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任冬梅_星際中國

任冬梅_星際中國

 



任冬梅 | 星際中國



2016-09-19任冬梅北師大科幻基地北師大科幻基地

北師大科幻基地


微信號bnu_sf


功能介紹由北京師範大學科幻創意研究中心主辦,關注和發布國內外最新最專業的科幻創意與研究動態


編者按

隨著兩位中國籍雨果獎得主的誕生,科幻小說在當下正吸引著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目光,並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國內科幻小說創作的數量和質量方面,也可從評論領域的繁盛得見一斑。本文節選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任冬梅老師《幻想文化與現代中國的文學形象》一書,由作者授權本平台發布。該書已於近日榮獲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原創圖書金獎。


 



任冬梅_星際中國


作者任冬梅


作者任冬梅


1


 


 


 

在晚清以前,中國小說里故事發生地從來沒有脫離過地球,即使有過對於天庭聖境、廣寒月宮的描寫,那也只是一種文學性的想像,並沒有把它們當做實體的空間,人類是不可以真的到達那裡並且居住的。一直到晚清,隨著西方天文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人對於宇宙的看法才逐漸接近現代天文學的水平,恆星、行星的運動軌跡,太陽系的結構,星系等全新的天文學知識才開始進入人們的知識體系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月球、水星、金星、火星等都已經成為一種實體的空間,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實實在在的可供人類殖民的星球。於是,晚清時候就出現了一大批描寫星際空間以及星際殖民的小說,如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說》(1904)、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譚》(1905)、陸士諤的《新野叟曝言》(1909)等。


 


不過,晚清小說中對於外星球的描寫並不詳細,在《新法螺先生譚》中法螺先生經過金星時看到上面的動植物進化過程,經過水星時看到的水星人「換腦術」都只如驚鴻一瞥,沒有做進一步的交待;《月球殖民地小說》由於沒有寫完,在已有的部分中對月球世界的描述也很少,只說月球上「黃金為壁,白玉為階,說不盡的堂皇富麗,就中所有的陳設並那各樣的花草,各種的奇禽異獸,都是地球上所沒見過的」,而月球上居住的人也擁有比地球發達得多的文明,不僅法律嚴明,而且科技水平很高,擁有比地球上先進得多的「氣球」,可以隨時往來於地月之間。《新野叟曝言》則涉及到了月球和木星。文素臣發明了飛艦,在征服歐洲以後,又飛到了宇宙空間之中。先是到達月球,小說里描寫月球上的山都是琉璃山,樹都是參天合抱的祖母綠樹,湖中的水不是一般的水,而是水銀。月球上無水草,也無人類和禽獸,並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他們坐著飛艦繼續航行,十天以後到達木星。木星上特別炎熱,如同地球上的熱帶。遍地是黃金,山也是金剛鑽寶石山。有高山大川,江湖海洋,有水有草,有飛禽走獸和參天大樹,與地球類似。但無人類,只有長二丈,手如蒲扇,遍身是毛的人熊,植物動物都異常的高大,於是文素臣等決定在此殖民。


這些晚清的「星際旅行」小說雖然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行星、星系概念,將天空中的星星(包括月球)不再看作是遙不可及的點綴,而是知道了它們是和地球一樣的星球,是宇宙中一種實體的空間存在,但是對於這些星球上的環境和生命的想像,還停留在非常簡單的層面,也沒有做過多的描述,很多時候只把它們看作人類可以拓展殖民的新的疆域,類似於地理大發現時代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一樣。至於外星球上是否有和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體,或者說即使有的話它們的形態是什麼樣的,社會的組織形式是什麼樣的等等這些問題,晚清小說家們都還沒有來得及作進一步的思考。

彼時晚清小說中大部分「幻想社會」的地點還設置在某些海外奇境之中,如旅生《痴人說夢記》中的「仙人島」、陳天華《獅子吼》里位於舟山島西南的「民權村」,或者是荒江釣叟《月球殖民地小說》中的印度洋諸小島。在晚清的社會環境和知識背景下,這些「海外仙島」對於他們來說就已經代表著一種遙遠的地理空間,可以用來放置他們想像之中的社會,這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乘桴浮於海」的要求,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海島」就已經處於「天朝」的覆蓋範圍以外了。


總的來看,晚清時候的幻想小說對於外星球的描繪還停留在非常粗淺、簡略的階段,而晚清社會幻想小說所設置的「幻想社會」也多存在於一些「秘境仙島」之中,也就是說此時的社會幻想小說作者還並沒有把「幻想社會」與「地外星球」兩者聯繫起來,其對於遙遠的、異域空間的社會形態的想像,只存在於地球之上。


