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美留學太複雜?DIY小白看這裡!
一、美國大學申請理念
這一部分看起來像是廢話,但是這恰恰也是最重要的東西,如果各位DIY的同學們能夠把這個理念理解透了,那麼很多你們未來遇到的問題,都會根據這個思路找到答案。
美國大學的申請理念和國內的申請有著巨大的差別,先給大家說幾個案例。一個北大的女孩,托福115分,GRE也接近滿分,北大表現優秀獲得耶魯一年資格,因為在耶魯表現很好,教授主動找她,給她寫推薦信,這種背景,應該可以秒殺名校了吧?當年她一共申請了8所學校。
但結果很出人意料:零offer。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還有一個案例:當時很有爭議的北京高考狀元李泰伯。硬體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我提一下他的軟體背景:學生會主席,喜歡作曲,興趣廣泛等等,如果各位看過他的自我總結,就會發現他是個很有思想深度的人,根本不是高分低能。可是這種背景,清北港大搶著要,卻被美國11所名校全部拒絕!很奇怪,對吧?
然後我們再給大家看看我的兩個學生。在和創的公共微信號的一個訪談中可以看到細節情況。他女朋友最初在USC見到他,反應是:你這種背景,怎麼可能來我們學校!山東科技大學,托福不過百,GRE不到320,沒有Paper,一個玩樂隊的屌絲。另一個哈工程的學生,自動化專業,申請PhD,同年RPI在中國一共招了不到10個PhD,其他幾個的背景不是上交,清華北大之類的,就是美碩,GRE、托福、GPA都比他強。
舉著幾個例子的目的不是說我牛,而是讓大家明白美國人挑學生的思路,和國內我們常見的分數為王的模式很不同。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就很困惑,很容易產生糾結:GPA重要嗎?GRE重要嗎?軟體重要嗎?
二、美國大學申請特點
1、申請人多;
2、流程各異;
3、綜合評定。
給大家舉個數據:像專排在top20的熱門一點的專業,一年收到多少份申請,大家知道嗎?
比如Gatech的CS,PhD,一年1000多份申請,100多人Qualify,啥意思,就是ok啦,可以錄。但是招生名額只有20個。
從100個ok的人裡頭,只能選20個。對學校來說是幸福的煩惱,但對學生不是。
稍微熱門一點的專業錄取是10%也很正常。更重要的是我要問個問題:那90%被淘汰的是什麼人?
一般來說,申請研究生的學生本科都是非常優秀的,還要面臨這麼高的淘汰率,可見美國留學有多熱了。
錄取如此殘酷,學校挑人都挑不過來,還需要人幫他們招生嗎?模版性質的文書在這裡就是找死。所以申請這種學校還把申請全交給中介全權處理,就是作死。
第二個特點:流程複雜
有些美國大學的錄取委員會是招人的教授決定,有些是通過老師來定中國學生,也有一些是幾個人一起打分,一致的通過,不一致的由Director定奪。
同樣是藤校,或者Big 10,錄取流程卻各不相同。
比如大家都說博士申請中,老闆(教授)的作用最重要。但現在也會受到一定的制衡。舉個例子:我有個學生,申請哈佛,教授很喜歡他,但是最後系裡卻沒要他。為此,這個教授,從此自己全球飛,自己招學生,再不相信系裡。
還有個例子:有個學生,被研院拒了,理由是GPA太低,gatch的EE PhD。學生是中科大少年班的,碩士之後,工作10年了。最後結果是:學校把據信收回了,仍然拿了全獎走了。
那你們說,到底誰說了算?都是專排top5的學校。
大體規律來說,top30,老闆權力越來越小;top50往後,老闆權力越來越大。申請學校排名越靠前,受到的錄取因素也越複雜,影響因素越多,所以想進牛校,牛推就很重要,因為從熟人里招,會降低風險。
第三點:綜合評定,沒有標準答案。
是天朝學生最難理解的,其實從我上面的解答你們應該能發現,很多問題,其實不是非此即彼。
三、申請流程
