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往期推薦:文化丨黃花一嘆,透穿千年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文/逐夢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中國財神很多,圖為武財神之一關羽)


【作者簡介】逐夢,原名曹俊英。黑龍江省嫩江縣人,幼師畢業,文學愛好者。曾有詩歌(包括歌詞)、散文、小說,發表在《鶴城晚報》、《大興安嶺日報》以及《呼瑪河》等地方刊物,以及電子網站,電子刊物上。曾有詩歌,散文作品獲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在中國歷史上,財神爺不僅僅指一人。相傳,財神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類。其中文財神是兩人,一個是比干,一個是范蠡。其中的范蠡,是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幾度富甲一方,成為散盡千金還復來的富豪。因為他是我國儒商的鼻祖,一生又喜歡扶危濟貧,帶動大家致富,所以一直被後人所崇拜。


提起范蠡,我和很多人一樣,習慣於把他和家喻戶曉的西施聯繫在一起。據野史記載,范蠡為了幫越王勾踐復國雪恥,利用吳王夫差好美色的弱點,提出了美人計。於是,越王勾踐把找尋美女的任務交給了范蠡去辦。後來范蠡在越國民間發現了美女西施,徵得西施同意後,對西施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培訓。這期間,范蠡和西施互相產生了情愫。但是為了國家興亡,他們不得已,把對彼此的愛慕藏在了心裡。等西施培訓結束後,她被越王獻給了吳王夫差。吳王夫差對西施一見傾心,十分寵愛,他為西施修宮殿,建姑蘇台,每天和她廝混在一起,飲酒作樂,漸漸荒廢了朝政,最後導致吳國滅亡,自己含恨自殺。至於,西施的去向,我一直鍾情於這個版本:范蠡帶走了西施,過起了隱居生活。我還相信,范蠡正是在隱居的這段時光里,憑藉他超前的經商之道,坐上了儒商鼻祖的這把交椅。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道家有五路財神之說,道教五路財神:趙公明為正財神,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這五位神仙被稱為「五路財神」。圖為趙公明)


我們來看一下,正史是怎麼介紹他的:范蠡(前517——1前448)字少伯,春秋戰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商人。他一生三遷,且「三至千金」,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富豪。後人稱之為「陶朱公」,民間稱之為「財神」,也稱為「商聖」。


從上面的簡介里,不難發現,范蠡,具有三重身份,他起先並不是商人,他是在成為政治家、軍事家之後,急流勇退,辭官下海後,為自己掙得萬貫家財的。他之所以能名揚天下,這是和他的經歷分不開的。我們的老祖宗曾說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先看一下范蠡的小時候,他家境貧寒,但卻讀了許多書,這使得他從小就心懷治國救民的大志。可是,當他成年後,楚國的政治癒發黑暗,他根本就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於是他思考再三,與好友文種一起投奔了越國,輔佐越王勾踐。他先是為越王策划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之策,然後又幫助越王滅吳雪恥,成就了霸業。


就在別人都以為范蠡可以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的時候,范蠡竟意外辭官了,而且走的悄無聲息。他為什麼如此選擇?因為他深知功高蓋主的危險。在他政治抱負得以實現之後,他選擇了辭職而去,開始了經商之道。在他臨走前,他唯一勸過的人就是文種,他囑咐文種要懂得審時度勢,知退。可惜,文種當時不以為然,最後落得個自殺的下場。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年畫:文財神之一范蠡)


范蠡辭職經商後,是在哪裡撈得他人生第一桶金的?范蠡先是來到了齊國,改名「鴟夷子皮」,在海邊結廬而居。他和妻子、兒子們開墾荒地,種糧食、蔬菜,兼營副業。由於他治家有方,又善於經營,不幾年就成了富豪。又因為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他的賢明能幹很快驚動了齊王。齊王對他很仰慕,就派手下來請他,並拜他做主持全國政務的相國。


