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可能還記得那句「請看 VCR!」,如今,VCR 的故事也已經結束了

你可能還記得那句「請看 VCR!」,如今,VCR 的故事也已經結束了





這些故事是如今影視娛樂公司商業格局的雛形。在互聯網盛行的十多年裡,錄像機的故事不過是被反覆改編重映了。


如果不是一個多月前,日本船井電機公司宣布生產完世界上最後一批盒式磁帶錄像機(VCR),人們實在找不出重新討論錄像機和錄像帶的理由。




別說錄像帶,因為流媒體的發展出乎意料的好,就連早幾年還感受到威脅的 DVD 都是個老話題了。著名的錄像租賃公司百視達 (Blockbuster)關閉所有門店也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情。沒人再會懷疑靠著租賃影碟起家的 Netflix 能不能做成視頻網站,現在人們更關心的是類似《紙牌屋》《毒梟》這樣的 Netflix 自製劇什麼時候出下一季。



基於流媒體的視頻網站和電視機頂盒,人們還發明了一些描述「愉悅感」的新詞,比方說 「Binge watching」 ,「暴看」,形容「狼吞虎咽地看劇,一集接一集,一季接一季」。




但仔細想想,一點兒都不新鮮。如今人們在視頻網站獲得的愉悅感,40 年前,是通過錄像帶獲得。



在錄像帶的黃金時期,人們可以找個清閑的時間,從租賃店那裡一舉捧回十幾張卡帶,或者自己使用家庭錄像機錄製某個時段的電視節目,配上一點兒啤酒,可以在當時的家庭娛樂重地——客廳,打發掉一整天。




和錄像帶有關的故事不止於此,它的複雜程度甚至可以寫一本商業教科書。在這其中,你可以了解到新技術如何可能贏得大眾市場,好萊塢如何在錄像帶的衝擊下開始考慮成為一家娛樂公司,以及,究竟是技術還是內容還是高利潤附加值的所在?




總的來說,這些故事是如今影視娛樂公司商業格局的雛形。在互聯網盛行的十多年裡,錄像機的故事不過是被反覆改編重映了。








如何贏得大眾市場




錄像帶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6 年,美國 Ampex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錄像機」。該款錄像機售價高達 5 萬美元,一般只有電視網以及大的私人電視台才能買得起。儘管如此,錄像機首周上市就賣出 100 台,這幾乎相當於 Ampex 公司一年的收入。



過去,屏幕上的影像遵循日常生活中的線性時間,轉瞬即逝。人們頭一回發現,可以讓時間倒流,重現。 Ampex 的訂單因此源源不絕。



來自:《紐約時報》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用錄像機就在大眾消費者中相當普及了。人們可以用它錄製電視節目、回看電視,也可以看電影。當時分析師估計有 1500 萬戶美國家庭都擁有了錄像機。到 1990 年,三分之二的美國家庭都擁有了錄像機。




毫無疑問,這是錄像帶的黃金時期,錄像機生意最好的時候。




為了爭奪大眾市場,兩家來自日本的公司——索尼和松下的子公司 JVC 在 1975 年、1976 年推出了兩種不同的錄像技術,Betamax 和 VHS,雙方都希望能獨佔市場。這場對戰被視為公司如何了解消費者需求、掌握渠道的經典案例。差不多也是和錄像機有關的最出名的商業故事。




索尼一直自信 Betamax 記錄的畫質更好,但對於商業世界而言,絕不是最好最完美的技術才會獲得勝利,最能解決需求的那個才是根本。相比索尼的 Betamax ,JVC 的 VHS 記錄時間更長,是索尼的三倍。而且, VHS 有意鼓勵空白帶,價格也更便宜。這些都更符合消費者當時的需求,他們更需要的是錄製的時間和行為本身,需要的是性價比,而不是索尼沾沾自喜的畫質。




另外, JVC 還授權其他公司生產錄像帶,擁有許多租賃連鎖店,好萊塢也採用該格式,有著更多 VHS 的電影,最終產生網路效應(又被稱為傳真機效應)。也就是說,使用 VHS 格式(或者比如傳真機)的人越多,每個人所獲得的效用越高,你可以更便捷地獲得更多資源。這也滿足了消費者對影視資源更多的需求。




1984 年,有 40 家公司使用 VHS ,而使用 Betamax 的只有 12 家。到 1987 年,索尼正式宣告失敗,次年也開始生產 VHS 錄像機。









製片廠?何不做一家娛樂公司




一定會有人對新技術不滿意。好萊塢就是其中的一個。




電影製片廠著急地看到,1971 年, 只有 1580 萬美國人到影院觀影,而在 1929 年電影剛剛流行不久,這個數字還有 9500 萬。這一方面是由於人們搬去了郊區,電視興起,另一方面,人們還可以利用錄像帶——不受限制地觀看電視節目。




好萊塢不會坐視不管。當時的兩大電影製片廠環球電影和迪士尼在 1976 年把索尼告上了法庭。這兩家好萊塢巨頭稱,消費者未經許可使用索尼的錄像機錄製其享有版權的電影,構成侵犯版權,他們要求獲得賠償,並要求索尼禁止生產和銷售錄像機。




