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派他找人他順便打了三仗 竟使一個國家稱雄世界
朱棣帶兵攻破南京,奪取帝位當了皇帝。但不知去向的建文帝,始終是朱棣的一塊心病,因此朱棣派太監鄭和到東南亞一帶,以安撫海外臣民、擴大對外貿易的名義,暗中尋找建文帝。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剛開始下西洋的時候,西洋各國看著鄭和船隊上滿載的珠玉瓷器、金銀財寶,一個個口水都流的老長,尋思著怎麼才能把這些令人眼饞的寶貝據為己有。
有些潑皮膽大的國家,乾脆直接明火執仗的硬搶,本來不想惹事的鄭和,就這麼被逼著攤上事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遇到這種故意沒事找事、強搶硬奪的國家該怎麼辦?
鄭和雖然人是個太監,然而辦起事來一點也不太監。雖然自己不是來出征打仗的,但凡是敢前來惹事的,就一招——打,這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鄭和三擒番王」的故事。
將計就計一擒渤林邦國王
公元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就遇到了麻煩。前來惹事的人是渤林邦國國王陳祖義。
渤林邦國位於今天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巨港一帶,國王陳祖義原本是中國人,後來在明朝初年,舉家遷往東南亞,如今我們一般稱呼東南亞一帶為南洋。
陳祖義這人還是很有能耐的,在南洋召集了一大幫海盜,最多時人數過萬人,盤踞馬六甲海峽,打劫過往船隻。陳祖義表面上向明朝進貢,但實際上根本不把明朝放在眼裡,明朝派出的使船,他一樣照搶不誤。朱元璋、朱棣都曾懸賞緝拿陳祖義,但一直未能如願。後來陳祖義跑到渤林邦國,在國王死後,自立為王,繼續干那打家劫舍的勾當。
陳祖義見到鄭和的船隊,假意邀請鄭和到巨港停泊休息,還說要歸順明朝,暗地卻在巨港設下埋伏,妄圖一舉消滅鄭和,搶奪鄭和船隊的財寶。
可惜陳祖義也就是海盜的水平,這點小伎倆在久經戰陣的鄭和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鄭和將計就計,設下反埋伏,把陳祖義的艦隊打的大敗,陳祖義本人僥倖逃脫。
鄭和為了一舉解決海盜問題,下定決心抓住陳祖義。數月後,陳祖義還是被鄭和抓住,並被押回明朝處死。
陳祖義死後,南洋一帶立刻變得風平浪靜,再無海盜出沒。
攻進王宮二擒錫蘭國王
公元1408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在返程回國的時候,途徑錫蘭,錫蘭即今天的斯里蘭卡。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又犯了和陳祖義一樣的毛病。
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計劃採用調虎離山的計謀,先以邀請鄭和上岸休息為名,讓鄭和等少數人離開船上的大部隊,然後再派5萬士兵,攻擊沒有鄭和指揮的明朝2萬餘士兵。
兵力佔優,不但是本土作戰,而且又是攻擊對方群龍無首的士兵,從部署來看,亞烈苦奈兒確實要比海盜頭子陳祖義高明的多。
接到錫蘭國王的邀請,鄭和只帶了2000人上岸。上岸後,身經百戰的鄭和立刻陷入了錫蘭軍隊的攻擊。鄭和的軍事天才,這時充分的表現出來。
鄭和沒有絲毫慌亂,也沒有指揮士兵,往停泊在港口的艦隊上撤退,與大部隊回合,而是冷靜的分析局勢。既然錫蘭國派重兵攻擊艦隊,國內守衛一定空虛,那就正好以圍魏救趙的計策破解對方的進攻。
鄭和指揮手下的2000名士兵,一路殺向錫蘭國王宮。局勢正如鄭和所料,錫蘭國內守衛空虛,鄭和的士兵又英勇善戰,一鼓作氣攻進王宮,不但生擒了錫蘭國王后、公主、王子,連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本人也被俘虜。
