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在中華民族長達幾千年的民族文化中,表現出了其豐富多彩而又別具一格的一面,在中國古代,有著關於中秋節的種種傳說,而關於中秋節題材的詩、詞更是浩如煙海。那麼關於中秋節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詩人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對照月亮的思考。從邏輯上應該「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抬頭望月,觸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的月下之景,詩歌卻從對面飛來著筆昔年往事,描繪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會歡飲圖。詩歌起筆不同反響,召喚其昔日的觥籌交錯、夜夜歡歌的情形,只有這樣頷聯的今年貶謫的「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


可是兩聯二十八言中,詩人不煩厭地重複「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著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詩句一望而知地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不單是月亮,而是面對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此詞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中秋懷人本是透露著落寞情思,更何況一生波折的蘇軾,獨自品味著中秋月夜,但是,參悟自然之理的他,卻出語峭拔,正如「月有陰晴圓缺」一樣,人也有悲歡離合,唯希望能夠千里共對一輪明月,來傳遞這悠悠思念,經歷了官場起伏的蘇軾,以出世之思入世,他對人生的態度,也格外顯出一種釋然的理性。


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後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迴環,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後虛實交錯,紆徐作結。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詩。全詩四句二十八字,以每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像豐美,韻味無窮。是唐代寫中秋的名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里,鴉鵲的聒雜訊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之人遙望家鄉親人。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這兩句。詩人不再正面寫自己的思親之愁,而是用一種疑問式的委婉語氣道出那綿綿的愁念會落在誰家。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一個「落」字裹挾著月光一起灑落人間。


一輪明月,穿透幾千年光陰隧道,觸發了幾多古人與今人的情感大交融,使無盡情思一起融化在那片聖潔月光中。從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的「月出皎兮,佼入僚兮」始,多少詩人望月興嘆,寫出了燦若繁星的千古絕唱來。而月到中秋,月光如水,更注滿中國人的情感之杯,歷代詩人則成為責無旁貸的代言人。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漫溢在那中秋月圓之夜的千絲萬縷的情感中,最敏感的當是那一縷「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之情了。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聖杜甫的這一句千年之嘆,又有誰不被觸動那一根共鳴的心弦?驀然回首,我們中華民族對「家」的情感可謂最複雜。億萬炎黃子孫心目中,家,就是親情凝聚、親人團圓的地方。而家對在外的遊子更是魂縈夢牽的情系所在。史載,我國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也應該就是現如今的月餅了。


中秋之夜,月圓之時,月水脈脈流到心頭,撼動的那一抹秋思便是千里鄉思,宋代詞人范仲淹的那句「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所吟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漂移在無邊清輝里的情思。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詩仙李白一生中對月可說是情有獨鍾,千餘首存詩中共有327首詩中寫到了月亮,而這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則數那首《靜夜思》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遊子那濃濃的懷鄉之詠由月亮引起,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徵,這樣一種皎潔的情感,焉能不撼動?而由此引發的遊子的似箭歸心,小李白11歲的杜甫則在那首《八月十五夜月》詩中給描寫到了極點:「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明月當空,卻是間隔時間與空間的那一輪,一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所吟:「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這份無奈,你可曾體味?滿眼月光、滿心月光,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也許在這月圓良夜,曾經的有情人被觸動了塵封心底的昔日一段花前月下的繾綣柔情,誠如唐代詩人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的幽懷無限,陡惹起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傷感、似晏幾道「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的惆悵……正如王建《十五夜望月》里吟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情到深處,不能自已……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明月在天,明朗於心,何妨讓我們擁有一代豪放詞霸東坡居士的審視目光與寬廣胸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的月亮啊,


是中國人的月亮,


是激發出中國人最美的情懷的月亮,


是普天之下的中國人,


同一種秋思,


同一種夙願的月亮。



中秋,在詩詞中品讀同一種秋思,同一種夙願



文 | 三度


品讀更多經典詩詞、國學、書畫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國學、書畫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品讀之家 的精彩文章:

中秋佳節到,這十首最美的中秋詩詞,你都知道嗎?
氤氳之間,華夏五千年的古典情懷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於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
九張機,一梭一線織相思
這10首詩帶你了解你心中的蘇軾

TAG:古詩詞品讀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一花一世界,一詩一情懷,盤點那些美妙絕倫的花中詩詞
品讀詩詞中的美酒,與君同醉
古詩詞中的九種愛情,你屬於哪一種?
有一種詩詞,叫一見鍾情。
有一種詩詞,叫一見鍾情
這些古詩詞,韻味無窮,必須一讀再讀
中國詩詞大會:一詩,一詞,一人,一生
一首詩詞,一種理想的生活
有種古詩詞,一開頭就讓我們驚艷,和孩子一起讀讀詩!
把中國詩詞讀物做得這麼美的,我第一次見
9首這樣的古詩詞,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讀這七首詩詞,品味古詩詞中的勞動之美
古詩詞里的這些字,一讀就錯!
當中秋碰上詩詞,來一個「詩意中秋」可好?
一城,一景,一詩詞
相思詩詞一百句,這是人間最美的情話。
詩詞丨寒冬的夜,就該讀這樣的詩
這些詩詞中,一定有你想要的生活
一首詩詞,一段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