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那點事 魏延到底哪裡得罪了諸葛亮?
五丈原,54歲的諸葛亮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六出祁山得寸土,卻也不得不去見先帝了。但是,他卻給身旁的人留了一道意味深長的遺言:「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這句話在楊儀聽來是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意,讓自己與姜維率三軍先退回漢中。而魏延覺得這是諸葛亮允許自己帶領親兵,繼續北伐。這便讓本就有嫌隙的楊儀和魏延矛盾激化,相互攻訐。最終魏延被馬岱所殺,楊儀也被削去官職,羞憤自殺。
很明顯,諸葛亮是故意引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他指定的接班人姜維就是這個漁翁。魏延效忠蜀漢多年,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諸葛亮如此厭惡他,而寧願選擇從魏國投降來的姜維呢?
腦後反骨不過是小說戲言,不能當真,那麼還得從魏延的為人上尋找答案。
首先,魏延跟關羽有點像,傲視同僚。魏延是個獨當一面的大將,對待將士能做到賞罰分明,同甘共苦,所以將士們願意跟他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他對文人士大夫就有點瞧不上眼了,懶於結交,所以跟朝中文臣不和,也為諸葛亮不喜。《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其次,魏延性格爽直,口無遮攔。這在旁人眼中特別是諸葛亮看來就是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劉備在世時,魏延為表忠心就經常自誇如何如何大敗曹軍,絲毫不給關羽張飛留餘地。到蜀漢後期他已是第一大將時就愈加張狂,諸葛亮剛死時還說過「丞相雖亡,我自見在」這樣的話,意思就是諸葛亮雖然死了,不是還有我魏延在嗎?
再次,魏延為人獨來獨往,不善拉幫結派。魏延不但不親近文臣,跟馬超、黃忠、趙雲這些武將相處也不是很融洽。由於他特立獨行,剛直耿介,如果由他接諸葛亮的班,恐怕難以服眾。
然後,魏延功勛卓著,有功高震主之嫌。魏延的資歷可能遜於五虎,但絕對高過關興張苞,堪為長輩,這在蜀漢後期是個很特殊的身份。魏延還累有功勛,參與了整個蜀漢政權的建立過程,五虎將逝世以後,更成為北伐的中流砥柱,這讓諸葛亮也不得不對他忌憚三分。
總結一下就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延續都立下了莫大的功勞,非常值得後人的紀念和緬懷。然而他對魏延的偏見卻使這位大將蒙受了冤屈,才能得不到施展。從魏延自身看,他一生忠肝義膽,大節不虧,卻疏於小謀,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了遺憾。


TAG:中華上下五千年 |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諸葛亮墓地:歷史上的諸葛亮墓到底在哪裡?
※歷史上的諸葛亮死在哪裡
※諸葛亮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這個才是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歷史上劉備諸葛亮真的坑死了關羽嗎?是的!
※為什麼這些王朝出盛世?看看這些歷史細節就明白
※盤點歷史上那些蠢皇帝做的那些傻事
※歷史上你不知道的那些事:關羽為什麼戴著綠帽子?原因是這
※這些歷史圖片很難得再看到
※紂王無道,皇叔比乾的心被誰吃了,歷史上說妲己沒吃,那去哪了?
※諸葛亮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要銘記歷史?
※揭秘:諸葛亮「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其事嗎?
※馬謖為什麼必須死?歷史上真存在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嗎?
※歷史上那些曾經的繁華都去哪了
※馬謖為什麼必須死,歷史上真存在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嗎?
※漢平帝佔據了一個歷史時間的起點,卻沒幹出任何事迹
※世事多滄桑,這些不為人知的歷史,你曉得幾個?
※歷史的另一面 五大奸臣干過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