沒錯,這距離索尼推出錄像機才過去了一年,但影響力已不容小覷。




訴訟的結果很好猜,看看錄像機在之後的 20 年裡大行其道,就知道索尼八成贏下了這場官司。案件經過加州中區地區法院和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美國最高法院的逐層審判, 1984 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布索尼勝訴,允許家庭用戶自由錄製節目。




這場官司對好萊塢的意義一直持續到現在。他們被迫去試驗影院之外的發行渠道和盈利方式。為什麼不能主動參與到這個新市場中呢?娛樂業的結構就此被改變了。




澳大利亞電影學者理查德·麥特白(Richard Maltby)在《好萊塢電影: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一書中寫道:「到 1986 年,大製片廠從錄影帶這樣的家庭市場上獲得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來自影院的收入。同一時期,收費有線電視的訂戶也從 900 萬增加到 4200 萬。 1990 年,來自於錄影帶出租市場的收入達 8.4 億美元,幾乎是電影票房的兩倍。」




因為錄像帶的出現,好萊塢開始注意到「輔助市場」的可能性,他們正慢慢轉型成為娛樂公司,而不只是電影製片廠。他們不一定知道,在未來誰能吸引觀眾最多的注意力,最好的辦法正如行業分析師哈羅德·維戈爾(Harold Vogel)所說,「大製片公司僅是想建立一種『娛樂產業統一體』的輔助機制」,控制全部的出口。




在華爾街的推動下,電影公司和電視公司掀起了一股合并熱潮。 1985 年,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兼并了 20 世紀福克斯製片廠及其旗下媒體電視台,成為美國最大的獨立電視網。 1990 年,時代公司和華納傳播公司合并成立時代華納。 1994 年,派拉蒙被維亞康姆收購。 1995 年,迪斯尼購買 ABC 電視網。 1996 年,時代華納併購特納傳播公司等。




另一方面,能否在錄影帶等輔助發行渠道取得良好收入,在當時也成了衡量一部電影是否製作的關鍵因素。續集預售因此成為好萊塢熱捧的一個類型。相比新片,續集有著更廣大的用戶群基礎,租賃或購買的錄影帶的幾率和基數更高,人們還通常想把前傳、後傳都買下。




直到今天,續集片也越來越成為了好萊塢的票房保證。在 2006 — 2015 年好萊塢的十大票房冠軍中,有 8 部都是續集片。






因為錄像機的出現,好萊塢暴露了它的保守,也做出了適當的修正。一開始,他們在電影上映幾個月之後,才老不情願地允許發行錄像帶,但之後,「窗口期」逐漸縮短。現在,人們可以更快地在視頻網站看到新上映的電影,或者買到、租賃到影碟。




不過,爽快的程度還是沒法兒和一股腦兒放出一整季的 Netflix 自製劇相比。









新技術反覆出現,佔領市場的辦法大同小異




DVD 播放器在 1997 年的出現,提早預示了錄像機的死亡。每一種新的介質都比之前的介質在大小、儲存量和清晰度等方面都具有優越性,還有著更為豐富的體驗。 5 年後, DVD 的銷量就超過了錄像帶。同年,索尼 Betamax 錄像機停產。




在之後,DVD 生產商也經歷了 HD DVD 和藍光(Blu-ray Disc) 的格式之爭,而勝利的關鍵同樣取決於能否將格式授權給更多的廠商。




起初,派拉蒙、環球、華納兄弟、新線、 HBO 等好萊塢片商都宣布支持東芝陣營的 HD DVD,而在索尼的藍光陣營,除索尼自身擁有的米高梅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以外,只得到了迪士尼和福克斯的支持。




但後來 NBC 、環球、微軟、英特爾、維亞康姆旗下的派拉蒙和夢工廠宣布支持 HD DVD 。競爭愈演愈烈,事情直到 2008 年出現了轉機。 1 月 4 日,華納兄弟最終宣布不再支持 HD DVD ,直接迫使 HD DVD 推廣集團取消了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的新聞發布會,也進而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業界開始倒向藍光。




2 月 15 日,沃爾瑪同意獨家銷售藍光播放器。四天以後,東芝宣布放棄 HD DVD 業務。索尼公司首席市場官安德烈·豪斯說:「我們可以讓 Betamax 的幽靈安息了。」



盛田昭夫,來自:innopedia



錄像帶開啟的授權和租賃模式也一直維持下去,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從 DVD 到在線租售 DVD ,到在線數字化,再到 Netflix 和亞馬遜,都來自這個模式。其中  1997 年誕生的 Netflix,如你所知,在接下來的近 20 年裡橫跨了 DVD 、藍光和流媒體的影視訂閱服務。流媒體技術也是在 20 世紀末出現的, Netflix 飛快地抓住了它。




但人們現在普遍認為, Netflix 的改變和興起揭示了高利潤附加值的產品正在往內容轉移。正如當年影片資料庫對大製片公司來說,價值重大,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競爭力,和難以被一下子超越的部分。按照理查德·麥特白的說法, 2000 年,大製片公司的影片資料庫被估值為 80 億美元,這相當於 1980 年身價的 20 倍。









生產技術,還是生產內容?




