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更需要親子共讀
從小我就喜歡沉迷在閱讀世界。小學五年級以前,每天只有半天課,於是整個下午,有大把時間消磨在翻遍家裡所有有字的紙,一遍又一遍的讀。只剩一半的愛情小說、過期的讀者文摘、公會月刊……我都津津有味邊讀邊想像背後的故事,還有人物之間的關係……
成為母親時,就是很想把這個生命禮物和兩個兒子分享。孩子小的時候,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讀什麼?何時讀?都在影響力範圍內。但隨著小孩進入小學中年級,自己的閱讀喜好慢慢形成、課業壓力愈來大、科技的誘惑也與日俱增,這時真的必須用心來帶領。
親子共讀,很多人都認為是孩子學前才「需要」做的事,對我來說,卻是寶貴的和青春期兒子共鳴、分享的秘密管道,堅持至今。目前為止,他願意相信我推薦的書目的品味,可以一起討論故事人物,分享閱讀心得,而我也可以適時透過書本傳達我希望他可以理解的新事物。這是一段很美好的關係。
如果您家也有小學中年級以上的孩子,下面這幾個我試過的錦囊——可以創造營造親子共讀的親密關係——或許可以給您一些參考:
▋錦囊1:推薦自己讀過、被感動的書
小學中年級階段,兒子非常喜歡沈石溪的動物小說,覺得沈石溪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除了沈石溪以外的書,他都不屑一顧。後來暑假時我就告訴他,只要讀完一本我推薦的書,他可以任選一本沈石溪的新書。
那一年我選的書是《十三歲的新娘》,刻意選這本是因為這是一本從外表看,是男生不會主動閱讀的書。但我自己讀完非常感動,不但故事本身很感人,背後牽動的文化和性別議題也很值得討論。
兒子一開始百般不願,默默讀完後,有一天他自己主動找我:「媽媽,你要不要和我聊聊這本書呢?」我當然沒有錯過機會,朋友們如果看到孩子主動找你,絕對不要拒絕,因為他真的太難得有一些深刻的感受想和你分享。
▋錦囊2:只要孩子聽得懂,大家名著都讀一讀
有一次,我讀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裡面有個故事描述他的童年記憶「老山高麗足五兩」實,在太有趣,講礦工工人聚集聊天時,會順手拿著刀片剃厚厚的腳皮,幹了以後的樣貌和質感很像高麗參片,後來還真的被人撿去誤認為蔘片,整個是非常溫馨又好笑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並不會收錄成童書,但是三四年級的孩子聽得懂,我就念給他聽,讓他一起哈哈大笑,也增加對於不同書籍的好奇和閱讀興趣。
最近我讀蔡淇華老師的《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這是一本非常好看感人又有效的寫作工具書。讀完第一篇「覺察力,一天一百次的墜落」,不僅拍案叫好。那天晚上兒子一邊折衣服,我把這篇文章一邊念給他聽,他也覺得很感動和受用。
▋錦囊3:讀到好詩句、文案或覺得很好笑的新聞,也要記得分享
一定要讓閱讀很好玩。閱讀本身就是很快樂的事情,我不會帶著「文以載道」的使命感來經營這個興趣。
利用工作的特權,我可以看到很多新書和接觸很多達人推薦新書。記得有一年暑假,當期雜誌做暑期閱讀策劃,找了很多不同的達人推薦各色各樣暑假特別可以奢侈享受的閱讀品項,譬如連載漫畫和大部頭的奇幻小說。
那一期雜誌我當大校,一邊準備送廠、一邊校稿的同時,我就在網路書店下單。買了好幾套全套的漫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宇宙兄弟》,非常好笑又勵志,政治正確又充滿知識性。孩子怎麼會不愛讀書呢?
▋錦囊4:刻意避免閱讀偏食
自己有固定閱讀偏好,成為孩子信任的選書人以後,我開始刻意地去挑一些自己從來不讀的書類。譬如科普類的書或是運動員的傳記。
前段時間,我先讀了《致命廚娘:別叫我傷寒瑪麗》,這是一本記錄第一位健康帶原者的報導文學,故事背後可討論的議題也包含了法律規範的界線,公共利益和隱私權的拿捏。非常真實。
隨著孩子成長,可以交換的閱讀心得也愈來愈深刻,我也會讀他推薦的書,讓我更了解他的世界。我不認為這是「必須」,而是「享受」,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自己熱愛的事情,真的非常幸福。
母子之間彼此生命的聯結,從不僅只存在生活照顧,透過閱讀我們的視野打開,和孩子一起成長探索新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事情。
您最近在和孩子一起讀哪本書?點擊右下「寫留言」分享書名和一句話感受吧!





TAG:少年商學院 |
※三歲前的孩子更需要父母
※追女孩子是需要手段的
※孩子膽子小,父母需要先反思!
※雙子只需要靠嘴去哄女孩子就夠了,花錢去哄女孩子是低劣的手段
※孩子再小,也需要獨立
※被吼之後,孩子最需要什麼?孩子和成人都需要情緒管理
※我們為什麼需要孩子
※孤苦老人膝下有三子,過世後,小兒子需要掏錢才能來哭喪
※當孩子生病時,最需要照顧的人其實是孩子媽
※女孩,你需要這樣學會成熟
※有了孩子後生活更需要儀式感
※這樣的女人你覺得需要男朋友嗎?我喜歡這樣的妹子
※父母和孩子,谁更需要纠正?
※當孩子習慣了你的缺席,就不再需要你了
※子不教父之過,孩子是需要正確引導的
※她不再需要男人了
※這才是土豪的女朋友,已經不需要用褲子來展示自己了
※女孩子挽回前男友,需要明白的道理
※撒謊的孩子更需要愛,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