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知人知言,方能不惑

知人知言,方能不惑

知人知言,方能不惑 點擊播放 GIF/2046K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並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憂患懊惱,源於心靈深處的自知與自信,也可以理解為對生命本分的理性認知。對於生命來講,自己才是主角。就如芝蘭花長在森林之中,有人欣賞她,她開花,無人欣賞她,她一樣綻放,開花只是芝蘭的本分。所以,對於一名真正的君子來講,他可以在自己的靈魂中見證良知的榮耀,坦然地面對他人的懷疑。並不隨著他人的誇讚或詆毀心猿意馬,飄乎不定。但是,孔子知道這樣的要求對於大眾來說是高的。每個人都是多麼的渴望有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期盼夢想成真。於是,孔子講了下面的話: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關於知人,真的知道嗎?真的足夠了解客人、領導、同事、下屬、親人、朋友,他們在謀慮什麼?思考什麼?熱烈地期盼什麼?如果不知道別人的謀慮、思考、期盼,不在他人的思慮與期盼中對自己有個定位,不做別人期望自己達成的事情,他們又如何會思考我們的需要,助力心想事成?物體間的力是相互的,知人也是相互。


知人,感知顧客。要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事、用腦想事、用心做事」,重視服務過程中客人的真摯情感和適應性享受。知人,感知領導。要自動報告工作進度,領導安排事務要「件件有落實,事事有迴音」。知人,還要感知同事,感知下屬。貴在將人心比自心,將自心比人心,將心比心。


如何知人?知言是知人的重要路徑。人之情性,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關於知言的內容,孟子如是說,他認為: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也就是說,偏頗的言辭,知道它片面的地方;浮誇的言辭,知道它失實的地方;邪異的言辭,知道它偏離正道的地方;搪塞的言辭,知道它理屈詞窮的地方。人之言辭皆本於心,若是心底明正,自然言辭平正通達。反之,言辭有所偏頗,有所失,歸根結底還是心不正,而心不正了,必然會危害所做的事情。


很明顯,「知言」是從對語言的判斷到對一個人思想、心事的判斷,對所做事情的判斷,渾然一體,切不可被詖辭、淫辭、邪辭、遁辭蒙蔽了雙耳。在隱微之處洞察人情,真正懂得人情,如此才可知人,進而知禮,進而知命。命,自己,他人,渾然整體,互為影響,彼此生髮。因為知,所以智,智者不惑。


來源:《學習時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你混日子,日子也會混你
欣賞自己,是一種智慧
一個中國小學校長給新入學家長的100條建議
心志要堅,氣度要大,意趣要樂,言動要慎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知言历史|宋明帝的儿子都不是自己亲生的?都是借种生子得来的?
知言历史|古代皇帝在结婚之前一定要做的事!
知言歷史|樓蘭王朝使用的是什麼文字?文字保存下來了嗎?
知言歷史|武則天的第一「男友」為什麼最後卻被武則天殺死了?
知言歷史|墓室裡面的長明燈為什麼長年不滅?燈油是什麼製成的?
知言历史|盘庚迁殷的历史原因?盘庚如何改变商朝的格局?
知言历史|武则天的第一“男友”为什么最后却被武则天杀死了?
知言歷史|李治和武則天背著李世民到底幹了什麼,誰先主動的?
知言历史|李治和武则天背着李世民到底干了什么,谁先主动的?
知言歷史|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為什麼失敗叫敗北呢?
知言歷史|唐朝名臣:四朝元老每當功成名就就隱退朝堂