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藝婷:為什麼要金鋒?

藝婷:為什麼要金鋒?

第一次拜訪金鋒工作室,被牆面上自由金屬的倒影吸引。那一天是北京暴雨過後,金鋒工作室外一人高的向日葵被折落一地。中央美院、向日葵、金屬投映出來的像文字又像紋路又像舞蹈的影,這是我對金鋒的第一印象。



藝婷:為什麼要金鋒?


中央美院——舊金山——羅馬湖


我跟金鋒戲言,要給他寫一篇文章叫《海歸金鋒的窘境》。至少有兩回,我遇見他跟別人介紹自己,「我叫金鋒。」而別人會說,「哪個金鋒?」在藝術圈,至少已經有兩個叫「金鋒」的藝術家,在他歸國前就頗為知名。本文中的金鋒,198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1995年赴美,直到2014年才回到北京生活,把工作室安在羅馬湖藝術區。


金鋒錯過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最風生水起的10年。2002-2014年,恰恰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成型和爆發期。798藝術區的發展,專業畫廊的博興,各類藝博會、拍賣會頻出的高價,都把「藝術家」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地。金鋒不能想像,在他出國時還是邊緣職業的、勉強謀生的「藝術家」行業,在他歸來時,已經成了社會精英的代名詞。他的同學、老師、後輩,儼然掌握著藝術殿堂的主流話語,各自在各自的領域安身立命。


此時的金鋒,有的是舊金山自由藝術家的自信;有的是藏家遍布全美,被異國藝術市場接受的業績;還有剛剛成立的,據他說找到了摯愛的家庭。可是面對國內的情景,海歸金鋒常常失語。他終於收穫了藝術,可國內卻在談「學術」;他終於收穫了自由,可國內卻在談「道路」。我和金鋒有過一次六個小時的長談,我去他的工廠,和他一起做了一件作品。那次經歷,堅定了我來做這個展覽的策展人的決心。莫要說金鋒會有窘境,每個人都會遇到窘境。窘境中如何處理,這是人類創造生命的水平。我們把這次展覽,定位為金鋒的釋放之旅。我們要求他為了展覽,定製一件直面窘境的作品。

金鋒的金屬之戲


金鋒的創作過程,頗像遊戲。他把切割好的金屬條固定在鐵鉗上,然後握著扳手,順著金屬條的性格、脾氣,隨意賦形。他的動作時而緩慢時而激進,不但需要極大的體力,也需要極大的韌力。我試驗了一把之後實在無法獨自使用他那個方法完成作品。那時還沒有一個流行詞叫「洪荒之力」,我形容他,是就欠了一口用牙齒去咬的力。但是金鋒說,他的創作不僅僅是需要用力,更重要的,是對於金屬本性的熟悉。他說紅銅就像小狗,你熟悉了它就跟著你走;而不鏽鋼像小貓,看起來溫柔卻很難伺弄。


金鋒頗為得意的,是他的專業技藝。在美國,金屬鑄造和金屬上色是兩個獨立系統。金鋒的焊接工藝是在南舊金山的工廠里學習來的,那是他到美國後的第一份正經工作。每天早晨六點,他開著一輛老尼桑趕到工廠。英文尚不熟練,只有靠體力和技藝贏得老闆的信任。後來這老闆成為他的生死莫逆,他還用了三年的時間,給這老闆鍛造了一件真人同比例的身體雕塑。後來金鋒又到奧克蘭的一間金屬上色工作室專攻上色技藝。這個叫做Dan的上色大師是猶太人,只給博物館級的藝術品做上色和修復。在Dan的工作室里,金鋒逐漸掌握了金屬表現的奧秘。


經過金鋒上色之後的金屬雕塑,在日光下華彩熠熠。事實上他的作品對環境極其挑剔,只有恰當的空間、恰當的光線,才能顯示出作品十二分的魅力。他的作品其實很簡單,他在創作時,也沒有什麼複雜的觀念或者理念,他只是順著直覺和經驗,把金屬做成他覺得美的序列。他管這組作品叫「書法系列」。我覺得有點具體,具體的來源會消失觀看者猜想的浪漫。但是,「我手寫我心」。狂草是書法里要靠神力的東西,金鋒滴酒不沾,卻在這組作品裡,抓到了酒狂一樣的神韻。書法在表意之外,是古人的筆墨遊戲。在這個意義上,金鋒的金屬書法,也是他用金屬在空中書寫的遊戲。


脫不開的學院氣


藝婷:為什麼要金鋒?



