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月亮與陰燧——月相中的陰陽(上)

月亮與陰燧——月相中的陰陽(上)

月亮與陰燧——月相中的陰陽(上)


王玉民


在古人心目中,太陽是「陽之精」,月亮是「陰之精」,天上這兩個天體是產生「陰陽」觀念的重要源頭。而伴隨著太陽、月亮和「陰」「陽」觀念,古人還發明了兩件奇特的工具:「陽燧」和「陰燧」。

月亮與陰燧——月相中的陰陽(上)



「陽燧」是古人很早的一項創造發明,最早有陝西扶風西周墓出土的西周早期陽燧實物。這是一種類似現代凹面鏡、可以在太陽下聚焦取火的工具。晉朝楊方的《合歡詩》寫道:


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炎煙。

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詩里講的是「物類相感」的物理現象:磁石可以吸引鐵針;陽燧可以感應太陽的熱量點燃火種;音律的「宮」「商」可以和諧相配;心心相印的人兒可以相親相愛。這是一首用科技術語表達的愛情詩。


清代嘉慶進士查元偁有這麼四句詩:


燮理陰陽疇勒銘,民無夭札底太平。


方諸空含月魄盈,陽燧徒襲爝火明。

(《諸泥歌》)


看後兩句,陽燧不會自己生火,它只有對著太陽才能取來火,所以詩中說「徒襲爝火」(爝火即炬火,這裡指太陽)。那麼,「方諸空含月魄盈」是什麼意思呢?方諸又是什麼?原來「方諸」就是「陰燧」,可以對月取水。

月亮與陰燧——月相中的陰陽(上)



不用說「方諸」這個名了,就連「陰燧」,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因為它的原理不符合現代科學,所以在介紹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書中幾乎都迴避了,只有查典籍原文才能查得到。其實「陰燧」是與「陽燧」同時被古人發明出來的,陰燧也是一個凹面鏡,但外緣做成方形(這也許就是「方渚」名稱的來歷吧)。既然是凹面鏡,本來它也可以放在太陽下聚焦取火,但古人從來不用它取火,估計也不認為它能取火,因為它是「取水」的器具,在月圓之夜,把它的凹面對準月亮,就能從月亮那裡取來水。

《淮南子?天文》是這樣記載的:「本標相應,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方渚見月則津而為水。」早期的陰燧還有用「大蛤」做的,後世多用五石精鍊的銅錫合金製成。古人認為,太陽屬陽之精,使用陽燧對準太陽可以取來陽之精華——太陽之火,這火稱「明火」(現在也有用此法取火種點燃奧運聖火的做法);而月亮屬陰之精,那麼使用陰燧對準月亮當然也可以取來陰之精華——月亮之水,此水稱「明水」。這種火和水集天地之精華,很難得,主要用於祭祀占卜。

月亮與陰燧——月相中的陰陽(上)



宋代蘇轍的詩《郊祀慶成》中,有這樣的句子:「薦潔求陰燧,馳誠寄燎煙。垂精粲星斗,望秩遍山川。」「薦潔」意為「推薦廉潔」,四句意思是,對「潔」「誠」「精」「秩」的追求,都得通過用陰燧、陽燧、星斗、山川的祭祀才能實現。

宋代李覯的《璧月》: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問應難。


世間最解悲圓缺,只有方諸淚不幹。


他這是望月時想到月宮裡寂寞悔恨的嫦娥,同時也聯想到月亮的陰晴圓缺,最後翻出奇語:嫦娥的心事、月亮的陰晴,誰最為之感到傷心呢?方諸,只有方諸面對這圓月,淚水滴滴不絕。


究竟是在陰燧的焦點取水還是直接在陰燧的凹面里得到水,古書沒有記載,但從上面這首詩可以推測,陰燧的凹面上可能會支一根「天線」狀的東西指到焦點,對月取水時,會有水從焦點出現,沿「天線」流淚般地積在陰燧的凹面上。宋代唐詢《華亭十詠?華亭谷》也有「照月方諸泣,迎風弱荇浮」句,把方諸取水過程描述為「泣」。


用陰燧對準月亮,能取到多少水?這在古代也有記載,如《舊唐書?禮儀志》載:「曾八九月中,取蛤一尺二寸者,依法試之,自人定至夜半,得水四、五斗。」

月亮與陰燧——月相中的陰陽(上)