錫蘭軍隊得知王宮被鄭和攻擊,趕緊撤兵救援王宮。前來救援的錫蘭軍隊,又被攻下王宮的鄭和士兵和艦隊上的明朝大部隊前後夾擊,錫蘭軍隊一戰全軍覆沒。
鄭和把錫蘭國王及其家人、國內大臣等一幫俘虜帶回明朝,明成祖朱棣原諒了錫蘭國王的所作所為,不僅放他們全部回國,還賞賜給他們很多財物。
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被明成祖的寬宏大度感激的涕淚交加,從此衷心歸順明朝,一直和明朝友好往來,成為了明朝的友好鄰邦。明朝和錫蘭國,真可謂不打不相識。
奮起自衛三擒蘇門答臘王子
公元1412年,鄭和第三次出使西洋,這也是鄭和歷次航海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在途徑蘇門答臘國(今印尼蘇門答臘島)時,其國內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王位爭奪戰,鄭和也被卷了進來。
原來蘇門答臘國王在公元1407年,與鄰國的一場征戰中陣亡。王后為給國王復仇,宣布誰能領兵打敗敵國,為國王報仇就嫁給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位漁翁挺身而出,奮不顧身、衝鋒在前率軍打敗敵國,替國王報了仇,而王后也遵循諾言,嫁給了給這名漁翁,還讓他作了國王。
但沒過幾年,王后和陣亡國王的兒子長大了,這位王子殺了已經是自己繼父的現任國王,自任新國王。被殺國王的弟弟蘇干剌與其追隨者,就和新國王爆發了王位爭奪戰。
蘇干剌請求鄭和幫助自己奪回王位,鄭和再三表示,自己只是奉命出使,不願意干涉別國內政,更不願意捲入這場王位之爭。
鄭和上岸後,按慣例與新國王進行貿易,並賞賜給新國王很多財物。蘇干剌見鄭和不願意幫助自己,還賞賜新國王財物,竟然把一肚子火氣全撒在鄭和身上,率領軍隊向鄭和艦隊發起攻擊。
鄭和被迫奮起自衛,在鄭和的指揮下,蘇干剌的軍隊被鄭和艦隊打的大敗,蘇干剌及其同黨也作了俘虜。
蘇干剌被鄭和帶回中國後,明成祖下令將蘇干剌立即處決。
鄭和指揮的三次戰鬥,向世界各國展現了明朝的國力和客觀公正的外交原則。從此以後,不僅沒有哪個國家敢輕易向明朝挑釁,而且明朝也取得了世界各國的欽佩和信任,各國紛紛主動派遣使者,甚至國王親自前來明朝朝貢,與明朝建立了十分友好的外交關係。明王朝不僅沒有因為戰爭給人民和國家帶來災難,反而打出了長時間的和平局勢和明王朝負責任的國際大國地位。




TAG:中華上下五千年 |
※皇帝派他找人,他順便打了3次仗,結果竟然使一個國家稱雄世界
※康熙若不殺他,中國就可稱雄世界,八國聯軍便不敢侵華!
※曾是六朝古都,稱雄華北四百年,因一個莫須有問題,被人一夜毀掉
※美國將會一直稱雄全球?有人稱,中國絕對是美國必須重視的對手!
※一把聖槍,貫穿了整個歐洲爭霸史,它的主人皆稱雄一時
※他救活一個少年,從此改寫歷史,中國又稱雄世界二百七十年
※西遊世界誰才是天尊之下第一高手?二郎神靠邊,唯孫悟空稱雄!
※秦始皇的陵墓中,埋藏著六件神秘寶貝,得到最後一樣就能稱雄世界
※穆帥又將亞軍獎牌送給球迷!歐戰已4次稱雄卻還是拿不下這個冠軍
※稱雄江淮系列之九:一句讖言,此人成了史上最窮皇帝
※此地是中國的命門,中國命運全靠這個地方,佔領它,就可稱雄中國
※稱雄中國北方的匈奴,如今都去哪兒了?
※中國最強家族,稱雄四百多年,建立三王朝,出25個皇帝
※中國最強家族,稱雄四百年,建立三王朝,出25皇帝
※日本手握四艘航母叫囂可稱雄亞洲 俄專家直言能挺過一小時么?
※霸氣!中國無人機稱雄全球市場,美國不得不自嘆弗如
※日本曾想仰仗心神稱雄亞洲天空:現在我國的殲20服役了,夢碎一地!
※日本手握四艘航母叫囂稱雄亞洲,俄直言能挺過一小時么?朝鮮敢叫板美國靠的是什麼?
※二戰時期德國稱雄歐洲,其餘兩個盟友並非毫無作為,義大利還有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