強調一下:這是一個大體規律,我上面說過,不同學校流程不同。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想申請的院校是什麼流程,有些學校會告訴你,有些不會。因為有些學校認為這個屬於內部信息,不能公開,有些小米和教授則不覺得這不是事兒,可以套到。而且這個流程,經常變,換個系頭(Department Head),可能就會變。各位同學做申請,不用像我們這樣鑽的那麼深,把握大體規律即可指導自己的申請工作了。
從流程看:材料齊了,差不多第一輪考核,絕大多數都是綜合評定,申請人太多的學校,可能會用小米,或者cut-off政策:淘汰一些肯定不合格的,剩下的都是掐頭掐尾,最ok的,和最不ok的,是學校最快能做出決定的,所以很快會出第一批結果,據信或者錄取。如果硬體啥也不行,軟體也沒啥特點,就直接cut;最糾結的往往是中間這部分申請人,這時候,就會很全面的去考察了,可能有些材料會過幾遍。
中間這部分,比如獎學金,就有可能會安排面試(主要是PhD),MS相對會少面試,商科會有些,但是理工科就很少了,人太多,學校面不過來。
講完特點和流程,接下來給大家講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為什麼美國大學會定期錄一些小地方的,或者不牛學校的學生呢?
這個特別特別有意思,大家可以品味品味,宋晨說對了一點:diversity。其實還有兩點,一是公平,美國大學經常有一種拯救世界的心態,所以他們要這樣儘可能保持公平;第二點最有意思,按照常理,北上廣的孩子從眼界,家庭資源,power,人脈方面會有優勢,但是他們也明白小地方有好學生,這樣可以保證diversity,同時也會比較公平,這裡還有一個他們不會說的小心思,這樣做,可以增加他們的申請率,淘汰率,增加排名,因為大家發現:原來我們學校也可以申請這種學校啊,於是很多原來不敢申請的,或者不知道的,都會申請。從這個事情,可以發現,老美在這個制度上,真的是思考得很深的。所以,大家以後做事,要盡量學會這種遵守現實規則,又不違背自己理念的模式。當然,並不是為了掙那點申請費,除非是小點的學校。
最後,說說各位diy申請要注意的問題
1、critical thinking。這點我一再一再強調,做事情,只有本著這種思想,才能把很多問題想明白,像上面的很多爭議,你們才會看明白,也能明白,各種討論,爭論,到底哪個對自己的情況最適合。
2、積極主動。在美國,很自由,沉淪,還是向上,沒人管你,是你自己的選擇。我錄你可以,只要你達到水平。來了,我也會盡量幫你。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學,這是你自己的選擇;該quit,毫不留情。同時申請,因為競爭很激烈,其實,無論是申請,還是未來找工作,還是以後做人做事,都是這樣的,積極主動,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我娘跟我說過一句話:就是天上掉餡餅,你也得起得比別人早,才能撿的到。
3、節奏控制。對於diy,最難的事情之一是節奏控制。事情很多,考試,申請,文書(CV,RL,PS,Essay),選校。我有個理論:在所有環節中,大多數環節,不要苛求100%,做到90%就好,因為你把90做到100花的時間和精力,可能會很不合算。申請,是總實力的比拼,而不是某一項。總分高,才是贏。就像最開始說的北大孩子,她花了很多時間經歷,提高自己的實力,但是最後展現,做得很差,最後總分就輸了。
4、時間管理。跟第三點很相關,因為大家面臨硬體軟體的問題,各種事情如果時間管理不好,平衡不好,那麼就很難在總分中取勝。
你還想知道美國哪些事兒呢? | 歡迎留言





TAG:美國生活 |
※什麼人適合申美國社區大學?
※一石二鳥:開發遊戲為申美國名校加碼
※特朗普首次國會演說軟中帶硬 重申美國優先
※美防長重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
※王毅同克里通電話 克里重申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
※美EP3偵察機在中國沿海被攔截 中方重申美應立即停止抵近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