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是什麼:基本就是大腦的想像
你生活在一個自己想像的世界中。唯一的問題是,有多大程度是你的想像?
Donald Hoffman是加州大學的認知科學教授,他認為進化會偏愛那些只依照自己的「適應度函數」(環境對生存的適應度)觀察環境的生命體,而不是看客觀實施。這意味著,隨著人類進化,我們對現實的認知早已偏移了基於事實的現實。
在去年的TED演講中,Hoffman以一種有光澤,帶凹陷的棕色甲蟲為例,當它遇到一個有光澤,帶凹陷的棕色啤酒瓶時,它就會跟瓶子交配。Hoffman認為這種甲蟲從來就沒真正區分過雌性甲蟲,它們只認得有光澤,帶凹陷的棕色物體。
Donald Hoffman
人類很可能有著類似的認知,讓周圍世界看起來更加「可口」,但是我們卻無法看穿這一認知模式。他說:「進化使人類擁有一個可以隱藏顯示並引導適應性行為的界面。」
Hoffman的說法並沒有被證實,但是它們確實有些道理,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認知心理學家Axel Cleeremans說。雖然他還沒有分析Hoffman的研究細節,但他說大致原理是對的。「當然,進化很可能偏愛那些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高預期,或者能快速在現實中找到跟自己的關聯的有機體,」 Cleeremans說。所以能夠輕易識別可能的威脅,無論這些威脅是否真的存在於現實中,這樣的有機體才更有可能存活下去。
但是即使我們關於周邊事物的感知並非Hoffman所說的那樣極端不準確,我們肯定也不是100%準確。「我們永遠無法直接訪問現實,因為現實總是經由我們的知覺再傳給大腦,」 Cleeremans說。
顏色認知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們無法看到紫外線,意味著我們看不見一些昆蟲可以看見的顏色——包括一種蘭花葉子的美麗紫外線花紋。我們同樣不能看到視野邊緣的顏色,雖然「知覺填補」使得我們通常意識不到這樣的視覺退化。
此外神經傳遞有著納秒級別的時間差,意味著我們看到或者聽到的事物並非實時發生的。「從某種程度上手,我們是生活在過去的,」 Cleeremans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依靠大腦的預測機制來彌補,比如網球運動員面臨極快的發球時,他們不會看著球,但是可以根據經驗和對手的姿勢預判球落地的位置。
我們實際的知覺是一種期待與現實的結合。我們對世界的改造,其實就是我們對世界的感知。
[許叔 via quartz]
※時間真的是現實基本的本質嗎,還是我們的大腦臆想出來的幻想
※想要把大衣穿好看,家里的那些基本款就可以呦
※為什麼畫不好?因為你沒有這麼紮實的基本功
※平抽擋是羽毛球的基本動作,看看大神們是怎麼做的
※明明爛大街的基本款,憑什麼她穿的比你好看?
※這幾種花,能把它們養死的基本上都是老闆!
※有這幾種骨相的,基本是大富大貴的命,看看你符不符合
※來,看看男人都是怎麼做爸爸的!基本都這樣!
※就是這件基本款背心 幾乎搭什麼都好看!
※拳擊步伐的基本守則,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都說茶葉好,原來它的基本成份是這些!
※想讓這三個生肖的人跟你認錯 基本上沒門!
※現在一看到帶少女的描述,基本都不是好事
※關於線雕 你想了解的基本都在這
※什麼是舞蹈基本功,你真的了解嗎?
※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糖友心裡明白,卻做著難!真是愁死人了
※想要練的好,這些基本動作少不了
※聽說你想健身,最基本的這幾個點,你清楚了嗎?
※有這四個表現的男人基本上是不會深愛你的,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不要再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