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自然與人-16.8——對地殼板塊構造學說的看法

自然與人-16.8——對地殼板塊構造學說的看法

自然與人-16.8——對地殼板塊構造學說的看法



摘要:硬地殼由早期地球表面岩漿逐漸凝結而成,陸地是原始輕浮物,太平洋和大西洋則因後來噴射出月球而形成。地球外觀雖可分成幾個地塊,卻被牢牢固定在完整的岩石圈層上再也無法相互剝離,球殼是完整而無法輕易被切開的,地殼板塊學說是錯誤的。

人們以往對地殼構造有過各種假說。原來是「固定論」占統治地位,它認為地殼運動以垂直升降為主,各地塊位置基本固定不變。後來提出「活動論」,認為地殼存在著大規模的水平運動,海陸位置並非固定不變。「活動論」已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即:「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板塊構造」說。總的認為地球表面由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共六大板塊鑲嵌而成。新的板塊在洋脊附近被不斷增生。板塊在地球表面發生不變形位移,直到海溝處被俯衝吞噬……板塊構造學說目前已經成為地學的主導理論。


筆者認為,原先的「固定論」還比較接近於現實的地球。但是,為什麼又發展出了「活動論」呢?這可能由於動力學的應用,甚至還有主張用流體力學的方法去研究的。實際上,由於地殼是原始液態地球的熔液在流動中被緩慢凝固下來的,情況有點兒像北方江河裡的結冰過程一樣,所以就有著動態的紋理。雖然我們必須用流體的、動的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它的歷史,卻絕不能再用流體的、動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它現在的行為了。目前那幾十公里厚度的硬地殼已經硬梆梆地躺著,而且是從緊貼硬地殼下面的岩漿向內一層一層的整層逐漸冷卻凝固而增厚的,根本沒什麼力量可以將它重新切割成為六個板塊,也沒有理由再用流體力學或者動力學來進行研究了。


從外觀上看,地殼確實可以劃分為若干個地塊進行研究,但這些地塊景觀的現狀是,全都已經被「萬能膠」牢牢地固定在逐漸由岩漿凝固和增厚而成的完整球殼岩石圈層上,再也無法相互剝離或錯開,而且這個地殼岩石圈層的平均厚度竟然已經約有33公里,下層還以金屬為主。不同的地殼表面景觀,就有如幾張不同的畫紙牢固地粘貼在同一塊厚鋼板上,絕不可能還在「不停止地相互位移」。


如果地殼板塊真的是從地殼裡的岩漿往上增生出來的,而且現在還有「新的板塊在洋脊附近被不斷增生」出來的話,那麼山體里的岩石為什麼都是與山坡或地面基本平行成為片狀的,而不是成為豎立的柱狀體呢?尤其像貴州一帶的岩石還可以當成瓦片用來蓋屋頂哩!而且為什麼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在物質組成和構造上又差異那麼大,究竟是根據什麼不同的原理,才能由同一種岩漿形成了不同的板塊呀?為什麼新的板塊只能在洋脊附近被不斷增生,而不能在洋脊之外的陸地或海岸的板塊相接壤處增生出來呢?如果各地殼板塊在地球表面上還真能不斷發生位移和碰撞,那又是藉助了什麼力量,去把幾十公里厚的地殼岩石圈層,先彼此互相錯開來呢?既然作為學說,起碼應該把上述各種關鍵原理解釋清楚吧!不應該把已經凝固的歷史景觀都似是而非地當成了現行的動態原理看待。筆者認為地殼板塊構造學說是不能成立的。

既然說地殼板塊構造學說不能成立,又為什麼外觀上會有不同的地殼板塊差異呢?我們用核球噴射論就可以做出比較合理的解釋。


先看陸地,當地球還處於整體液態的時候,目前的陸地(包括大陸架)是漂浮在岩漿上的輕浮物。除去了所有輕浮層之外,包括現在海洋和陸地底下的整個地殼層,都是由相對於全地球比較輕的,遠古的表層岩漿物質所凝固而成,地殼的密度只佔全地球密度的1/2就是最好證據。當然,比一般海洋殼層高出來的這些陸地殼層的密度是最小的,所以才會往上突起而成為古代岩漿上面的輕浮物。


在岩漿硬化過程的前期,由於地下的液體環流也像大氣環流或海洋環流一樣,有若干個相互獨立的大型高、低壓環流中心存在著,所以,在這些環流中心的上部各自形成的輕浮硬殼,當然就會有各自的紋理特徵了。後來因月球噴射了出去,更造成了海洋和大陸各自的表面有了絕然不同的組成成份和紋理特點。因此,從外觀上看,雖然地殼表層可以劃分為不同景觀差異的若干地塊,但這些表層地塊現在並不能直接與地下岩漿相接觸了,兩者之間已經隔著一層很堅固而厚實的,由同樣的歷史岩漿逐漸凝固而成的,完整而連續的球面岩石殼層。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地球的溫度還會不斷緩慢降低,這個完整的球面硬殼層,還會逐漸從裡面增加了含重金屬更多的層次而繼續不斷向裡面增厚。所以,儘管地殼外觀上有不同景觀的地塊差異,但地殼的深厚裡層完整地連成一體,因此,大陸既無法再漂移,海底也無法再擴張,「板塊」之間同樣無法再相互碰撞而造成地震了。


請朋友記得在「寫留言」處多留下寶貴意見,謝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與人 的精彩文章:

自然與人-16.1——地球的誕生情況
自然與人-15.4——月球上的圓狀和輻射狀地形的形成原因
自然與人-15.1——目前已有的月球形成理論
自然與人-14.11——海王星軌道之外還有很多小行星

TAG:自然與人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家在地幔中發現了古老的板塊構造,隱藏在500公里地下
002型航母在19個月前就開工了,這個構造只有美國有
大學講義:《自然地理學》1.2 地殼運動與構造
大學講義:《自然地理學》1.3 大地構造學說
這棟房子只有兩居室88平,要價卻高達810萬,構造呈圓形
大學講義:《自然地理學》2.6 地質構造地貌
人類科技發展4600年後,終於可以一探這座金字塔內部構造了
大神拆廢一顆7999元AMD 16核Ryzen:證實內部構造良心
科學研究發現:板塊構造可能在地球誕生10億年後才開始
藝術家們花費5000多萬做了一件玩具,內部構造令人嘆服
蜂鳥「手速」可達100次/秒 構造堪稱奇蹟
宅男汗顏!蜂鳥「手速」可達100次/秒 構造堪稱奇蹟
俄S-500防空導彈,生產車間曝光,S500導彈發射筒內部構造遭光
Gadget構造:從JIT-ROP到對抗XnR
12層35米人體場館迅速爆紅,人體所有構造放大數倍,太真實
野三坡,濃縮了華北30億年來地質構造的演化史
歷時170年依然在發電,壽命最長電池被發現,科學家:無法理解其構造
6399:缺氧煤炭資源如何獲得 缺氧無限制煤建築構造分享
近2百年的鄉村磨坊被改造成豪宅,構造獨特售價上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