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本經典入門書,讓你學會獨立思考

這本經典入門書,讓你學會獨立思考

周三 漲知識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以後每周三都會推薦一本「漲知識」的書,可能會比較干,但一定是有價值,值得一讀的。


雖然娛樂才是獲得眼球的硬道理,但我還是不想放棄思考和成長。那麼,每周三,我們一起「漲知識」。

···


能夠把信息整合、思考、進行判斷,並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需要本身具備基礎的知識結構。這就像是擁有一個容器,那些下下來的雨,可以接著了。


毫無疑問,這是個漫長的過程。而首先,得學會思考。思維的能力,是基礎的基礎。

這本經典入門書,讓你學會獨立思考


這本書在之前的各領域入門書單里提到過,這些天,一直在看。這本書第一版出版於1983年,20多年來一直被奉為心理學入門經典。


豆瓣上有上千人評價,評分高達9.2分。

這本經典入門書,讓你學會獨立思考


這本書對普通讀者很友善,語言通俗易懂,輕鬆幽默,還帶有不少案例。


雖然是心理學入門,但這本書還和一般的教材不一樣,它不是要介紹心理學的歷史和主要分支。


如題所示,作者寫這本書,是想要正本清源,對市面上流行的心裡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術、讀心術等偽心理學進行反擊,告訴普通讀者,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


而要了解什麼是心理學,得先了解什麼是科學。所以,這本書也破除了很多對科學的誤解。


而我更看重的是,這本書雖然不會讓你獲得心理學理論的能力,但它著重揭示了一些批判性思維的技能。讀過這本書,糊塗的腦袋,可以更清醒一些。

下面, 是我的筆記,可以大致了解這本書的內容。


▎什麼是科學?


心理學是關於行為的,以數據位基礎的科學研究。要了解心理學,第一步,要知道——什麼是科學?


科學有三個重要特徵:

(1)科學採用系統的(結構化的)實證主義。


也就是說,科學研究的對象,首先必須是要可以實實在在觀察到的,比如說一個球的運動是可以觀察的,並能夠從觀察中獲得揭示自然世界的一些規則。


(2)科學以公共的,可以檢驗的知識為研究對象。


也就是說,一項科學的研究成果是可以接受重複的檢驗的,許多偽科學往往訴諸於特例,親身體驗,而忽略公開,可檢驗這一點。


(3)科學研究實證可解的問題,併產生可檢驗的理論。


科學通過以下方式得以進步:理論預測檢驗修正。可解的問題,即可檢驗的理論,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說的可證偽性。


(後面會具體來解釋這幾點)


▎可證偽性


科學理論的表述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從中得出的預測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


好的理論總是顯示自己是可證偽的,而壞的理論則不會。


精密度的變化和可證偽性直接關聯。這裡有一個敲門實驗。假設我說我擁有聽別人敲門聲就知道對方是誰的能力。一個人來敲門,我做出預測,這個人是100歲以下,那麼,很顯然我出錯的概率很低,但這幾乎是不可證偽的。


而預測越具體越精細,有可能證偽的觀測現象就越多,比如我預測,這個敲門的人是個男性,22歲,左撇子,戴眼鏡,怎麼證明呢?把門打開,讓他進來看一下就知道,這就是可證偽,只要有某項條件不合,就可以證明理論錯誤。


還有一個例子,是通靈者善用的,他們稱,心理能量是很敏感的,微妙的,容易受到影響,所以一旦實驗不靈,那麼一定是來者「氣場」的緣故。總之,他不會錯就對了。所以,這算不上科學。


一個理論不可證偽,那麼它就是無用的。可證偽性越高,預測越具體,得到證實的理論就越值得青睞。


作者認為,弗洛伊德對於現代心理學的重要性被無限地誇大了。因為弗洛伊德的理論大多建立在個案研究之上,很多是事後總結,並且是不可證偽的。


▎為什麼科學家不回答人生的意義這樣的問題?