生產技術,還是生產內容?這個問題同樣適用於早年的錄像機製造商索尼。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 1946 年所創立的索尼,有著濃厚的工程師基因,專註消費電子產品的創新和生產。 1946 年,井深大在索尼的創立說明上寫道:「我們要建立一個穩定的公司,工程師可以在這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們知道自己在享受著科技的樂趣,同時履行著他們對社會的義務。」索尼由此誕生了像特麗瓏顯像管技術、 Walkman 和 PlayStation 這樣世界級的電子產品。




但在 1989 年 9 月 25 日,在創始人盛田昭夫的主導下,索尼宣布以 34 億美元併購哥倫比亞影業公司,並承擔該公司 16 億美元的附帶債務。但同時,哥倫比亞的影片資料庫從此都歸索尼所有。因為擁有 IP,他們可以源源不斷地從發行錄像帶、 DVD 、流媒體,還有授權改編中獲得收益。




當時,這是日本公司對美國公司最大的收購個案,美國人還對此表示了擔憂與不滿。《新聞周刊》的封面變成代表美國精神的自由女神穿起了日本和服,標題為「日本入侵好萊塢」。



來自:wxrw123



「你們美國人不會明白!看一下錄像帶的格式之爭吧。索尼的 Betamax 格式在技術上是領先的,但好萊塢卻選擇了 VHS 。我們通過收購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可以保證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盛田昭夫在回應美國最大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 CEO 布賴恩·羅伯茲時說。




為錄像帶引起的和美國娛樂公司的交鋒,讓這家日本公司看清了如何才能掌握娛樂產業的話語權,索尼也在整體上從技術向內容轉型。 1999 年,索尼迎來了第一位非工程師出身的 CEO 出井伸之。他決定把索尼打造「傳媒和技術企業」。 2004 年,索尼又收購了米高梅電影公司。




2005 年,接任出井伸之的是美國人霍華德·斯金格,這位新聞記者出身的電影製片人想的也不是索尼的工程師文化。「沒有了內容,大多數的設備跟垃圾沒有什麼兩樣。」斯金格說,「像圍繞古老太陽運轉的新世界軌道一樣,寬頻娛樂的地球將圍繞內容運轉。索尼首先是一個娛樂公司。」




隨後,平井一夫接任,索尼在 2012 年賣掉化學業務; 2013 年,賣掉大樓; 2014 年,賣掉個人電腦業務(VAIO)、分拆電視業務成獨立公司; 2016 年,賣掉電池業務。




索尼最近發布的一份季度財報顯示,傳統的消費電子業務一直處於長期虧損的狀態,影音遊戲娛樂部分都在不斷盈利。 2016 財年第一季度,遊戲和網路服務業務銷售收入為 32.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5%。




沒有一家公司僅靠生產錄像機成為巨頭。還在生產最後一批錄像機的船井電機?你可能此前根本沒聽說過它。 




題圖來自:qz






《好奇心日報》體驗了 14 個國家的 20 個 Airbnb 住處,這裡是報告





2016,中國傳媒大學,那些從動畫系畢業的年輕人





那些看起來快意恩仇的自由職業者,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德甲的場均上座人數,能甩開其他聯賽一大截?
避開熱門景點,伊斯坦布爾還有更富創意的街區
麥兜打算用機器人拯救世界,這對麥兜和創作者麥家碧都是新任務
《好奇心日報》體驗了 14 個國家的 20 個 Airbnb 住處,這裡是報告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iPhone X就要來了!歷年發布會上的經典瞬間你還記得嗎?
真的是有毒!看完這個,你還記得NBA球隊的logo是什麼樣嗎?
還記得當年的Commodore 64?聽說它現在也能流暢運行VR了
Angelababy與可愛喵的合影,你們還記得嗎?
iPhone8發布在即,蘋果的兩大坑,你還記得嗎?
在Soneva Kiri撒歡,做回孩子,再也不記得回家的事了
要做合格的廣平王妃,這幾件事你可不能不知道:還記得當年的prince嗎?
TCL 又要復活一個經典品牌:你還記得 Palm 嗎?
還記得Windows XP經典桌面嗎?背後的故事也很有趣呢
CC的離去黯淡了一代人的青春,你還記得CLOT曾致敬過Linkin Park嗎?
還記得Sunshine組合么?她們竟然還活著!
《Running Man》節目錄製 少女時代又來參加了!還記得情侶特輯的睡衣趴嗎?!
這一抹橘黃亮色你可曾還記得?!NIKE Vandal High「Doc Brown」即將復出!
Java基礎學完了,這些你還記得嗎
HiFi發燒友,你還記得最初感動你的是什麼嗎?
還記得被SM雪藏的Shinvi嗎?這個組合的成員現在居然做了…
如此看好VR的前景?可是你還記得當年的3D電視嗎?
還記得針對NPM的Typosquatting攻擊嗎?這次它又瞄準了PyPi
記得蘋果發布會上會動的「AR粑粑」嗎?它是買iPhone X的一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