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科學家告訴你:吃剩的口香糖別扔了,拿去做電池
研究者將赤蘚糖醇(erythritol)和木糖醇混合在一起,放入碳納米管中,隨著納米管直徑的減少和混合物質量的減少,熱能發生顯著轉移;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密度越高的糖醇混合物,熱能轉移的效果越好。
可再生能源發電已經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能源趨勢,無論是太陽能、風能、地熱能,乃至核能,在我們的能源結構中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儲能產業的發展早已遠遠趕不上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速度。目前已實現商用的儲能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抽水儲能、電池儲能和飛輪儲能。
(澳大利亞馬布爾巴飛輪儲能系統 來源:energystorageexchange)
然而,即將有第四種儲能方式產生。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者正在研究一種非常有前景的儲能方式,他們通過使用食品業生產食品後的工業廢料,提取其中富含的糖醇,與碳納米管相混合,搭建了一個基於糖醇的儲能系統。
納米級的碳結構,比如石墨烯和碳納米管(CNTs),能極大提高慢熱儲能材料如糖醇(SAs)的熱傳導效率,這種提升取決於熱能穿越碳結構的轉移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熱能轉移效率更多與糖醇的密度、碳納米管的直徑有關。
(密度越高的混合物,熱能轉移的效果越好 來源:Nanoscale Heat Transfer in Carbon Nanotubes - Sugar Alcohol Composite as Heat Storage Materials)
研究者將赤蘚糖醇(erythritol)和木糖醇混合在一起,放入碳納米管中,隨著納米管直徑的減少和混合物質量的減少,熱能發生顯著轉移;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密度越高的糖醇混合物,熱能轉移的效果越好。
該項目首席研究員張懷忱(Huaichen Zhang,音譯)對第四能源記者表示,「這些新的發現,將有助於以糖醇為基礎的儲能系統的建構。」
食品工業廢料不僅數量龐大、成本極為低廉,一旦該技術最終推向市場,糖醇儲能無疑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目前糖醇儲能的研究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真正推向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該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 9 月 15 日美國化學學會的官方刊物《物理化學雜誌 C 輯》。
這是「第四能源」的第25篇文章
圖片來自網路。





TAG:tech2ipo創見 |
※你吃剩的香蕉皮,我都拿來養花了,真省錢!
※吃剩的香蕉皮別扔,用處超乎你想像!
※家居養花:吃剩的西瓜皮作肥料,讓你家的盆栽輕鬆爆盆!
※吃剩的香蕉皮千萬別扔,用處超乎你想像!
※吃剩的香蕉皮千萬別扔 用處超乎你想像!
※吃剩的骨頭別扔了,拿來養蘭花,效果太驚人了!
※你吃剩下的山藥別扔,隨手丟花盆裡盆栽,全家吃不完!
※您家的狗狗吃人吃剩的飯菜嗎?是不能吃剩菜剩飯的
※吃剩下的蔥根千萬別扔,陽台盆栽起來全家吃不完,不用花錢買了
※吃剩的水果皮別扔!快點拿來養花吧!
※吃剩的香蕉皮千萬別扔,用處大著呢!
※每個菜只能吃三口,皇帝吃剩下的菜怎麼辦,會拿給這三種人吃
※吃剩的西瓜皮千萬別扔,看完你就懂了
※吃剩的西瓜皮千萬別扔,看完你就懂了!
※吃剩的西瓜皮,給小猴做了件衣服,走路那一刻笑噴了
※吃剩的柚子籽不要扔,丟進土裡十天還你一片森林!
※家裡吃剩的豬皮不要扔了,給它這麼一炒,不得吃上幾碗米飯
※吃貨把吃剩的龍蝦殼做成高達,網友們都瞪大了眼睛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飯菜都哪裡去了,告訴你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