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示秘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示秘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示秘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示秘

吉祥天機迎請供奉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楞嚴經》卷六


解析: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剛開始聽聲音,內心跟隨聲音的生滅起伏而流轉。(這是第一步「隨聽」,心隨音而動,內心有所住著。)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接著,內心跟隨著聲音進入聲音消失的處所,然後內心停止對聲音的跟隨,停留在這個聲音寂滅的處所中。內心凝定在這個聲音的消亡之地,原本追隨聲音的「動」和「靜」的兩種心態不再生起。(這是第二步「無聽」,內心在聲音消亡之地,不再跟隨聲音起伏生滅,而是脫離聲音的變化,讓心靈進入一切聲音寂滅的境界,並安住其中。)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然後從這個「無聽」的境界中逐漸提高,開始無所區別地聽所有的聲音,但內心的「動」和「靜」保持前面的寂滅狀態,即動靜不起;這樣也就不隨這些聲音而流轉了,這種狀態就是「盡聞不住」,所有的聲音不會被內心系縛。(這是第三步「盡聽」,在寂滅之地,心性不再動靜起伏的時候,開始無分別傾聽,但這種傾聽不再有內心的跟隨和住著。)


[覺所覺空。]


內心不再生起動靜兩種狀態,但對聲音的有和無仍然保持覺察,聲音有的時候能覺察,那麼聲音無的時候為什麼也知道?可見這個「能察覺的知」超出了有聲、無聲的界限,並非因為聲音的有無而存在,這就是自己的「覺性」啊!這個覺性非關聲音的有無,在沒有聲音的時候,它覺察;在有聲音發起的任何處所,它也覺察,但它又沒有任何形象可以被把握到,這就是所謂的「覺所覺空」即能夠察覺聲音的有無,而本身卻是「空」。(這是第四步「空聽」,心念不動,但聲音仍然被覺察,因此覺性是超越聲音的,而且本身空寂,於是內心不再保持動靜的不動相,而是進入覺性的空中,覺知一切音聲色相。)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正因為覺性的空曠無邊,無有邊際,因此自己就如同是這個「空」的中心,覺性十方俱在、也十方俱空,形成一個圓滿的覺知狀態。空所,是覺性對「事物有」的知覺,空滅,是覺性對「事物無」的知覺。脫離對事物有無的覺察,返歸那個覺察到「有無生滅」、但本身沒有「生滅有無」的本體,這就是「寂滅」的體性現前。憑藉這個空無寂滅的體性,瞬間就可以超出這個世界的局限,十方世界,不論時間的長短,不論空間的遠近,都在共同的空寂的體性中,顯現出來。(這是第五步「圓聽」,獲得對永恆本體的認知和識取,安住於永恆的寂靜本體中。)

動手轉發----傳播正能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坤堂 的精彩文章:

TAG:乾坤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想學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嗎?
觀世音菩薩法門修持儀軌
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
印光法師詳解觀世音菩薩和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行持法門 從學習這幾部經典開始!
菩薩行證: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
佛法在行不在說 勤念觀世音菩薩
如何簡單修行,尤其是觀音菩薩法門
【法師開示】認識觀世音:觀世音菩薩與我們的關係
菩薩在家修行的方法
向觀世音菩薩求子的妙法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清代彩版,妙法自然
向觀世音菩薩求子的方法
念佛法門:諸大菩薩讚歎的法門
集右軍書《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菩薩應修法隨法行》合集
清代彩版《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最適合娑婆眾生修行的法門——耳根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