 


2


 


 


 


到了民國時期,「幻想的社會」就脫離了地球的範圍,出現在了星際空間之中。隨著中華民國的成立,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不斷完善使得民眾的知識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1922年10月30日,中國天文學會在北京成立,而作為首任會長的高魯早在1913年就創辦了《氣象月刊》,用以普及氣象學和天文學知識。1915年此刊改為《觀象叢報》,1930年更名為《宇宙》。1927年,高魯還籌劃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參與組織了1936年和1941年兩次日全食觀測。因此,與晚清時候相比,民國的天文學知識的普及程度可以說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再加上民國時期對外交流的愈加頻繁,不管是從國外回來的十幾萬留學生,還是從西方來華的外國訪問學者(包括泰戈爾、羅素等等),都使得中國人對於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入,對於整個世界地理版圖的了解更加清晰,意識到所有國家都只不過是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一員。因此,在民國的社會幻想小說中,有一部分故事的發生地點就已經被搬到了外太空之中,作者幻想中的社會出現在了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上。一方面,這裡是一個離現實空間(地球)非常遙遠的異域世界,因而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另外一方面在「現代科學」的解釋之下,這種世界的存在似乎又擁有了某種「真實性」,讓人無法輕易將之斥為「無稽之談」。因而這些星際社會就擁有了一種似真似幻的魅力,昭示著其既不同於現實社會又和現實社會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獨特風格。代表作品有市隱的《火星遊記》(1925)、老舍的《貓城記》(1932)等等。


 


《火星遊記》開篇作者就有一番議論:「按天文學家說,太陽比我們地球大著十幾倍,相距的里數,約在幾千萬里,太陽統領著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地球這八個行星,……同是一樣的星球,大概上邊的大地山河林木,總該一樣了。所生的動植物,大概也差不了許多。再說人類呢,我們身體是血肉的,他們也不能是金石的;我們能說話能活動,他們也不能是啞巴,不能不會行走……」於是作者就安排了地球上的幾個人一起去火星世界遊歷。作者對於此時地球上遍地戰爭的狀態很是反感,小說主人公慧耀居士就帶著黃慈、百善、黑德、宗福四人(象徵黃白黑棕四色人種)一起到達火星,學習火星社會大同平等的高尚文明。火星一共分為六十個都城,附屬六十個市鎮,每一個市鎮設一公所,每個公所中設一個委員長。公所中辦事分農、工、商、學、建築、交通等各科,各科有主任委員,其餘皆稱為委員。自委員長以下各員,皆由各市鎮自己選任。由於政治清明、道德高尚,火星的市政設施完善,也從無誨淫誨盜之事,真正做到了少有所養、老有所依,人人各司其職,安居樂業。同時,火星社會的科技也很發達,有可以進行宇宙航行的飛船、可以與附近星球通訊的無線電機,還開發了海田,可以在海底收穫海稻等等。在參觀完火星的民生以後,黃慈等四人大為感慨,下定決心回到地球勸說各自的族人廢除兵械、放棄戰爭,消除階級的差異,一起為大同平等的人道主義而努力。


《貓城記》則寫於1932年,當時老舍剛從英國回到混亂不堪、內憂外患的中國不久。中國的黑暗和腐敗使老舍失望不已,而他回國後寫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大明湖》又在「一·二八」大火中被付之一炬,此時的他有意轉變寫作風格,進行一些新的藝術嘗試,同時抒發自己胸中之塊壘,於是《貓城記》誕生了。《貓城記》以一個科幻小說的形式出現,講述中國人「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坐太空梭飛往火星,結果不幸墜毀,朋友身亡,「我」只能滯留火星。於是闖入了貓人的世界,認識了自私貪婪的貴族大蠍,徒有理想的青年小蠍,末路英雄大鷹等貓人,開始了自己的奇遇之旅。貓國社會沉浸在骯髒、混亂、無序、衰敗、頹唐的氛圍中,貓國的經濟完全崩潰。貓人以「迷葉」(影射鴉片)為食,精神萎靡不振,畏懼外國人幾乎是一種天性。貓國的文化教育亂七八糟。貓國的軍隊毫無戰鬥力,在矮人國進攻時,貓人爭相逃跑或搶先投降。他們對外妥協,對內相互殘殺,最後剩下的兩個貓人,「就在大木籠里繼續作戰,直到兩個人相互的咬死,這樣,貓人們自己完成了他們的滅絕」。半年後,我遇到一艘法國的探險飛機,終於回到了地球。從《貓城記》中我們不難看出威爾斯科幻小說對其的影響。老舍自己在他的創作自述《寫與讀》里曾談到,1928年至1929年,他閱讀了大量近代的英法小說,英國的威爾斯、康拉德等作家的作品用去了他很多的時間。[1]而且老舍在他的《我怎樣寫〈貓城記〉》一文中也提到威爾斯《月亮上的第一個人》「把月亮上的社會生活與螞蟻的分工合作相較,顯然是有意的指出人類文明的另一途徑。」[2]因此,無論他的「貓人」有多麼偶然,老舍對威爾斯科幻小說的借鑒都是不言而喻的。


