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年間的議罪銀制度

乾隆年間的議罪銀制度

乾隆年間的議罪銀制度



您也可以添加「歷史故事」【lishigushi】公眾號的建立者微信私號lsgs2016,閑聊歷史,商務合作!

清朝乾隆年間,官場上流行一種「議罪罰款」的制度,說白了,就是官員犯了錯,上繳一部分「議罪銀」便可免罪。這是有明確條文規定的,比如在《欽定吏部處分則例》卷四十八中載明:「官員承問引律不當,將應擬『斬』、『絞』人犯錯擬『凌遲』,及應擬『監候處決』人犯錯擬『立決』者,承審官降一級調用,審轉官降一級留任,臬司罰俸一年,督撫罰俸六個月。」罰俸開始施行時,主旨只是針對一些較小的過錯,在尚不足以撤職、降職的前提下使用一下,讓官員感到有點兒「心疼」,以便從此更加嚴謹為官。但到後來,事情悄悄發生了變化。


來看當時被罰款的封疆大吏李質潁給乾隆皇帝的一篇奏疏:「奴才李質潁謹奏,為仰懇聖恩,俯准寬限事……奴才於浙江巡撫任內未行奏參王燧,情願罰銀十萬兩,粵海關監督任內奏事錯誤,情願交銀二萬兩。四十六、七兩年關稅盈餘短少,部議賠銀三萬六千餘兩。廣東鹽案不實,情願罰銀十萬兩。奴才自四十六年起至本年,交過造辦處廣儲司共銀十四萬兩,其餘十一萬六千餘兩,理宜竭力湊繳,按限完納,庶於寸衷稍安。但現在變產湊交,一時售賣不及,又恐有誤限期。


奴才晝夜惶悚,無計可施,唯有叩懇聖主恩施格外,准於明年起每年作為二季,交銀一萬五千兩,奴才得以設法竭力,及時估變交納。」在這封奏疏中,李質潁承認先後幾次工作中出現失誤,「情願」上繳罰銀,但一時難以湊齊,請求寬限。雖然此疏有哭窮的表演成分,但動輒數十萬兩銀子,對誰都不是個小數,已完全超出受罰者應得的薪俸和養廉銀的總和。這麼多錢,已不僅僅是對官員的懲罰,而是刻意搜颳了。由懲治手段轉換為斂財目的,稱得上是遺患無窮。


首先,這些「議罪銀」沒有明確的數額,伸縮性極大。全靠當事人根據所謂的實際情況把握,是多是少只憑一張嘴,誰的嘴大誰說了算。皇帝不說罰多少,受罰者自己報數就只能往高里說,萬一報少了,皇帝不滿意,給頂回去,那就算白報了,喪失了繳錢免罪的機會。這種潛規則自然成了破壞制度的重要一環。其次,交了錢就可以免罪。受罰者食髓知味,會喪失對瀆職違章的警惕。反正花錢就能擺平,那就犯了受罰,罰了再犯,千錘百鍊。花錢免罪無疑是對罪惡的包庇與縱容,從而引發社會對善惡判斷的失序。

第三,受罰者白花花的銀子拿出去了,他還得拚命把這些錢掙回來。即使不為盈餘,他也得把這個窟窿堵上,想方設法摳錢。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心思理政,哪裡還會想著為民服務?他得先為錢服務。最重要的是,他通過什麼方式搜刮錢財?當然是違法手段,按部就班,一分一分地掙辛苦錢,猴年馬月也掙不夠這筆巨款。於是,一層層盤剝下去,最後都轉嫁到底層百姓身上。


那麼,被罰的錢哪裡去了呢?如果進入國庫,用於發展民生,花到老百姓身上,倒也罷了。而事實上這些錢最後都進了內務府,也就是皇帝的私人賬戶。據說,廣儲司銀庫所收罰款,每月都要將數目開單呈報給乾隆皇帝的大管家和珅,開報時要逐項列報罰款人之姓名,繳款數目,以及已繳未繳情況,再由和珅轉奏皇帝。皇帝精著呢,誰少給了都得收拾他——官員犯錯,皇帝得錢,豈不快哉。到最後,那些高級官員成了皇帝的「白手套」,專替最高決策者搜刮,最高決策者成了罪惡之源。