早期金鋒的作品裡,清晰的留著二十世紀西方雕塑大師的痕迹:羅丹、布朗庫西、賈科梅第……那是八十年代中國學院派精英的成長路徑。他們從《美術譯叢》、《美術》等文獻里如饑似渴的吸收著失去交流很久的西方現代文明。他們看不到原作,只能憑藉印刷不精的圖片和想像,縮短與世界的距離。


我很愛和八十年代校尉胡同時期中央美院的藝術家們聊天。儘管很多人已經功成名就,看起來是標準的社會領袖。可他們的身上,還是留有一種很純粹的、桀驁不馴的精英理想主義,這是他們成長的八十年代給他們的生命之禮。這一點,在紮根海外二十年的金鋒身上,還是很明顯。金鋒的「投影系列」是另一套遊戲。他說這些美麗的東方女子的身體,都是來自於真人模特兒。「這是你給自己繼續的美院模特兒課?」這話我在心裡沒有問出聲音。走過八十年代的人,都會滿目純情的回憶那個黃金年代。那時候美院學生的福利,是可以拿著學生證去王府井照相館沖洗裸體照片。美院學生,也有全中國唯一可以光明正大的接觸裸體模特兒的特權。金鋒至今還會追憶起,當年他挽著一個高個女模特兒的手臂招搖過市的場景。太過陽光燦爛的青春,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在金鋒「投影」系列的作品裡,你看見身體,也看見隱隱的狎情。你看見曲線,也看見純純的慾念。金鋒對女性的欣賞,也帶著那個時代印記。他們誇讚造物主造就了美麗之物,他們也固執的要把她們用石膏塑出來、放在自行車后座上,留在生命里。我很喜歡遠遠近近的試驗「投影」系列這些美麗女子們的投影。這些美麗的女子活生生的出現在藝術家的生命里,留下投影,再遠離。生命的經歷,一如雕塑的投影,可觸不可及。


中國式符號的初心

金鋒的「金屬之道」系列,曾讓我起了疑心,也和他在彼時還沒裝修完成的「不同藝見」藝術中心隔壁,進行了一場爭論。金鋒非常不滿意我評價他對中國文化符號的使用太過隨性。我說你那些美麗自由的金屬光影,為什麼非要做成刻板的中國文字裝裱樣貌?既然符號成型隨意,為什麼一定要引導觀眾往文字去相像?金鋒固執的覺得,他就是覺得那樣成立。而且他很奇怪,為什麼回國後大家都開始計較他對於中國式符號的使用。他的回應讓我覺得有趣。一來,金鋒是右腦型藝術家。在長期與藝術家的交往和策展實踐中,我傾向於把藝術家分成兩類:左腦型重觀念、重理性;右腦型重直覺、重感受。這兩類藝術家無分重輕,但現在的中國當代藝術圈,確實是「左腦型」更為普遍且備受寵愛,以至於我都有點不太習慣,突然挑出來一個雙眼圓睜義正辭嚴的「右腦型」。二來,金鋒錯過了藝術圈前幾年對於「當代水墨」的大討論。在那一團資本簇擁的迷局裡,看局人包括我都對中國傳統符號的當代轉換套路膩煩到不行。在看待金鋒作品時,很自然就會聯想到那裡去。但是金鋒,只是覺得,他的金屬符號在空氣中投出來的影子,可以組成有趣的類文字視覺,以及和漂亮的老門板的搭配有趣。