   《火星遊記》和《貓城記》兩部小說都將一個完整的社會形態設置在了「火星」之上,這當然是一個想像之中的社會,然而在小說的行文中,我們也常常能夠看到作者在已有的知識背景下,對於火星環境地貌的一些寫實性描述,比如火星是當時被認為最有可能和地球環境一樣並且擁有智慧生命居住的太陽系行星,因而兩部小說的故事發生地都在「火星」;又比如「打著紅色的閃電」(《貓城記》)、「晚間有兩顆天然的月亮」(《火星遊記》)等等,都確確實實是火星的地理特徵。這些描寫的存在,使得星際空間里的社會想像存在了某種合理性與真實性,因而讓這些小說擁有了一種獨特的魅力。


 


3


 


 


 


雖然這兩部小說幻想的都是「星際中國」或者更確切的說都是「火星中國」,但兩者描述的社會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火星遊記》可以說繼承了晚清社會幻想小說的傳統,面對民國軍閥混戰的黑暗現實,作者試圖有所建言,通過文學來裨補時政,表達自己的政治信念,因此在火星上描述了一個與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比的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中國」。《火星遊記》中的「中國形象」幾乎是「完全光明」的,和晚清社會幻想小說中描繪的「盛世中國」很相似,當然,其中也有很多民國才有的新特色。首先,是對於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想像。火星世界是一個提倡「世界大同、相親相愛」,「放棄戰爭、永遠和平」的地方。作者理想中的世界是各民族、各階級互相扶持、互相救濟,免去種種界限,最終消除國與國之間的區別,整個世界成為一體。第二,是對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想像。火星上的科技異常發達,處處按照為人民提供便利而設置,晚間除了兩個天然月亮(火星有兩顆衛星[3])之外,天上還懸掛著三個圓形的人造光體,為火星世界提供照明;還有能在水面行駛的電力車,能夠進行星際航行的大型飛船,以及能在海底生長的海稻,等等。第三,是對於國家政治體制的想像。火星以「公所」為組織單位,「物什皆屬公共所有」。書中有一段對火星社會的描述:「小孩兒兩歲入幼稚園,公家替人民一直教育到了十一歲,出學之後,分科為公家服務。三十歲以上者入頤養院,享受充分幸福直至去世。入院之時,其財產傢具盡數交給公所。……為公家服務者,皆無薪俸,只有飯食。每家一頃地,八家九頃地,多出的一頃為替公家耕種。所產出米糧蔬菜瓜果,除自己食用的部分以外,全部賣給商店,由公所核定最廉價格。……」完全就是一副空想社會主義的人民公社圖景。第四,是對於國家文化的想像。火星社會人與人之間平等友愛,再加上政策實施得當,「結婚後,男女如有外遇,一經證明,即分送男女瘋人院中,終身不得與人民平等。以故這火星世界,永無淫亂之事。」自然擁有「真正的道德文明」。與晚清的未來「光明中國」相比,除發達科技與世界大同是相同的以外,《火星遊記》與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這個理想社會的組織形式——全民公有制的想像,衣食住行甚至文化教育都強調絕對的公有與平等,這樣一種鮮明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在晚清時期的社會幻想小說中是不曾出現過的。


