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就要看在點子上:盤點那些與中秋有關的劇目
又是一年中秋節
但是你知道嗎~
過節不只有月餅
還有很多專為中秋而演的好戲!
戲曲中有不少節令戲,行話叫做「承應戲」,是指逢時按節令演出的戲劇,也稱作應節戲,一年之中,「承應戲」的戲本有兩百多種,每個節令都有相應的劇本。今天小寶跟各位看官介紹幾處好看又好聽的中秋戲,讓我們吃著月餅聽著戲,來一場團圓暖心之旅!
《嫦娥奔月》(梅蘭芳)
京劇《嫦娥奔月》已有近百年歷史,是梅蘭芳先生1915年創作的第一部古裝歌舞劇,對奠定梅派京劇藝術風格具有重要作用。本劇取材於人們耳熟能詳的中國古典民間神話「嫦娥奔月」的故事。梅蘭芳將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的神話故事與京劇藝術的表現形式巧妙結合,實現了古典文學內容與京劇藝術表現形式的完美統一。《嫦娥奔月》自梅蘭芳演出之後,成為絕響,在京劇舞台上已失傳近百年。
《長生殿》
《長生殿》情節中牽涉到「月」的,有第十一折《聞樂》、第四十一折《見月》和最後一折《重圓》。其中,《聞樂》讓月中嫦娥引楊貴妃夢中魂游月宮,後者見一群仙女奏樂,默默記誦,醒來譜就《霓裳羽衣曲》;《見月》則寫長坂坡後的唐明皇,面對一輪明月,想起楊貴妃冷骨荒墳,傷心不已。
《長生殿·重圓》最能體現出中秋「團圓」的主題。洪升讓凈扮道士上場引子曲唱道:「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終不變,定能償夙願。」更安排唐明皇在中秋之夜仙逝,與道士一同升天。碧天如水,銀漢無塵,兩人分合吟誦著改編自蘇東坡《水調歌頭》的唱詞:「明月在何許?揮手上青天。」最終,唐明皇與楊貴妃「會良宵,人並圓;照良宵,月也圓」。
《貴妃醉酒》
儘管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不能說是一出「中秋戲」(劇中的貴妃並不是在中秋之夜醉酒的);但貴妃對於明月的一詠三嘆,已足以讓該劇成為中秋佳節的「應節戲」了——
「海島冰輪初轉騰
見玉兔,玉兔又早東升
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
皓月當空,恰便似嫦娥離月宮
奴似嫦娥離月宮,好一似嫦娥下九重
清清冷落在廣寒宮,啊,在廣寒宮。」
《白兔記》
老北京時,戲曲界也像舊京的餑餑鋪應節令出售糕點那樣,在中秋節必要出演《白兔記》。《白兔記》又稱《劉知遠白兔記》,元代南戲作品。永嘉書會才人編,寫劉知遠與李三娘悲歡離合的故事。明清以來《白兔記》便是常演的劇目,劇目里的白兔助人完孝於先,幫人全忠在後,被稱為靈物、靈兔,劇情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其中精彩的「瓜園分別」等場次,多次被崑曲、川劇等劇種改編演出。
《陰陽河》
《陰陽河》又名中秋賞月,講的是山西代州商人張茂深,即將前往四川經商。中秋之夜與妻子李桂蓮同飲。醉後即在月下交歡,以是穢犯月宮。過了幾日張茂深出門後,李桂蓮即得暴疾,失魂三月,為鬼府所勾攝。
張茂深抵四川,一日信步至陰陽界口,見妻在河邊擔水甚苦,大疑。回店間問諸逆旅主人,主人告以此婦名李桂蓮,已嫁鬼役,即居河畔。
張茂深念知果妻,哀痛欲絕,因再往尋之。叩門入,夫妻相遇,悲愕萬狀。正抱持痛哭,忽鬼役歸,見之大怒。李桂蓮諱之為兄,鬼役始釋然,並置酒款待。百日後桂蓮還魂,夫妻重圓。
除此以外,以兔為主的「愛情戲」《天香慶節》、評劇《八月中秋雁南飛》、南戲《琵琶記》等等皆與中秋相關,在賞月之際,聽上一曲兒,豈不妙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戲曲寶
大家都在看





TAG:戲曲寶 |
※看過這部片的人都說好,但只有我誇在了點子上!
※超有梗的廣告,想出這些點子的都是天才啊
※去看望最可愛的人,只有孫紅雷的話說到點子上了
※這也許是最好的點子了
※一些會讓你感到快樂的小點子,看起來都很有道理的樣子
※看看人家的營銷點子,一定讓你腦洞大開!
※這些廣告,你都踩到點子上了嗎?
※純天然的上色技巧,這個點子真的很有創意啊
※看完這些點子,這個夏天都不用買衣服了!
※誰的點子?世乒賽女乒表現完美 但有一點卻讓人看了尷尬!
※懶女生必看,一個星期小清新編髮點子,別再只把頭髮放下來啦
※這些話太露骨了,句句說到點子上!
※你聽過哪些賺錢的歪點子?
※兒子腦袋中想的這個鬼點子,可是要把他爺爺給坑慘了
※如何講好江蘇故事,來看這些金點子
※你聽過哪些賺錢的好點子?
※這都是誰的鬼點子,這是創意過剩了么?
※你們罵田英章的,其實都沒罵在點子上
※都在誇這部國產新片,只有我誇到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