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古典書城


「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化公號 最具人氣的古典文化社群 」


國學經典 | 古典文學|詩詞歌賦 | 歷史趣聞| 風俗禮儀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與今天的學子期盼高考後金榜題名一樣,封建社會裡,科舉入仕是每個學子的夢想。


考進士,中狀元,是帝制時代讀書人的共同理想。

不過,那時的科舉,錄取率很低。據統計:明朝進士錄取率,最多也只是4%。


可見,古代科舉考試,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過得了的真是鳳毛麟角。


而在這殘酷的淘汰比拼方式下,距今1000多年前,有一位「中國好家長」。雖然人們不知道他有什麼突出的政績,但他在中國歷史上知名度相當高,歷來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為世人所仰慕。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正是這位有名的家長。他有五個兒子學習成績均優秀,不是進士,就是宰相。而且個個身居要職,不能不說是個奇蹟。而後世廣為流傳的成語「五子登科」也即源於此。時稱「竇氏五龍」。

這在沒有學區房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古代,書生們要想在「高考」——科舉考試上被朝廷錄取,「家教」至關重要。而「中國好家長」竇禹鈞正是這方面的能手!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據記載,竇禹鈞生活在五代末、宋朝初時期。出身於富豪人家。他家在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戶。換句話說就是富二代。其祖父竇遜,任過玉田令。其父竇思恭,任過媯州司馬。其兄禹錫以詞學聞名。竇燕山在家中排行老十,由於從小失去了父親,母親則一直嬌慣這個小兒子。


他的老家是薊州漁陽,在今天的天津市薊縣一帶。過去,「漁陽」屬古代的燕國,地處燕山一帶。因此,後人習慣稱他為「竇燕山」,他本來的名字漸漸地也就遺忘了。


竇燕山最初在幽州府任一個普通官員,後來升任太常少卿,在朝廷中掌管朝廷禮儀;再往後又任右諫議大夫,負責掌管隨從規諫等事宜。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竇燕山年輕時,雖然家道富有,但其為人卻很惡劣,常常昧心行事,借勢欺壓村裡人,以至於年已30歲,仍膝下無子。這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社會,是件極不光彩的事。


一天夜裡,竇燕山夢見了已故的爺爺和父親,他們嚴厲地教訓說:「禹鈞,你要趕緊回心向善!因為你心術不正,心德不端,惡名已張注天曹。日後不僅沒有兒子,而且壽命也很短促。如果你現在懸崖勒馬,趕快改過遷善,重做新人,努力多做救人濟世的善事,或許可以挽回天意,改變你的命運!」


竇燕山夢中驚醒,嚇出了一身冷汗。父親的忠告,久久在耳邊縈繞,總也揮之不去。古時候的人都迷信,相信做夢。


於是,他下定決心,棄惡從善,痛改前非,改邪歸正,多做好事、善事,立功贖罪,渴望挽回不良影響。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那以後,竇燕山一生都在做好事。親友中有喪事無錢買棺者,他出錢買棺葬殮;有家貧子女無法婚嫁者,他出資助其婚嫁。對於貧困無法生活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有做生意的資本。很多窮人由他幫助而得以維持生活的。


他為了更多救苦濟人,自己生活的卻很儉樸,絲毫不肯浪費。每年衡量一歲的收入,除了供給家庭的必要生活費用外,都作扶貧救急之用。


幾年之後的一天晚上,竇燕山又做了一個夢。這個夢不再是惡夢,而是好夢。他已故的父親又託夢對他說:「你現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後你會有五個兒子,個個金榜提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


竇燕山一覺醒來,感覺如同南柯一夢。雖說是夢,但他覺得這是個好兆頭,非常高興。父親在夢中的話,給了他更大的激勵。於是,他更加努力修身積德。


俗話說:禍因惡積,福緣善慶。


後來果然,竇燕山陸陸續續地生了五個大兒子。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據記載,竇燕山在家裡治家教子,也非常嚴格,有一套。說竇燕山教子「有義方」,不是說他教育子女有什麼「絕招兒」,更不是說他有什麼獨特的「靈丹妙藥」;而是說,他教子如何行事、做人,如何遵守規矩和章法。


竇燕山教子,重在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們樹立榜樣。范仲淹《竇諫議錄》記載,竇燕山富甲一方,卻為富既仁且義。家中一個僕人偷了錢,後來怕他發現,就寫了一張字據綁在十二歲女兒的胳膊上,把女兒賣給他抵債,然後遠走他鄉。竇燕山看到後,把字據燒了,囑咐妻子將女孩撫養成人,多年後又擇婿出嫁。其父知道後,備受感動,從他鄉歸來當面謝罪。竇燕山原諒了他,對前事也不再提及。


有一年元旦,竇燕山到延壽寺進香,撿到三十兩金子、二百兩銀子。他在那裡等了一天,也沒見到失主,第二天一早,又來到寺院等候,終於見到失主。原來失主的父親給綁匪擄去,好不容易借來錢以贖父,因喝醉了酒把錢丟了。竇燕山了解了事情的原委,馬上讓失主與他一同回家,不但還了丟失的錢,又贈與了他一筆路費。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竇燕山為人寬厚,仗義疏財。他是個讀書人,擅長詞學,在當時有一定名氣。


