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有名的「前門接旨,後門開斬」:接的誰的旨,斬的又是誰?

歷史上有名的「前門接旨,後門開斬」:接的誰的旨,斬的又是誰?

「前門接旨,後門開斬」的故事發生於同治年間,既慈禧、慈安兩宮垂簾聽政期間。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垂簾聽政是慈安和慈禧兩人。慈安在宮中資歷深厚,十六歲就封了皇后,咸豐淫樂而亡後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地位自然在慈禧之上,在垂簾聽政中應該佔主導地位。歷史上有名的「前門接旨,後門開斬」:接的誰的旨,斬的又是誰?慈安

但實際上,從政變開始到垂簾聽政的真箇過程,事實上的當家人一直都是慈禧一人。這一點從當時的權臣曾國藩、翁同龢等人的日記中已經得到了證實,垂簾聽政時,慈安基本上都不怎麼說話,而是慈禧對朝政任意裁決。

儘管如此,慈禧仍覺得性格溫和、與世無爭的慈安妨礙了自己獨斷專行,因此便在私底下架空慈安,甚至企圖置慈安於死地。時間一長,兩宮不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慈安也對慈禧產生了看法。歷史上有名的「前門接旨,後門開斬」:接的誰的旨,斬的又是誰?1869年(同治八年),慈禧最寵信的大太監安德海得到慈禧的允許離開北京,一路勒索行賄無惡不作,引起人們的普遍不滿,但大多數人知道他是慈禧身邊的紅人,只敢怒不敢言。搜刮到山東時,當時山東督撫乃有名的丁寶楨,這丁寶楨也不客氣,就地擒拿之後,不是向慈禧太后彙報,而是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與慈禧有矛盾的慈安太后,慈安太后以「內監不得擅離京城」的祖訓為由,下令處死安德海。

慈禧在宮內耳目眾多,很快就知道了此事,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到山東,丁寶楨執意處死安德海,為朝廷為人民拔下這個蛀蟲,於是一便命人在後門就地正法安德海,自己一面出去迎接慈禧太后諭旨。歷史上有名的「前門接旨,後門開斬」:接的誰的旨,斬的又是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前門接旨,後門開斬」故事,其實還是宮廷鬥爭的一個反映,只是安德海做了引子!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病重的劉邦派陳平去拿連襟樊噲頭顱,接旨的陳平做了隨機應變之舉
奉牛承運,新手鏟屎官速速接旨!
六大星座汪接旨!朕賜你泡妞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