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方專治頭暈耳鳴,你已人到中年,真該知道一點
說起頭暈、耳鳴、煩熱失眠,許多中年並不陌生。尤其是部分高血壓患者,對這些癥狀可能早已司空見慣。對於這種現象,我國明代有一則古方,叫做歸芍地黃丸,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
該方的組成包括當歸、白芍、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等。它的主要作用在於滋陰清熱、滋補肝腎。這就意味著,對於人到中年,以及中老年人所出現的頭暈耳鳴現象,可以從滋補肝腎陰津、養血益氣的角度治療。
這道古方出自明代醫學家秦景明所記載的《病因脈治》一書。經過幾百年的臨床實踐,它的藥效早已被世人證明。不過,此方製作起來稍顯複雜。我們可以抓住其中的幾味主要原材料來進行替代。
準備當歸和白芍各9克,熟地黃15克,山茱萸6克,柴雞150克,生薑1塊。白芍和當歸以及熟地黃一起裝入燉包中,柴雞洗凈剁成塊,生薑洗凈拍散。將這些食材一起放入燉鍋中,添水大約800毫升,大火燒開之後轉小火煮到雞肉爛熟,取出藥包,吃雞肉喝湯即可。每天一劑,每周2劑。
正如前文分析,肝腎虧虛所致的頭暈耳鳴、高血壓、煩躁、腰腿酸軟、口苦咽干、失眠盜汗,調理的時候首先要養血。當歸補血活血,功效卓著。白芍作為另一個君葯,有平抑肝陽、滋陰止汗、理氣柔肝,對血熱陰虛有效。熟地黃專入肝經和腎經,滋陰效果特別好,還可以添精補髓、養血潤燥。總之,這些藥材聯合作用,彷彿給身體下一場春雨,令內環境不必乾燥,能有效改善癥狀。
微門診∣你手機上的健康顧問





TAG:微門診 |
※它是天然的止痛藥,專治頭痛,味鮮不傷身!
※專治頭癢 頭屑 頭皮痘的各路高手,都在這裡了
※別躲!本文專治頭髮乾枯毛躁的你!
※列缺穴:專治頭頸疾病奇穴
※老中醫常用的10種驗方,專治頭痛、痛風、痛經等!
※「國醫·養生」列缺——專治頭頸問題的神奇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