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核心提示


中秋佳節,圓月中秋。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徵,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古往今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因為這輪明月,為後世留下了眾多吟誦中秋的藝術精品。


《閏中秋月帖》:帝王情懷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放大了看: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中秋美好佳節,書法皇帝宋徽宗當然要寫字啊!趙佶以其剛柔並濟的「瘦金體」寫下《閏中秋月帖》(故宮博物院所藏)。據考證,此幅作品應是書於大觀四年。當時的趙佶正是29歲,是其登基10年後。敘述了當年中秋夜滿街華彩、月光皎潔、萬象浩蕩的美景。宋徽宗此時應心情愉悅,而乘興賦詩詠唱。


趙佶的書法,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後又參合褚遂良諸家,初以挺瘦秀潤,又變化「二薛」,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其「瘦金體」墨跡,優雅之氣與瑰麗之氣並重,正如岳珂在《寶真齋法書贊》中所言:「金縷之妙,細比毫髮,殆與神工鬼能,較奇逞並於秋毫間。」在字的結構上則繼初唐遺緒,結字修長,但更加健朗爽利,有蘭竹之氣韻。

《閏中秋月帖》結體自然,筆力深厚,是趙佶「瘦金體」已臻完善的佳作。作品濃郁著撲撲書卷氣息,筆畫細瘦如「筋」,挺拔有力,且舒展飄逸,氣韻生動且不失腴潤,更不顯稚弱之氣。詩文從與中秋相關的桂花、月亮等因素中生髮出美好之意,營造出關於月夜的獨特意境。對於中國傳統文人來說,借物抒情是書法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法,作為皇帝又是典型的文人,亦少不了這種情懷,盡顯帝王之書的華麗之美,又與詩境結合。


《中秋登海岱樓作詩帖》:遺世獨立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放大了看: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米芾《中秋登海岱樓作詩帖》,即為《中秋詩帖》。紙本,草書,縱25.2厘米,橫36厘米。米芾在江蘇擔任漣水軍使期間,最喜歡登臨遊覽江蘇漣水海岱樓。它在米芾的詩文中也經常出現,例如〈焚香帖〉(大阪市立美術館藏):「雨三日未解,海岱咫尺不能到」,便提到在淫雨霏霏之日,他登海岱樓所見迷濛的景緻。在另一闕詞〈蝶戀花?海岱樓玩月作〉中,米芾也提到:「千古漣漪清絕地,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廣寒宮闕人間世。」並將海岱樓比喻為月亮上的「廣寒宮」,詩人登樓眺望,頗有遺世獨立的感覺。


米芾以書法名世,在中國漫長的書法史上,宋朝書法「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極具個性,堪稱北宋書壇怪傑狂客。對於此帖,曾有記載說,米芾前後共抄錄詩文兩次。詩文之間也還有兩行批註:「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一首詩,寫了三四次,還只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其中的甘苦非行家裡手不能道。


《中秋帖》:縱逸豪放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傳世三大書帖 吟誦中秋明月



關於中秋書法,最著名的,當然是王獻之《中秋帖》了。現藏故宮博物院的《中秋帖》,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足見該作品地位。《書斷》認為:「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


《中秋帖》共3行22個字,內容為:「中秋不復不得相還褢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沒有落款。作品縱逸豪放,應是王獻之創造的新體。


《中秋帖》頗受清代乾隆皇帝的喜愛,被認為是晉代王獻之「一筆書」的代表作,筆勢連續不斷,宛如滔滔江河,呈現出雄姿英發的爽朗之氣,歷來評價甚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孟子十句處世精髓
人生的長度、寬度、高度、厚度和重度
呂鳳子:被淡忘的「鳳先生」
文天祥《草書木雞集序卷》欣賞!

TAG:書法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