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懸疑史,諸葛亮到底家在何方?

三國懸疑史,諸葛亮到底家在何方?

公元227年,諸葛亮在向蜀後主劉禪呈遞《出師表》時,並沒有想到僅僅因為自己寫的兩個字,竟然導致後世爭論了一千八百年,兩個互為唇齒的兄弟城市開始沒完沒了地掐架。如果「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能預料到這事兒,估計會在這倆字後面加上一個注釋。


這兩個字是什麼呢?


南陽。

諸葛亮的原話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諸葛亮自己都說了躬耕之地是在南陽,那有什麼問題嗎?



三國懸疑史,諸葛亮到底家在何方?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在諸葛亮活著和死後不久,這個問題還沒有人追究;但在諸葛亮死後一百年,東晉時期的人已經搞不清楚這個問題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除諸葛亮自述之外最早記載諸葛亮躬耕地的官修正史,是《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東晉王隱《蜀記》。上面說:


「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


史書上說,隆中是諸葛亮的家。《漢晉春秋》上說,隆中在襄陽城西邊二十里。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自己說自己家在南陽,怎麼這裡說的是襄陽?這個家就是他曾經的躬耕之地嗎?三顧茅廬的故事,是發生在這裡嗎?此處還有一個問題,「沔之陽」,即漢水北岸,但今天的隆中在漢水南岸,南陽才在漢水北岸,難道是這個鎮南將軍劉弘走錯了地方?


這個故事要從頭講起。諸葛亮既不是湖北人,也不是河南人,他是山東人。諸葛亮出生於徐州琅琊陽都,今屬山東臨沂市。因其父早逝,他追隨叔父諸葛玄投奔荊州劉表。劉表這個人,史書上說他「外寬而內忌」,外表寬厚、和藹,實際上心胸狹窄,雄猜多疑,像龐統、徐庶、司馬徽、伊籍這樣的才子謀士,都居住或者曾經活動在劉表的轄區,但都未能被劉表重用。諸葛玄投奔劉表後,實際上也未能得到重用。等到諸葛玄一死,年幼的諸葛亮失去生活保障,不得不自謀生路。所謂的「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是才子瀟洒的隱逸之舉,實際是自謀生路的不得已選擇。諸葛亮的躬耕生活從諸葛玄死去的建安二年就開始了,直到他被劉備邀請出山,這十年間一直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


三國懸疑史,諸葛亮到底家在何方?



陸毅飾演的諸葛亮


劉表治荊州時,他的治所在襄陽。換成當代語言,如果荊州是個「省」,它的「省會」在襄陽。襄陽的對面是樊城。劉備走投無路,投奔同宗的劉表,被劉表安排到新野駐紮。新野在宛城的南面,襄樊的北面。當時宛城由劉表的愛將文聘把守。劉表和文聘一南一北把劉備夾在當中,實際上是對劉備留了一手。如果曹操大軍南攻,劉備率軍在新野也作為一道屏障;如果劉備生有異心,北面的文聘可以擋住他;同時南北夾持,也不怕劉備再次上演誅殺車胄奪城池的舊戲。劉表的如意算盤可謂打得精妙。後世史家也看出來劉表這一局作的好,明言劉表對劉備「憚其為人,不甚信用。」


劉備和劉表長子劉琦關係好,牽扯劉表廢長立幼的家事,這也讓劉表感到不爽。當時最讓劉表受不了的事情,是劉備四處招攬人才,禮賢下士,一點不像當老實「小弟」的樣子,完全是亂世梟雄的作派。但是,劉備每次招賢,都是等賢才主動上門來拜見他,他是不主動出去的。因為劉備屯兵新野八年間,史書上有據可查的離開新野只有三次,且三次都是去拜見劉表。這一點,從劉備對徐庶說「君與俱來」這句話也能看出來,他是不主動離開地盤的。這倒不是劉備倨傲,而是將領守土有責。東漢有「擅興法」,專門懲治將領擅離軍營之罪。劉備是被劉表重點監視的對象,自然不敢在他眼皮子底下隨意來去。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諸葛亮住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劉備從新野跑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實在是有點太遠了。因為兩地直線距離超過百里,實際距離要更遠,其間還要乘船過漢水,按照當時的交通條件,劉關張三兄弟必須天不亮出門,一路不吃不喝急行軍,這樣才能在夜裡或者第二天見到諸葛亮,又怎麼能當天往返呢?而且以當時的政治生態,劉備又要經過劉表及其親信居住的「省會」,三次干冒軍紀和政治風險,不合現實。



三國懸疑史,諸葛亮到底家在何方?



三顧茅廬的故事

那麼,似乎可以判斷。三顧茅廬的故事應當不是發生在襄陽。襄陽城西的隆中只是諸葛亮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可能是他遊學時一個臨時的家,也可能是他出山之後的暫居之所,總之,他與劉備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應該另有他處。


那麼,諸葛亮與劉備相遇的地方是在南陽嗎?首先,我們要分清,這裡說的南陽,指的是現在的南陽,當時叫宛城;而有學者認為諸葛亮說的南陽,指的是南陽郡。當時隆中屬於鄧縣,而鄧縣歸南陽郡管轄,故以此解釋諸葛亮的原話。也有學者認為,當時的人習慣用南陽代指宛,只有諸葛亮住在宛,才會說自己「躬耕於南陽」。那麼,三顧茅廬是發生在宛城嗎?答案似乎也是否定的。因為,第一,宛城由劉表大將文聘重兵防守,劉備不敢也不會私自帶著關張二弟去文聘的防區招賢。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隆中對》中,諸葛亮說了這麼一句話——「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這個「向」字說明了諸葛亮和劉備談話的地方,地理位置不在宛。宛、洛都在荊州的北面,談話的地方當在宛的南面。


說到這,大家也就明白了。諸葛亮與劉備第一次相遇的地方,需要滿足四個條件:第一,符合諸葛亮自述的「躬耕於南陽」;第二,不在劉表的治所襄陽;第三,是在宛城的南面;第四,符合《三國志》記載的「沔之陽」,即漢水的北面。那麼,這是哪裡呢?只有一個答案同時符合以上四種條件,這就是劉備自己的防區——新野。新野屬於南陽郡,同時,只有在劉備自己的防區內,他才可以來去自由,隨時去拜訪諸葛亮。



三國懸疑史,諸葛亮到底家在何方?



今日襄陽的旅遊景點古隆中(羊菓所拍)


八十年代以來,南陽與襄陽兩地為爭奪諸葛亮躬耕地的戰況十分激烈,從郵票發行、中學語文教材出版、電視劇選景、學術會議召開以及旅遊景點建設等各個方面展開辯論,這背後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文化效應和民間信仰等問題。清朝時候,南陽知府顧嘉衡希望調和兩地的爭論,曾撰寫一副對聯說: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當代也有學者出面調和,認為南陽卧龍崗是諸葛亮的躬耕地,襄陽隆中則是諸葛亮長期遊學的寓居處,兩地都是諸葛亮的重要紀念地。羊菓的觀點是,南陽確為諸葛亮的躬耕地,只是三顧茅廬的故事應當發生在南陽的新野附近,而襄陽隆中則是諸葛亮曾經寓居的地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人風采 的精彩文章:

三國里最危險的一樣東西,誰拿到誰就得死
劉備挖牆角還能留美名,一特點讓張飛關羽都忠心跟隨
劉備的成功說明,虛偽的最高境界是誠實
為什麼說漢朝是寡婦的幸福時代?
中國歷史上最說不得的皇帝

TAG:詩人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