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認捐10萬元 溫商謝炳超倡議助力重建泰順廊橋

認捐10萬元 溫商謝炳超倡議助力重建泰順廊橋


認捐10萬元 溫商謝炳超倡議助力重建泰順廊橋



薛宅橋資料圖 林上兆/攝


認捐10萬元 溫商謝炳超倡議助力重建泰順廊橋



文重橋資料圖 孫斌 攝



認捐10萬元 溫商謝炳超倡議助力重建泰順廊橋


文興橋資料圖


記者昨從市紅十字會綜合處證實,市謝靈運研究會會長、溫商謝炳超發出倡議,呼籲一起幫助重建泰順廊橋。


市紅十字會綜合處處長鬍育淼稱,昨天上午,謝炳超提出由其本人發起倡議,藉助市紅十字會平台一起幫助重建泰順廊橋。市紅十字會同意了該倡議。


據了解,謝炳超建立了一個名為「重建泰順廊橋倡議群」的微信群,呼籲大家幫助重建泰順廊橋。謝炳超夫婦認捐10萬元,其餘30多人認捐1000元至5000元不等。

謝炳超稱,這些愛心捐款直接匯到溫州市紅十字會的賬戶。


大拙至美 廊橋「遺」夢


今年的第14號颱風「莫蘭蒂」帶來的雨水,沖走了泰順縣境內三魁薛宅橋、筱村文重橋、文興橋三座廊橋。經當地文保部門及群眾的努力,目前,8成以上構件已被找到。


目前,溫州文物部門正向省和國家逐級申請,在完全有修復可能的條件下,是否可以原址重建。而在此期間,泰順廊橋作為「地域文化與傳統美學結合的典範」,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吟吟水中立,廊橋是鄉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場所

其實,廊橋這個名字是近20年才有的稱謂。


在1996年攝影家蕭雲集發表《浙南廊橋有遺篇》一文中,首次使用「廊橋」一詞。在這之前,泰順人稱這些橫亘山水間的拱橋為「柴橋」、「蜈蚣橋」,是鄉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場所。


泰順廊橋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現存廊橋的修建年代多為清代。據《泰順交通志》記載,到1987年底,包括木拱廊橋、木平廊橋和石拱廊橋在內的明清廊橋有30多座。這次被毀在洪水中的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就是其中的三座。


人斧若天工,不用鉚釘,木材縱橫向搭接「井」字形

泰順廊橋中最為壯觀的屬木拱廊橋類型。這類橋樑結構的基本組合單元是6根相同規格的桿件,不用鉚釘,縱向4根、橫向2根,別壓穿插,搭接成一個「井」字形。其上端的縱梁壓在橫樑上,橫樑又會壓在相對的一根縱樑上,相當於上下兩根縱梁夾住一根橫樑。然後,受壓產生的摩擦力,會讓構件間結合得越來越緊密。這樣由6根桿件構成的拱形結構中,就每一根桿件來說,又是最簡單的支架梁。


除了造橋工藝,一座橋,造在哪裡也有講究,這就要請堪輿先生來選橋址了。這一方面是要考慮廊橋本身的安全,選址必須要確保橋不會輕易被山溪衝垮。此外,除了給鄉民出行帶來便利之外,還往往是一個村莊的風水橋。開工造橋的具體時辰,也要請堪輿先生來定。開工時,村裡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雖然造橋的儀式隆重,但廊橋建造的過程中,反而沒有嚴格的工序先後。


總設計師的名字,被刻在神仙「進入」廊橋的地方


他的名字被發現,是在泰順嶺北鄉上垟村的泰福廊橋上。這座建於1943年的橋上有「繩墨董直機」字樣。「繩墨」,就是廊橋總設計師。


董直機從小就聽人說起,家鄉嶺北村尾村以前有座明代同樂橋,後毀於清末的洪水。13歲那年,董直機在閩北壽寧縣親見一70多歲的老「繩墨」,指揮眾師傅用木滑輪和架子,將一根根重達千斤的橫樑架到半空——他被深深地吸引了。


董直機依然記得自己當初造泰福橋時的種種儀式:選棟樑、擇吉、祭木工神……


「棟樑」是橋樑兩端承重的部分,泰順人喜歡以柳杉或松木為材料。有資格做棟樑的木頭,要枝繁葉茂長在見陽光處,旁邊沒有蟲蛇巢穴。伐木時必須用斧頭且只能從單邊砍。伐好的木頭被披上紅綢搬下山,搬木頭的人,則必須是雙親健在、下有兒女,且家庭和睦、個人品行得到全村一致認可的男子。


在剛建好的橋面上,留有一塊木板的空缺,須挑選良辰吉日由「繩墨」師傅釘上,這就是「圓橋」。「圓橋」是民間百姓為橋樑竣工舉辦的儀式。


而「繩墨」的名字,在橋建成之時,被刻在了「棟樑」上。棟樑被鄉民認為是神仙從天上進入廊橋的地方,「舉頭三尺有神明」,「繩墨」們如何能不傾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呢?


董直機在1948年建了泰福橋;幾年前,他在家鄉又建了一座「同樂橋」。2009年,董直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如今他的徒弟已聲名鵲起。


懸魚和卷草紋,是廊橋上常見的裝飾


行走在廊橋上,抬頭可見橋面廊屋中精美的藻井,描繪有各類神仙人物等圖案。它們供旅人向神求取平安,或供村民求神仙保佑橋樑本身。廊橋外表的滄桑和彩繪藻井的反差,透露出廊橋作為當地人信仰中心的特殊地位。


在廊橋屋檐上,常見的裝飾花紋是懸魚和卷草。


懸魚有直線和弧線兩種,一般都雕刻為「魚」的形象,也有的刻壬、癸兩字,有的則乾脆在懸魚上雕一個「水」字。據說懸魚、卷草可以鎮火,以佑護木構橋樑。當然,懸魚的實際功能,在於用厚實的設計來防止懸挑的檁條端頭受潮。


而「魚」背後的文化深意,則與清廉有關。在古代,橋樑道路是王政之一端,修一座橋,同樣是為官者政績的體現,也是道德、善行、美好願望的載體。懸魚亦體現人們期待清官護佑橋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新聞 的精彩文章:

解讀:為何此次泰順會遭遇如此猛烈山洪?
溫州兒童人口大數據公布 去年樂清人生娃最多
暑期易胖上加胖 不少小胖墩進醫院還跑健身房

TAG:溫州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溫商酒店獲格林豪泰1.5億入股,3年完成溫州200家酒店改建
今金貸、溫商貸等10家互金平台資產不透明
這位溫商厲害了!25歲闖蕩土耳其 4年後成眼鏡大王
這家溫商上市企業好牛,今年排名躥升153位
溫商拍得天價玉璽續:買家已將玉璽提回 暫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