范蠡盛情難卻,只好走馬上任,而且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年。這期間他常問自己,自己當初離開越王是為了什麼呢?不就是為了避禍么?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老百姓來說,官至宰相,已經是到了極點。再沉迷下去,會不會有禍?為了避禍,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並且將家財分給了知己好友和周邊的百姓,自己再一次帶著妻兒悄悄離去。


後來范蠡流浪到陶地(今山東定陶),見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居於「天下之中」,是個發家致富的好地方,就舉家定居下來。他還根據時令、氣候、民情、風俗等,轉運貨物,「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時而動。沒過多久,又成了大富翁。於是,他自稱陶朱公。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年畫:文財神之一比干)


在陶地的十九年間,他三至千金,被傳為佳話。自此「陶朱公」,成為了富豪的代名詞。漸漸,陶公之富,名揚天下。史學家司馬遷稱他「范蠡三遷皆有榮名。」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今天看來,陶朱公范蠡可以算是我國最早的商人,他具有精明的商業頭腦,加上他艱苦奮鬥,樂善好施,被人尊為財神,也就不足為怪了。後來,在這個財神的身上,發生了一件事,備受世人矚目,這就是我本文要講述的「財神千金救子」。而我以上所交代的這些,就是這件事發生的前提、背景。沒有范蠡的辭官隱居,下海經商,也就沒有他成為財神的資本,他也就根本拿不出千金去救兒子。


當然,古時的千金,是指千兩黃金,那時的16兩相當於現在的一斤。也就是說,過去的一千兩黃金合現在的62.5斤。就這個數目,以現在的行情來說,也過百萬,可謂巨款。用這麼一大筆巨款去出國行賄,救兒子,是在豪賭?還是勢在必得?他成功了么?這件事要是放在今天,結果還真不好說。要是萬一碰上了那些還沒落馬的貪官老虎,他的二兒子也許早就逍遙法外了。讓我們先來看看范蠡為什麼要救兒子,救的是第幾個兒子。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藏傳佛教五姓財神,梵名為瞻巴拉、閻婆羅、霧神,舊譯布祿金剛,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所供養的五財神,這五財神按身色分別是綠、白、紅、黃、黑財神,這五姓財神有共同的陀羅尼咒語,是求得財神身語功德加持為主的真言。)


話說范蠡總共有三子。他的第二個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囚。(為什麼殺人,殺了誰?史書上沒有記載)按當時的法律,殺了人是要償命的。但是,范家在當時社會裡可是名門望族,出了這樣大的事情,無疑是不體面的。范蠡是要面子的人,不然他還怎麼在朋友圈裡混。


好在范蠡所處的那個時代,「千金之子,不死於市。」也就是說,家裡擁有千金的孩子,可以不在大庭廣眾之下的菜市場被處決,也就是說可以死得體面一點。范蠡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活著,但他並沒有十成的把握。所以,他權衡利弊,決定讓小兒子帶著千兩黃金去楚國活動活動,找找門路。就在他的小兒子要出發時,他的大兒子知道了范蠡的安排後,不幹了。他認為長子若父,父親不能去辦的事,理應他去。現在父親讓他的弟弟去,擺明不相信他,這不等於說他無能么?那他還活著有什麼意思啊!於是他和范蠡說,不讓他去,他就自殺。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范蠡的妻子在一旁聽了大兒子的話,嚇壞了,勸范蠡說,萬一小兒子去了沒能救出老二,老大再自殺了,這不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兒子么?女人的殺傷力任何時候都不可小覷,范蠡妻子的話不得不讓范蠡讓步,他只好答應了讓大兒子前去楚國。為了穩妥起見,出發前,范蠡給楚國的朋友庄生寫了一封信,並一再告誡大兒子,到了楚國後,把千兩黃金和信交給庄生,然後一切聽庄生的安排,不能自作主張。