他在自家住宅南邊蓋了四十間房子,設立學堂,聚書萬卷,聘請名儒、教授、讀書人授課,廣泛吸收願意讀書的孩子。對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還免收衣、食、宿、學等費用。到他這裡來學習過的寒士,成才顯貴者很多。同時他還積極向朝廷舉薦賢士很多人。每有來訪者,必親自接待。即使與他從不相識或只有一面之緣的人有困難,他也樂於相助。


竇燕山死後,一些得到過他幫助的人,甚至為他守孝三年。


竇燕山正是用他的言行,踐行著一個士大夫的道德操守,履行著一個父親的責任,在孩子們的心裡撒下了善良正義的種子。


由於竇燕山自己重禮儀、德行好,家庭和睦。在他的教育培養下,五個兒子長大後,不僅學業優異,而且明禮懂事,循規蹈矩,和睦雍熙,滿門孝順,並且一一娶親成配,家庭美滿幸福。都成為國家棟樑,各個在朝廷擔任要職,顯赫一時。


可以說這一家子培養出五位省部級領導幹部,真是古今少有。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為富不仁者,必生紈絝子;為官不義者,必有「高衙內」。良好的家風,更能造就優良的子女。


竇儀的兒子們也都考中進士,一個兒子官至都官員外郎,一個兒子官至秘書丞。


其長子竇儀,中進士,授翰林學士,任「禮部尚書」,即國務大臣。他學問淵博,曾授命主持撰寫《建隆重定刑統》、《建隆編敕》,均屬於第一等文獻。竇儀去世後,太祖嘆息著對身邊大臣說:「天為什麼這樣快就奪走我的竇儀啊。」


次子竇儼,中進士。授翰林學士,任「禮部侍郎」,即尚書的副手。曾有著作《周正樂》,可惜已遺失。


三子竇侃,中進士。在後周官至起居郎。


四子竇偁,中進士。做到參加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五子竇僖,中進士。在北宋任左補闋,為官清廉,名揚城內。


然而,不管竇燕山兒子們官有多大,在父母堂前,都規規矩矩。竇家聞名一方,文人來往,學者穿梭,談笑有鴻儒。每每家裡來客,竇老太爺堂屋一坐,那一尚書、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都恭恭敬敬侍立在側。家風嚴謹,觀者肅然,一派世家風範。


竇燕山將五個兒子培養成材,名聲大振。當朝太師馮道聽說後,特別激動,特地贈詩一首:「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歌頌此事。

從「五子登科」的傳奇,看竇燕山的教子經



竇燕山教子成才的故事告訴我們後人:


首先,教育子女,具體的教育方式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家長人格的力量。所謂「人格」,即個人的道德品質。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居於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子女能不能教育好,關鍵在於家長的人格。如果家長的人格不好,道德水平低下,品質敗壞,「己不正,如正人何?」就是有再好的方法,也無濟於事。就像人們所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其次,古人說:「課子課孫先課己」、「打鐵先得自身硬。」同樣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家長首先加強自身修養,品行得「過硬」。希望孩子成為「好人」,自己首先成為「好人」。希望孩子成為「明白人」,家長要首先成為「明白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


家庭教育並不單純是個「技術活兒」,更要靠家長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影響和熏陶。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留言


責任編輯| 王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典書城 的精彩文章:

秋日雅趣:山水花月,耿耿撩人!
他因互懟人渣千古成名,上嗆皇帝下說逍遙,滿身風雨也難掩他一身驕傲
在我的眼中,你一個人,便勝卻人間無數

TAG:古典書城 |

您可能感興趣

司馬光教子儉樸,竇燕山教子有方
神秘的荊軻劍與「五塔鎮燕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詩仙李白的傳奇古風
燕山、童年、前進二小
燕山深處的秘境之地,青山關
安徽祁門的燕山,雲霧瀰漫,其景色真的很特別!
燕山腳下的山水,記錄了他們的訓練生活
《七日的王妃》「渣男燕山君」李東健:稱結婚跟演技都不能放棄!
還有幾小時!燕山立交可直通旅遊路了!市區三大立交全面放行!老商埠昨日也開埠!
燕山主峰 京東之首
朝鮮史上有名的燕山君,與金海陵王有得一拼,做了一事,天怒人怨
燕山腳下有個小村莊,石頭當床 村民夏天從不去海邊!
燕山派與百花門 第一百八十九話
北京延慶到承德燕山地區是北方環境氣候最好的地方,康熙爺都稱讚
燕山派與百花門 第一百七十七話
燕山派與百花門 第一百七十八話
江一燕山區支教10年,被孩子們當做媽媽感動落淚!
燕山派與百花門 第一百八十一話 無法恢復的關係
燕山派與百花門 第一百七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