧。比如《獨立日》中用人類的電腦病毒侵入外星人的系統這件事。首先,該片拍攝於1996年,那時候電腦對一般人來說還是很先進高端的東西。大眾對操作系統、黑客、病毒等等還相當陌生。這個背景是編劇可以一定程度上無視bug的基礎。


更關鍵的是,也許編劇可以把「以電腦病毒形式攻擊外星人」這個點子編得很完美沒有漏洞,但那會增加很多本來不必要的筆墨,讓電影變得冗長無趣——我們可以設想,要想非常科學嚴謹地在《獨立日》中讓地球人成功,可能需要:增加人類獲得外星系統的戲份;外星人系統被地球人研究;經過長期研究和反覆測試,並創造了新的電腦程序、病毒製作之後,再想辦法在結尾把病毒上傳進外星母艦——而經過前面的劇情鋪墊,你可能對結尾早已失去了意外的期待,劇情也變得更蕪雜散漫。


這樣講並非意味著《獨立日》里的bug就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只是說,這是編劇權衡之後,在有限的範圍內找到的中規中矩、可用的、代價最小的辦法。科學研究上有所謂的「奧卡姆剃刀原則」(Occam s Razor),也可以叫「極簡原則」:若無必要,勿增實體。或者說:當你有兩個處於競爭地位的理論能得出同樣的結論,那麼簡單的那個更好。電影劇本也是如此。我們在普通的劇情片中到處都能看到不符合生活常識的「bug」,比如打車不給錢、出門伸手馬上就能打到車、回家或出門不鎖門、在咖啡館要一杯咖啡卻不給錢就匆匆離開……但極少有觀眾會因此責備電影不夠真實。因為電影有其自己的邏輯,只要基本自洽,就可以讓觀眾接受。


再比如說《普羅米修斯》,影片中的科學家們顯得完全缺乏應有的基本常識:他們被忽悠參加一個完全不清楚目的的考察;他們跑到一個奇異的外星世界卻在採集標本時完全不注意安全;科學家用古代的星圖與歷代的星圖對照,最終發現了外星世界的地點,卻全然不考慮數千年來星星的位置在地球人看來是發生變化的;至於說拿只適用於地球的碳14同位素方法來測定外星人年代的情節更是100%的錯誤了。儘管有這麼多bug,我們仍然不能輕易把《普羅米修斯》劃為爛片,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細節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並不致命(請原諒我對大眾科學素養的低估吧)。普通觀眾只要明白「哦,他們在探險,在做研究」就足夠了。能按照正確的科技常識來講故事固然好,如果沒有,只要這些細節「看起來像真的」也就夠了。


亞里士多德說過:「為了故事的目的,一個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性要比難以置信的可能性更為可取。」換句話說,電影情節、細節的可信性與它是否在現實中存在無關。可信性是一種內在的邏輯統一。你看到《異形》中的怪物的血液具有強酸性,能夠腐蝕金屬時,不會覺得這不真實,是bug。這個細節設定在現實中是不成立的,但它是可信的,在電影中是邏輯自洽的。


最後,我們再以《黑客帝國》為例,看看優秀的科幻電影在細節邏輯上是如何處理的——在《黑客帝國》結尾,影片同樣是絕境大反擊的結構:尼奧被Matrix派來的探員打死,墨菲斯和崔尼蒂等人期待的救世主似乎成了泡影,關鍵時候尼奧復活,忽然擁有了「超能力」,能靜止子彈、鑽入史密斯探員體內把他消滅——這個離奇的結尾卻並無一點突兀不合理的地方。為什麼?因為它並沒有超出整個影片的設定(《獨立日》中設想的是近未來,地球科技並沒有巨大的發展,因此在影片中出現以地球人的病毒攻擊外星人電腦的情節有點缺乏足夠的邏輯支持)。但《黑客帝國》一直在暗示,尼奧需要掌握虛擬世界的本質,才能激發出真正的力量。既然在Matrix里大家都是程序創造的幻象,結尾的神奇就不難理解了:崔尼蒂之吻實際是給了尼奧部分自己的代碼(這部分情節在《黑客帝國2》里有更詳細地描述,莫妮卡·貝魯奇飾演的珀爾塞福涅非要尼奧吻她,就是要從他那裡偷取部分代碼),她的代碼讓尼奧的程序重新啟動(或者不如說激活),尼奧得到這部分代碼後終於升級,變成了救世主。這個升級了的程序能取得Matrix的root權(權且借用現實里的網路概念)。所有其他程序,包括探員,在尼奧面前全都呈現出源代碼的狀態,任其改寫刪除,尼奧就是這樣消滅了探員史密斯。


由此,英雄歷險的結構與邏輯嚴謹科學上可信的細節,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 的精彩文章:

家長害怕網癮的根源是什麼?
怎麼才能算用光線進行建築設計?
如果《西遊記》中三個徒弟都是唐僧臆想出來的,會是怎樣的故事?
离岸对冲基金管理人注册地,是选择香港,新加坡,卢森堡,还是其他?
混合動力汽車為什麼突然火了?混動都經歷了哪些階段?不同的技術各有什麼特點?

TAG:知乎 |

您可能感興趣

討論!如何看待邏輯上有漏洞的科幻電影?
清朝電視劇裡面有哪些明顯的漏洞?
蜘蛛俠:英雄歸來打亂漫威電影宇宙時間線,新電影漏洞難以彌補
那些熱播中科幻電影的科學漏洞
《甄嬛傳》中的幾個劇情漏洞,你怎麼看?
好電影的漏洞才叫穿幫,爛片壓根沒人理你
火影忍者中那些邏輯不通的漏洞,岸本的水平有待提高!
火影忍者劇情上的幾個邏輯漏洞,岸本是圓不回來了!
不如唐斯?熱火巨塔被忽視原因在這 防守有問題進攻存1漏洞
《火影忍者》火影的漏洞太多了,求大神解答以下問題
有了漏洞掃描器,如何用好?一點不成熟的小總結
獅門影業將製作科幻電影《漏洞契約》
市場上最常見的作假籽料都有哪些漏洞?看圖分享!
看似美好?其實你們的愛情可能漏洞重重!
岳雲鵬憋尿退場的漏洞都能圓,為何拍電影卻屢被開心麻花打臉?
一臉懵逼!那些連設計者都沒想到的奇葩漏洞
火影忍者中寧次的實力設定有漏洞,白眼淪為偵查技能!
龍珠超:劇情漏洞過多,看得我都尷尬了!
電視劇《雪豹》的致命缺點,這些不合理的情節漏洞你發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