老舍的《貓城記》則描繪了一個「完全黑暗」的中國形象: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事力量軟弱、文化教育癱瘓,上層統治者投降媚外,下層民眾愚昧不堪,在世界上屬於任人嘲笑、宰割的對象。被矮人國侵略時,由於內部的互相殘殺,自己完成了對自己的毀滅,最終整個貓國上演了亡國滅種的悲劇。「貓國」(即老舍所塑造的中國)已黑暗、腐敗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老舍對它是「由憤恨而失望」,但仔細審視,他在失望中又並未失去全部的希望。老舍不僅由貓人的「老實」看到了希望:「貓人並不是不可造就的,看他們多麼老實:被兵們當作鼓打,還是笑嘻嘻的;天一黑便去睡覺,連半點聲音也沒有。這樣的人民還不好管理?假如有好的領導,他們必定是最和平,最守法的公民。」而且還把拯救「貓國」的希望放在愛國者大鷹和抗戰者小蠍身上。老舍認為:「貓人的糟糕是無可否認的。我之揭露他們的壞處原是出於愛他們也是無可否認的。」[4]恨之深愛之切,消去了社會的污穢和貓人的「糟糕」,不就能達到社會改革者所期望的「和諧」、凈朗的世界了嗎?所以老舍在看了貓人「多麼老實」之後,便在「心中起了許多色彩鮮明的圖畫:貓城改建了,成了一座花園似的城市,音樂,雕刻,讀書聲,花,鳥,秩序,清潔,美麗……」這不正是老舍所追尋的理想中國形象嗎?正像胡絜青所說:「正因為老舍是個愛國的作家,在當時的情況下,憂國之致,而又找不到出路,才會有《貓城記》。這部書反映了一個徘徊在黑暗中不斷尋求真理的知識分子的痛苦處境。」[5]老舍徘徊在黑暗的中國,既不斷地批判現實、啟蒙民眾,又不斷地追尋、企圖建構寧靜、淳樸、鳥語花香、清潔美麗的世界。所以,老舍在貓國顛覆之後對摯愛的中國仍然懷有達觀的期待,他在對貓人病態性格成因的挖掘與批判中始終包蘊一種休戚與共的不忍情懷。


   總的來看,民國社會幻想小說中塑造的「星際中國」形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火星遊記》為代表,作者吸收了最新的思想文化,將「理想的社會」放置在火星上,在小說中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希望能夠幫助現實中國找到走向強盛的方法,同時也帶有啟蒙民眾、教化民眾的意圖。另一類則是以《貓城記》為代表,在星際空間中設置一個「黑暗中國」,是現實中國被誇大了的扭曲的鏡像,以它為對照,從它身上看到現實社會的種種缺陷與弊端,以及長此以往下去將可能面臨的悲慘命運。後者屬於「群乃知政府不足與圖治,頓有掊擊之意」的產物,意在「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並及風俗」。[6]二者同樣不無意淫之弊,且一般都為表達某種政治理念而部分犧牲掉其文學性,難以達到一流小說的境界,但這類小說的意義恰恰不在於此處,而更多的在於其體現出來的傳統與現代、民族性遭遇世界性時中國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與應對策略。


 


 


注釋


 


[1]老舍:《寫與讀》,載《老舍研究資料(上)》,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493頁。


[2]老舍:《我怎樣寫〈貓城記〉》,載《老舍研究資料(上)》,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547頁。


[3]1877年由美國的A.霍爾發現。火衛一離火星中心9370千米,公轉周期為7小時59分,比火星自轉快得多,所以從火星上看來,它是西升東落的。火衛二離火星23500千米,周期30小時18分,它們的形狀都很不規則,表面參差不平,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它們的軌道並不穩定,火衛一有加速現象,軌道不斷降低,而火衛二卻在慢慢遠離火星。


[4]老舍:《我怎樣寫〈貓城記〉》,載《老舍研究資料(上)》,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547頁。


[5]胡絜青:《老舍論創作·後記》,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第201頁。


[6]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28篇《清末之譴責小說》,見《魯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291頁。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刻關注我們


獲得更多科幻領域學術研究信息


 


閱讀


投訴


 


 


 


精選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任冬梅_星際中國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任冬梅_星際中國



 



任冬梅_星際中國



載入中


以上留言由公眾號篩選後顯示


了解留言功能詳情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師大科幻基地 的精彩文章:

2016中國科幻創意與創新方向年度報告
中國科幻月報 2016年7月
中國科幻月報 2016年5月

TAG:北師大科幻基地 |

您可能感興趣

九天微星CEO謝濤:做中國星際大航海時代的先行者
韓國星際再戰世界!暴雪星際2全明星賽即將打響
亞馬遜的AI帝國,貝佐斯的星際迷航之旅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呂克·貝松的星際式浪漫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洛杉磯中國劇院首映 主創全陣容亮相
《星際迷航3》韓國舉行首映禮 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圖與韓國影迷互動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
《星際迷航:超越星辰》: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探索宇宙的復古協奏曲
在銀河系中尋找星際戰俘:「星際移民」蛛絲馬跡
宇宙中十顆最特別的星球 星際中存鑽石星球
呂克貝松助陣《星際特工》中國首映
科幻大片《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曝新劇照 美女外星人身陷困境
趙石 《星際穿越》
星際中國:民國時期的科幻小說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盛大首映 呂克?貝松:開拍後才知道吳亦凡在中國是人氣王
吳亦凡帥氣助陣《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全球首映禮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 一部太空版的《勇闖奪命島》
超前的英偉達,和他的《星際迷航》全息甲板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