說起來,「議罪銀」也不是誰都能繳的,這還有個資格的問題,最起碼得跟皇帝有著很深的淵源或者交情。皇帝恩典你,才給你這樣的機會。實在不行,也可以走「上層路線」,通過皇帝的大管家和珅來完成。和珅一輩子沒做過地方官,沒有在基層刮地皮的經歷,卻坐擁海量財富,是何原因?據靠譜的專家分析,這些財富大部分來自於「議罪銀」的回扣或者是通過給皇帝和官員拉皮條得來。來看看和珅與其助手福長安給皇帝的一封奏疏:「查奇豐額於五德在織造任內縱容伊子,不行參奏一案,前奉諭旨,將奇豐額革職來京,交軍機大臣究訊。茲奇豐額已於本日來到熱河,臣等遵旨訊問。


奇豐額伏地碰頭跪稱,我系內務府世仆,由刑部司員蒙恩補放道員,後擢藩臬兩司,用至江蘇巡撫,理宜倍加感激,於地方一切認真查辦,乃五德在江蘇織造任內縱容伊子永泰任意苛刻,以致胥役人員心懷抱怨,商賈觀望不前,稅銀短絀,我於彼時不能即行參奏,僅令五德速遣伊子回京,直待降旨詢問,始行奏出,實屬糊塗荒謬,辜負委任。復蒙格外天恩,不即從重治罪,僅予革職,愧懼慚悚,無地自容。今情願罰繳銀四萬兩,並求轉奏賞給苦差,以期稍贖前。」奇豐額包庇下屬被追查,繳了四萬兩白銀,希望免罪之外,還希望再給個官當,即所謂「賞給苦差」,並通過和珅給皇帝上奏。和珅在這中間能白替他傳話嗎?少給了都不行啊。而「英明」的乾隆皇帝只批示了三個字:「知道了」,其實就是認可了。


當時有個叫尹壯圖的官員,對「議罪銀」意見很大,上疏請求「永停此例」。乾隆雖然生氣,但也不敢否認此事,便跟他講道理:第一,奏請永停罰銀之例,想法不錯,這個值得肯定。第二,各省督撫難免偶有過誤,且又非貪污受賄之罪(議罪罰銀本來就會帶動貪污,乾隆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若因此革職查辦一時找不到替代者。從愛惜人才的角度考量,可以用罰款的方式進行薄懲。第三,罰繳的議罪銀都留為地方工程之公用,以利一方百姓。第四,凡是貪縱營私的督撫均繩之以法了,從來沒有以罰銀倖免的人(全是睜眼說瞎話)。

尹壯圖自然不服,繼續上疏跟乾隆鬥嘴。乾隆可不慣著他,不久就把他革職了。直到嘉慶皇帝主政,才恢復其職務,但「議罪銀」造成的危害卻再也抹不掉了。


這項制度,毫無疑問是對特權階級的一種保護,也很容易滋生出更多的腐敗集團


您也可以添加「歷史故事」【lishigushi】公眾號的建立者微信私號lsgs2016,閑聊歷史,商務合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神秘失蹤後的最終結局到底如何?
袁世凱為什麼放棄「共和立憲」?
曾國藩為何三次婉拒造反稱帝?
大忽悠!揭秘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騙子
蜀漢為何會走向覆滅?

TAG:歷史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和珅財政制度「議罪銀」的創立 實為乾隆造小金庫
乾隆朝為何幾乎無官不貪:議罪銀制度加重貪污
乾隆的議罪銀是你想不到的
揭秘清朝「議罪銀」制度,什麼人才有資格花錢免罪
古代貪官:李斯信奉「老鼠哲學」,和珅創立「議罪銀」!
清朝「議罪銀」制度,乾隆的腰包鼓起來了,但是留下的攤子怎麼辦
一場大雨引發的官商「聯宗」案 創下清代「議罪銀」最高紀錄
清朝「議罪銀」:什麼人才有資格花錢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