范蠡的大兒子到了楚國後,遵照父親吩咐,找到了庄生。但是范蠡的大兒子見到庄生後卻很失望。為什麼呢?因為庄生家在城外,住的是茅草屋,家裡一貧如洗,就連莊生本人,也穿得破破爛爛,這讓范蠡的大兒子心裡涼了半截。一開始他以為庄生一定是個挺了不起的人物,現在他開始對父親的決定有些懷疑了,這樣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會救出弟弟么?但是懷疑歸懷疑,他還是按父親的吩咐,將千兩黃金和書信交給了庄生。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藏傳佛教五姓財神之白財神)


沒想到庄生收了東西後,卻催著讓他回去,不要在楚國逗留。這讓范蠡大兒子心裡更加沒底,他表面上答應了,卻在離開了庄生住處後,用自己私下帶來的黃金,到處托關係找人。


再說庄生,他雖然身居陋巷,顯得窮酸,但很有才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楚國非常有威望,就連楚王都非常看重他。庄生並不是個貪財的人,他對妻子說,他之所收下老朋友范蠡的金子,是怕他認為我不肯幫他。所以不得不暫時收下來,讓老朋友安心。待事成之後,再把這些金子還回去。


過了幾天後,庄生終於找了個機會,去見楚王。他說他夜觀星象,楚國天相異常,恐有災禍。楚王一聽急了,忙問庄生怎麼辦?庄生建議「獨以德為可以除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告訴楚王,要積德行善。那麼做什麼事情功德最大呢?庄生非常聰明地舉了個例子,不再殺人。楚王聽了,決定大赦天下。庄生沒想到的是,被范蠡大兒子買通的幾個人知道了秦王大赦天下的消息後,偷偷跑去告訴了范蠡的大兒子。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范蠡的大兒子一想,既然楚王大赦天下,我弟弟就一定會出來,這金子再送給你庄生,有點太冤了。於是,他又去拜見庄生。庄生是什麼人啊!一看范蠡的兒子沒走,進門就說楚王大赦天下,誇自己的弟弟運氣如何如何好,庄生就馬上明白對方什麼意思了,他就讓范蠡的大兒子拿走了千兩黃金。


但是庄生心裡很不爽,他生氣地想,這什麼事啊!自己本想把救人的事做得不落痕迹,讓朋友的兒子從「整批交易」中批發出來,但是他沒想到范蠡的大兒子是個不懂門道的粗人,以為自己貪財不出力!沖他知道楚王大赦天下這件事,說明他已經買通了不少官員,說不定還會把給他送金子的事告訴別人,那自己一輩子的清譽不就毀了么!如果將來楚王知道了這件事,後果不堪設想!庄生感到了事態的嚴重。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這也難怪庄生緊張,你想啊,這陶朱公范蠡在那個時代是什麼人啊!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舉足輕重的重量級人物。他的兒子殺了人,這條新聞,不比今天王寶強和馬蓉的離婚大戰絲毫遜色!說不定被那時的國人怎麼炒呢!想來舉國上下的眼睛都在關注最後的結果。這個時候,范蠡的大兒子出現在楚國,就夠引人注目了!假如他再被人看到在庄生家裡出現過,難免有人會聯想到什麼。那庄生豈不擔上了受賄嫌疑?這庄生越想越窩囊,覺得自己被擺了一刀。於是,他立刻又去了一趟皇宮,拜見楚王說:「先前我勸大王修德以穰天,今天我外出,聽許多人議論,說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禁在牢獄之中,他家裡邊用重幣賄賂大王左右,所以他們都認為這次大赦不是為楚國祈福,而是為了陶朱公的兒子。」楚王聽了大怒,立刻下令,在第二天大赦之前,殺了陶朱公范蠡的兒子。


當范蠡的大兒子帶著弟弟的屍體回到了家,范蠡嘆息說,他早就知道這種結果。他說大兒子從小跟隨他,歷經了許多苦難,知道錢來之不易。因此,他比較看重錢。而他的小兒子,生下來時,家中已經很富有了,根本不知道掙錢的艱難,所以他不會在意捨棄錢財。這也就是最初范蠡想派小兒子去救二兒子的原因。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藏傳佛教五姓財神之黃財神)