金鋒的坦白讓我失語。如果讓我來闡釋這些作品,我一定會咬文嚼字。覺得那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是么?金鋒的金屬呈現特殊的青銅色。青銅,古代是只有帝王貴胄才能使用的器皿。而他用的木門,卻都來自破落的白丁百姓。他難道不是在表達深奧的對於中國文化留存的感嘆,一如朋友圈裡常見的文化精英?可是,他沒有。他只是在根據他的視覺組合這些符號,為了好看,為了看起來成立。金鋒,在不停的把我們拉回到從事藝術的初心。在學慣用符號來分析視覺之前,在用各種理論來標榜藝術之前,我們只是單純的希望,看到超越日常經驗的創造。超越日常,那是藝術的初心。


最後一面牆


我們把最後一面牆,留給金鋒來做自由創作。這裡要特別提到「不同藝見」藝術中心。這個藝術中心在2016年藝術市場頗為不穩的時機中成型,駐紮在因為黑橋藝術區拆遷危機而一夜火爆的羅馬湖藝術區。團隊的核心成員,在製造業、廣告業、地產業都有過成功經驗,因此他們引領的藝術業態,更類似於當今的歐美。在歐美,能夠從事藝術行業的,多半是社會財富積累完成的富裕階層。這些藝術愛好者經濟安全感相對較強,對藝術的喜愛是精神需求,不會選擇用藝術品來進行投機交易。

金鋒的作品在北美的大量收藏者,就是這些收入較好、以家庭為單元的富裕人群。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滋養充分,能夠領會金鋒作品中的毫無矯飾的輕鬆和有趣。毫無矯飾,在當下的中國還是個奢侈品。和「不同藝見」藝術中心相識偶然,發現他們取名「不同藝見」,立意頗為挑釁。難得的,是他們遵循著熱愛藝術這個初心。


開展前三日,金鋒終於完成了他自我突破的釋放之作:《生騰》。個展終究是藝術家的獨舞,《生騰》是這次展覽,以及一群人自我挑釁的歡慶。為什麼要金鋒?我們在看似收穫的人生節氣,還需要在生命里歡騰,並勇敢發出不同以往的強音。


—— 2016,丙申中秋


展覽名稱:為什麼要金鋒——不同藝見藝術中心開幕展


學術主持:隋建國


策展人:藝婷


藝術家:金鋒


展覽開幕:2016年9月22日


展覽時間:2016年9月22日——10月9日


主辦單位:不同藝見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北京市順義區後沙峪羅馬湖左堤路6號


展覽前言


選擇呈現的金鋒作品,時間跨度超過二十年。


金鋒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二十世紀西方雕塑大師對他的影響。這也是中國學院派精英的常規路徑。後期的自由創作中,金鋒的特別之處,在他沒有跟隨美術史的「觀念」潮流,而停在他自己的感受空間里。他一直沒有放棄,甚至是迷戀與金屬的肉搏。他的每一件作品都由手工完成,隨意賦形。


當代藝術走到今天,各種「觀念」讓藝術顯得過分理性而高冷,也讓觀者困惑。金鋒吸引我的,是他自然而熾熱的,對藝術本身的感情。


「為什麼要金鋒」?我們還需要很多,在藝術里的感性,在藝術里的感情。


—— 策展人,藝婷


不同藝見藝術中心簡介



藝婷:為什麼要金鋒?



不同藝見藝術中心由不同藝見(北京)國際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創辦。不同藝見藝術中心坐落於北京市順義區羅馬湖畔,展廳面積近700平米,另有一間「亭苑」湖畔藝術休閑餐廳。


不同藝見藝術中心定位於服務本地藝術家及本地藝術消費,集藝術展示、品鑒沙龍、藝術培訓、藏家互動為一體,是一座多功能藝術體驗館,和國際化社區多元文化的交流場域。


不同藝見藝術中心將長期致力發掘本地優秀藝術家, 以一流的展陳設計,呈現高水準的藝術展覽。此外,不同藝見藝術中心將積极參与、引入國際藝術文化活動,為地區生態注入新鮮文化資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專訪馬丁·瓦爾澤:我們不能什麼時候都拿奧斯維辛當借口
劉宇昆《摺紙》:當我用中文說『愛』字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真情
張莉:當代文學不是垃圾
日本人為何成為「匠人精神」的代表?

TAG:騰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