——操作主義和本質主義


科學家不是本質主義者,科學家不需要搞懂生命的本質是什麼,那是哲學家操心的事。


科學接受操作主義科學理論里的概念必須立足於可觀測事件,或與可觀測事件相關聯,而這些可觀測事件是可以被測量的。


比如,把「飢餓」定義為「我的胃不好受」並不是一個操作性定義,科學採用的是食物剝奪時間或者像血糖水平這樣可測量的生理指標。


操作性定義要想有用,必須同時具備信度效度。信度是指測量工具的一致性,效度是指這個測量是有效的。


比如說用體重秤來測量人的智力,這是有信度的,因為它的測量工具並不是紊亂的,但它不具備效度。


▎個人見證的奇蹟為什麼沒有?


——見證和個案研究


見證和個案研究作為評估心理學理論和治療的證據是毫無價值的。個案研究和見證敘述都是所謂的「孤立事件」,缺乏比較性信息。


為什麼見證敘述毫無價值?


1.安慰劑效應。安慰劑在心理治療中很常見,一個人生病了,只要他相信他吃的是葯,知道自己正在被治療,會起到很大作用。在試驗中,有些被試服用安慰劑,便覺得自己好多了。


安慰劑效用非常強大,無論什麼荒唐的療法,只要被一群人使用的話,總有一些人會樂於為它的效果做出見證。比如清晨頭部打擊療法這樣荒謬的東西,也一定會有人證明有用。


市面上的很多騙子,江湖術士,都在用這一套。


2.鮮活性效應。這是新聞從業者非常熟悉的領域,數字沒有感情,要當事人的故事,最好是視頻。這些東西往往比一般信息更受歡迎。


書中講了「了不起的蘭迪」的幾個案例,很有意思。蘭迪常年致力於揭穿偽科學的謬誤,有一次,他在電台做節目,說自己早晨在某地看到了一個飛碟,幾分鐘內,電話紛紛湧入,都說自己也看到飛碟了,並且在不同人的描述下,關於飛碟的細節越來越豐富,而飛碟說完全是蘭迪自己瞎編的。


另一次,他在電台里通過星座給聽眾解讀性格特徵。三位聽眾都非常滿意,覺得很准。但是實際上蘭迪只是隨便找了一本星座手冊,隨便選了三個解讀逐字逐句的讀給三個聽眾而已。


▎做出錯判的幾種原因


——相關和因果


1.相關不等於因果。看起來很相關的兩件事,可能並不是A導致了B,有可能還有一個第三變數C,如果忽略了C的存在,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了。比如雞叫並不導致天亮,天亮是因為地球自轉。


2.小心倒因為果。如果A和B有因果關係,也要避免倒因為果。比如我記得李笑來說過一句話,他說,我們往往不是因為感興趣才做得好,而是因為做得好才感興趣。


3.小心選擇性偏差。確保選擇性偏差不會搗亂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可以控制所有變數的情況下進行真正的實驗。


▎讓一切置於可控制之下


科學的思維基於的理念是比較、控制和操控。實驗的核心就是操縱與控制。在真正的試驗中,一定有控制組,並排除掉第三變數的影響。


▎實驗本來就不等於生活


這一章完全是為了說明,實驗本來就不等於生活。原因是,有很多人因為心理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會有所控制,而反對說,「但這不是真實生活!」。


但試驗本來就是不真實生活,它讓一切可控是為了更客觀,更精確的得出結論。


▎避免愛因斯坦綜合症


——關聯性原則和聚合性證據原則


我們總是聽到許多民科得出驚人進展,發現了某些顛覆以往科學成果的研究。


但科學必須遵循關聯性原則:新的理論不僅要能解釋新的科學數據,還必須能解釋已有的數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很驚人,但同樣遵循著關聯性原則。


聚合性證據原則指的是,一個理論不僅被一個實驗證實,而是被一系列證據所證實。這樣研究才會高度聚合。


科學界,往往是「漸進整合」而不是「大步飛躍」。是在一些領域逐漸達成「科學共識」而不是「重大突破」。


這也是很多普通人對科學界的誤會。


▎打破「神奇子彈」的神話


什麼是神奇子彈?