看這段話,陰燧確實不能當作「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來弘揚,因為陰燧對月取水,用現代科學原理是無法解釋的。直徑一尺二寸的大蛤,自「人定」(22時)至「夜半」只兩個小時,就得水四、五斗,唐代一鬥合今6000毫升,四、五斗即25000~30000毫升,唐代一尺二寸合今360mm,很容易算出,這次取水相當於降水量246~295mm。氣象學規定,24小時降水量超過250mm稱「特大暴雨」,而這次用大蛤晴天對著月亮得到的水,是「特大暴雨」最小值的12倍,所以今天根本無法解釋。


用我們的日常經驗來解釋,無論是金屬制的凹鏡,還是大蛤殼,它們都受熱易冷,夜間溫差變化時能在其表面上形成露水,如果有伸向焦點的「天線」,也會像草葉一樣綴上露珠,看來是古人把這種現象誇大化,納入陰陽理論,就形成了這種奇特的取水工具——陰燧。


再看梁簡文帝蕭綱的《夜望浮圖上相輪絕句詩》:


光中辯垂鳳,霧裡見飛鸞。


定用方諸水,持添承露盤。


承露盤是漢武帝建造的。在一根高二十丈的柱子上,用銅人托著銅盤,夜裡可以承接露水,這露水稱「甘露」,據說與玉石粉混合服下,可以益壽延年。詩人說是「方諸水」添承露盤,可見詩中隱隱約約透漏,「方諸水」與露水似乎是一回事。《政和本草》中說:「方諸水,味甘寒,主明目定心,去小兒熱煩止渴。方諸,大蚌也,向月取之,得二、三合水,亦如朝露。」看來陰燧取來的水還有藥效,其樣子也像「朝露」。


其實,陰燧就是一個凹面鏡,只是外框做成了方形,那麼古人會不會拿它在太陽下取火呢?一般來說是不會的。實際上陽燧、陰燧的發明和使用、流傳,圍繞著它的是古人一整套陰、陽理論,除了日是陽之精、月是陰之精等說法做支撐外,陽燧要做成圓形,陰燧要做成方形,取「天圓地方」之意。這些不光是「象徵」,還是古人的一種信仰。


更重要的是,雖然陰燧、陽燧的材料都是用的銅、錫合金,但鑄造的日子和時辰是迥異的。若要它成為陽燧,就得「五月丙午日中」時刻澆鑄;若要成為陰燧,就得「十一月壬子夜半」澆鑄。為什麼呢,因為十二個月中,五月為陽氣最盛之月,天干里丙丁屬「火」,地支里午為盛陽,所以丙午日又是陽氣最盛之日(沒有丁午日),正午又是這天的陽氣最盛之時,所以這天正午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刻,澆鑄成的凹面鏡當然就是陽燧了;同樣十一月是陰氣最盛之月,壬癸屬水,子又陰氣最盛,故十一月壬子夜半是一年中陰氣最盛之時,鑄出來的就是陰燧了。


按現在的觀點,陰燧同樣是凹面鏡,同樣能在太陽下取火,但古代除了極少數反傳統的「狂狷者」外,估計誰也不會用它去取火,因為那不是「取之有道」。


這就是古人的見解,至於陰燧是不是真能對月取水,這屬於信仰問題,人信仰什麼,什麼就會變成威力無比的精神原子彈。至少陰燧在夜間可以承接點露水吧,這就滿足了古人的信仰了,陰陽理論於是就自洽了。還有,我們不要替古人想著月亮是一顆小小的繞地球運轉的衛星,在古人眼裡,月亮是與太陽等量齊觀的兩個最大天體,是產生陰陽觀念的重要發端之一。


(未完待續)


天文愛好者


追蹤天文熱點,探索宇宙奧秘


歡迎搜索「天文愛好者雜誌」並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tianwenaihaozhezazhi)


《天文愛好者》月刊訂閱方式:登錄中國郵政報刊訂閱網:http://bk.11185.cn,搜「天文愛好者」,按提示即可完成訂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文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月亮在地平線附近看起來比較大?
每日天文一圖:NGC 2736鉛筆星雲
群星之書——科幻世界裡的「星星」們上篇
如果極光不存在,地球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TAG:天文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