知子莫若父,范蠡本來可以救回二兒子的命,卻最終讓二兒子命喪楚國。這一點,似乎讓人難以理解。為這一點,千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有褒有貶。褒的一面:1、人們認為范蠡千金救子,在選人,用人方面值得借鑒。的確,關於這一點,即便到今天,知人善用,對企業管理,仍有著重要意義;


2、有人認為,范蠡明知道老大去,老二必死,老三去,還有生還的可能,可是他還是派老大去了,他這是二害相遇,取其輕。說白了就是在大兒子和二兒子之間,范蠡認為選擇大兒子生比選擇小兒子生,害處少得多。大兒子假如死了,范蠡等於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二兒子和小兒子一樣,是典型的富二代,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創業的艱辛。將來范氏家族還要靠誰傳承,結果不言而喻。所以,范蠡最後改變了想法,是長遠考慮,是值得讚許的;


3、還有人認為,范蠡派大兒子去,是為了保全自己的一世英名和高風亮節,值得肯定。作為對立面,持有貶義的人則認為,范蠡既然能被稱為儒商的鼻祖,被稱為財神,那買賣做的就不是一般的大,公司也指定不止一家,手底下絕不會缺少精兵強將。如果他怕傷了和大兒子之間的感情,他完全可以派他手下的得力幹將去協助大兒子啊!以范蠡的智慧,完全有可能做到未雨綢繆。他這麼做,作為父親,他是冷血的,是自私的,他是利用兒子的死,保全自己的聲譽,是不可取的。誰對誰非,我在這裡不做討論。我只記得一篇史學評論中說,范蠡看到大兒子帶回了弟弟的屍體時,居然哈哈大笑!當時看完,范蠡給我的感覺有點匪夷所思,但仔細動動腦子,就不難明白,這也許正是范蠡超越常人的地方。也許范蠡是在用他超人的智慧告訴他的子孫: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縱觀范蠡的一生,從楚到越,由越到齊,由布衣客到相國,由流亡者到大富翁,他給後世留下了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作為商人心中崇拜的偶像,范蠡的言論成為商人們尊奉的信條。他的《致富奇經》和《陶朱公術》被後人發揮,充實、演繹、細化,成為了今天的《理想致富十二則》、《理財致富十二戒律》、《商場教訓》以及《經商十八法》,統稱為「商人之寶」。而我寫此文,只是想說,任何傳奇、神話故事的背後,必然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和付出,這一點對我們後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布衣「財神」,千金救子



范蠡雕塑,很高大上吧)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於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祈福從先人開始,有福還看今朝
黃花一嘆,透穿千年
十首宋詞《水調歌頭》,完爆中秋喜憂樂愁
與井有關的歲月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財神爺照應!一周之內,3生肖金旺助財,橫財滿屋,賺得百萬大財
詳說各路財神,文財神,武財神,五路財神!
7月財運紅火,財神送錢,金錢遍地的三大生肖!
未來7天中,這幾個生肖有財神爺庇護,財星助力財帛宮,金庫滿溢!
民間供奉的「財神爺」是何方神仙?誰是文財神、武財神和五路財神
武漢誕生千餘「金雞寶寶」,產婦為求「財神寶寶」推遲生子
菩薩財神送財送福,一輩子不缺錢花的四類人!
四月財神照顧,命中為財,財神照顧的生肖
五月財星高照,財神送財的三大生肖
七月中下旬財神爺送錢,求財順利的三大生肖
神秘的財富之神,大黑天財神鵰件
未來三個月里財神鎮守財帛宮,財路大開,錢途無量的生肖!
十二月財神爺眷顧,招財旺財,聚財生財的三大生肖
壤塘,「財神的壩子」夜色美
財神下凡,下半年吉神相助,財路大開,賺得八方財富的生肖
十二生肖里最有財神緣的3個生肖,這輩子財星高照,家財過千萬!
十月金秋迎財神,財庫大漲,橫財不斷的生肖!
三月十五財神聖誕還陰債補財庫祈福法事告
農曆6月起,財神財來,菩薩助貴,錢財滿溢,日進斗金的三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