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梅子留酸軟齒牙——在中秋節的古詩文鑒賞大會

梅子留酸軟齒牙——在中秋節的古詩文鑒賞大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古人在讚美明月的時候,從不吝嗇筆墨。中秋佳節,圓月當空,親人團聚,此時此景,自然能激發感情豐富的文人墨客們的創作靈感。小編突發奇想,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又是怎樣描寫與牙齒相關的問題呢?於是就搜索整理了一些與牙齒相關的古詩文。特在此次中秋這個傳統佳節之際,與大家一同欣賞大文豪們在牙齒問題上,又會寫出怎樣的詩句。


「酸倒牙」


「酸倒牙」是古詩文中常見的與牙齒相關的描寫。所謂的「酸倒牙」,就是臨床上稱的「牙本質過敏症」。牙本質過敏症,是指牙齒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溫度(冷、熱)、化學物質(酸、甜)以及機械作用(摩擦、咬硬物)等引起的酸痛癥狀。它發作迅速、疼痛尖銳、時間短暫,是各種牙體疾病的共有癥狀。牙本質過敏症的發病機制中,空氣動力學說被廣泛接受,根據這個理論,有效的治療是必須封閉牙本質小管,以減少或避免牙本質內的液體流動。對反覆藥物脫敏無效的患者,可考慮作充填術或人工冠修復。

古人對牙齒真實解剖結構和牙體牙髓病理學並不了解,在他們看來,牙齒是被梅子等食物給「酸倒了」。因此他們也從他們的認知角度,記錄下這一常見口腔問題。


曾寫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的南宋詩人楊萬里(1127~1206)在一篇描述初夏午睡後場景的七言絕句中,提到了牙齒因梅子而「酸倒」。詩人的情懷清新閑適,童趣橫生,讓人十分不適的牙本質過敏,彷彿也變得可愛了些。

梅子留酸軟齒牙——在中秋節的古詩文鑒賞大會


楊萬里像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而寫出「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的婉約派集大成者和格律派創始人的周邦彥(1056~1121),在提及牙齒被梅子酸倒的時候,又多了許多分少女情懷。少女傷春,在周邦彥以前的詩人詞人中有不少人寫過,但跟嘗果怕酸聯繫起來,卻是罕見的。

梅子留酸軟齒牙——在中秋節的古詩文鑒賞大會



周邦彥像


訴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盤

周邦彥


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


可惜半殘青紫,猶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閑。雨斑斑。

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


唐代詩人韓偓(約842~約923),被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他在《幽簾》一詩中寫道「手香江橘嫩,齒軟越梅酸」,用牙齒的過敏反應,來描寫梅子的酸,讓人感同身受。

梅子留酸軟齒牙——在中秋節的古詩文鑒賞大會



韓偓像


幽窗


韓偓


刺繡非無暇,幽窗自鮮歡。


手香江橘嫩,齒軟越梅酸。


密約臨行怯,私書欲報難。


無憑諳鵲語,猶得暫心寬


「齒落」


「齒落」,即牙齒脫落。成年人的牙齒脫落是病理性的。現代我們可以通過活動修復、種植修復、固定橋修復等治療手段修復缺失的牙齒。修復材料也不斷進化使義齒越來越接近天然牙的特性與功能。而古人在口腔保健和疾病預防方面相對落後,飲食結構可能也不夠合理,相信他們出現牙齒脫落的情況也應當是非常常見的。並且他們一旦發生了牙齒脫落後,很難有什麼治療手段來彌補牙齒脫落後咀嚼、說話等功能的不完整。「落齒」在他們看來是身體衰弱、年齡衰老的象徵,很多詩人詞人,也用自己的方式描寫了「落齒」,藉以抒發自己的感情。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772~846),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長篇代表作也是耳熟能詳。他為「落齒」也寫了一篇長辭,其中寫道「嗟嗟乎雙齒,自吾有之爾」、「從幼逮老,勤亦至矣」、「老與齒別,齒隨涕零」。他描述了在牙齒的陪伴與幫助下「俾爾嚼肉咀蔬,銜杯漱水; 豐吾膚革,滋吾血髓」,回顧年輕時牙齒「血剛齒堅」,而到了老年「血衰齒寒」,聯想到有些人和牙齒的命運一樣,「女長辭姥,臣老辭主」。作者最後得出了人順應萬物變化,其實就在這一牙一齒之間的觀點。

梅子留酸軟齒牙——在中秋節的古詩文鑒賞大會



白居易像


齒落辭


白居易


嗟嗟乎雙齒,自吾有之爾,


俾爾嚼肉咀蔬,銜杯漱水;


豐吾膚革,滋吾血髓;


從幼逮老,勤亦至矣。


幸有輔車,非無齗齶。


胡然舍我,一旦雙落。


齒雖無情,吾豈無情。


老與齒別,齒隨涕零。


我老日來,爾去不回。


嗟嗟乎雙齒,


孰謂而來哉,孰謂而去哉?


齒不能言,請以意宣。


為口中之物,忽乎六十餘年。


昔君之壯也,血剛齒堅;


今君之老矣,血衰齒寒。


輔車齗齶,日削月朘。


上參差而下卼臲,曾何足以少安。


嘻,君其聽哉:


女長辭姥,臣老辭主。


發衰辭頭,葉枯辭樹。


物無細大,功成者去。


君何嗟嗟,獨不聞諸道經:


我身非我有也,蓋天地之委形;


君何嗟嗟,又不聞諸佛說:


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


由是而言,君何有焉?


所宜委百骸而順萬化,


胡為乎嗟嗟於一牙一齒之間。


吾應曰:吾過矣,爾之言然。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768~824),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有一篇描寫「落齒」的長篇五言詩,其中開頭就點明了「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去年脫落一顆牙齒,今年又脫落一顆。忽然之間全口已經脫落6、7顆牙齒,而且這種「落牙」趨勢還未停止。詩人不斷衰老、年齡不斷增長、牙齒不斷脫落,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悲從中來,前半部分充滿了悲觀的情緒,也難免讓人聯想到生死之事。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寫道「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恃。我言生有涯,長短俱死爾」。有人說,牙齒在不斷脫落,看來生命也所剩不多了,作者說人生總有一個盡頭,壽長壽短,同樣得死。牙齒脫落的確讓人悲傷,但作者並未一味消極,反而說「語訛默固好,嚼廢軟還美」。作者從悲入手,幾經轉折,最終卻表現了自己不因落齒而消沉,對人生的態度仍然是積極的思想。

梅子留酸軟齒牙——在中秋節的古詩文鑒賞大會



韓愈像


落齒


韓愈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


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


餘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


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


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


每一將落時,懍懍恆在已。


叉牙妨食物,顛倒怯漱水。


終焉舍我落,意與崩山比。


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


餘存二十餘,次第知落矣。


倘常歲落一,自足支兩紀。


如其落並空,與漸亦同指。


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恃。


我言生有涯,長短俱死爾。


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


我言莊周雲,水雁各有喜。


語訛默固好,嚼廢軟還美。


因歌遂成詩,持用詫妻子。


其他的古詩文對牙齒的描寫還有很多,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


口腔醫學與文學,看似遙不可及,但也並非毫無關係。作為理科醫學背景的口腔醫師們,也應適當放下手邊的工作,看些人文方面的東西放鬆一下自己。希望這次的內容能受到大家的歡迎,也祝各位中秋快樂,闔家幸福!


最後,請大家記住,月餅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本文由CMT熊愛心根據網上資料整理編輯)


「發現口腔人的精彩,滿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