就是一發就解決所有問題。


這一章主要就講一件事情:我們總是會對一件事情做單一原因的解釋,而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有多重原因共同觸發的。比如說,犯罪,部分是環境因素,部分是個體因素。


具體的,比如最近大家都在談的楊的事情,這位甘肅農婦殺死了自己的四個孩子,然後自殺。有評論將原因歸結為貧窮,即社會環境的原因。也有人對此表示不同意,挖掘了楊家的家庭背景,認為原因是楊的奶奶過於強勢,以及楊的性格原因。但其實,雙方似乎都沒有意識到,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了這一結果。


我們總是會利用單一解釋來鞏固已有的偏見。但大部分行為都是由多種原因決定的,各種因素共同起作用才導致了某種行為的出現。


要避免自己陷入誤區。


▎概率問題


心理學研究中很多結論都是概率式的——大多數情況下會發生,但並非任何情況下都發生。雖然這些結論不是100%準確,但根據心理學研究的預測仍然是有用的。


但很多人很難用概率來思考問題。當人們遇到具體的、鮮活的證據時,就把概率丟到一邊了。比如說,抽煙致癌的問題。只要隔壁老王抽煙活到了85歲,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表示,那些研究都是假的,瞧,老王不是活的好好的嗎?但是,老王其實並不說明問題。


說一下賭徒謬誤。即明明是獨立事件,卻認為先前的結果會影響下一結果出現的概率。比如丟硬幣,已經連續五次是正面了,第六次,你傾向於它是出現正面的幾率更大,還是反面呢?


答案是,一樣大。第一次是50%,第二次是50%,第三次,第六次,第100詞都是,但很多人會認為以前出現這麼多次了,應該換一個。


我們是不是經常犯這種錯?


▎偶然啊偶然


偶然非常常見。但是人們有解釋偶然事件的傾向,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中稱為錯覺相關。


人們還傾向相信,個人能力可以影響偶然事件的結果。比如很多人都假設世界是公平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所以,存在一種「罪有應得」的信念。這會使人們鄙視那些偶然不幸的受害者,人們很難相信一個好人會因為偶然事件遭遇不幸。


但是,偶然性是不偏不倚的:好事壞事都以相同的幾率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


我發現傳記作家,就特別喜歡給偶然事件找原因,一定要把一個重要人物的一生,找出一條清晰的線索來。


最後一章,作者再一次為心理學受到的遭遇鳴不平。就不錄了。書中有很多例子,可以幫助理解一些概念。


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我們常常以為我們了解自己,其實,並不一定。


- 不止讀書-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魏小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止讀書 的精彩文章:

匠心,就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睡覺之前讀點啥?
最近在讀的幾本書

TAG:不止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這9本書,讓你學會思考、更加理性
女人一定要學會這種經營幸福的思考方式
這9本書,足以顛覆常識,讓你學會思考、更加理性
學會這幾招挑蜂蜜,你就是專家,造假者要哭
女人想要做女王,都該學會這一招
學會這些,沒有你不會寫和不認識的草書,書法人必學的內容!
學會這些心理學小技巧,一眼看穿他在想什麼
學會這三招,會讓你的婚姻更加牢固
我塗了一本紋身填色書,這玩意讓我以為學會了紋身
想在夢中見佛菩薩?學會這招就夠了
想要硬筆書法好,先學會一首歌
舊居翻新,學會這些招,就不錯本人做了
解決奶睡,首先要學會這一招
先學會適應,再學會獨立
讀一本書,學會愛別人,也要愛自己
學書法若想路子正而不入歧途,就必先學會這些必知的基本常識!
學會孤獨,學會獨立,學會絕情,學會長大
洗衣機臟成這樣你都不知道?學會這招,立刻煥然一新
學會像美國那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